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奇志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油田
  • 2篇底水
  • 2篇南苏丹
  • 1篇油水
  • 1篇油水同层
  • 1篇运移
  • 1篇渗透率
  • 1篇渗透率预测
  • 1篇水淹
  • 1篇水淹层
  • 1篇水淹层测井
  • 1篇停产
  • 1篇主控因素
  • 1篇主控因素分析
  • 1篇注采
  • 1篇注采井
  • 1篇注采井网
  • 1篇最终采收率
  • 1篇微相
  • 1篇井网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华油集团...
  • 1篇中国石油国际...

作者

  • 5篇黄奇志
  • 3篇赵国良
  • 2篇吴向红
  • 2篇冯敏
  • 1篇宋延杰
  • 1篇常毓文
  • 1篇张瑾琳
  • 1篇李贤兵
  • 1篇张元福
  • 1篇江艳平
  • 1篇李胜利
  • 1篇袁新涛
  • 1篇陈程
  • 1篇郭志华
  • 1篇王黎
  • 1篇晋剑利
  • 1篇李玉红
  • 1篇王敏

传媒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砂质辫状河储层隔夹层分布模式及其对边底水运移的影响——以南苏丹P油田Fal块为例被引量:11
2017年
基于野外露头与南苏丹P油田Fal块砂质辫状河储层的地质特征对比,选取山西省大同市吴官屯砂质辫状河露头剖面为原始模型,通过实测地质剖面记录的方法对其进行详细解剖,明确砂质辫状河储层中隔夹层的成因类型,建立隔夹层分布模式,并以此为指导分别从隔层和夹层的角度,对Fal块边底水油藏中水体的运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砂质辫状河储层中发育河底滞留泥砾沉积、废弃河道细粒沉积、泛滥平原细粒沉积、落淤披覆泥沉积和侧积泥沉积共5种成因类型的隔夹层。以单期砂质辫状河河道为基本单元,建立隔夹层分布模式,即废弃河道细粒沉积与河道砂体互相叠置;泛滥平原细粒沉积向河道外侧不断延伸;落淤披覆泥、侧积泥和河底滞留泥砾沉积受后期冲刷改造充填于河道砂体内部。基于建立的砂质辫状河储层隔夹层分布模式,指出Fal块砂质辫状河储层中以泛滥平原细粒沉积为主的隔层分布是影响底水突进程度的主要因素,夹层发育频率越高对边水的遮挡作用越强。
王敏赵国良冯敏黄奇志张元福江艳平
关键词:隔夹层
长期停产对油田开发规律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油田开发中途停产对油田开发规律、油田可采储量和采收率的影响至关重要,是油田进行开发调整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停产阶段前后油田的开发规律,将停产前和复产后的产油量、含水变化规律进行对比,研究停产关井对产量趋势的影响。从油田实际生产出发,依托实际油田生产数据,利用含水率和采出程度关系曲线、无因次单峰周期模型、产量递减模型、水驱特征曲线预测停产前和复产后油田的可采储量和最终采收率。通过多种油藏工程方法相互验证,判断长期停产对油田开发以及油藏特征的影响程度,指明停产阶段地层能量恢复和油水重新分布、运移对油田开发产生的有利影响,填补油田长期大范围停产对油田开发规律影响这方面的研究空白,为同类油田的开发规律分析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
李玉红常毓文吴向红冯敏黄奇志
关键词:关井注采井网可采储量最终采收率
基于开发动态的水淹层测井综合评价方法——以南苏丹P区块为例被引量:6
2019年
由于南苏丹P区块没有可用于确定油层水淹程度的密闭取心新井资料,且单层生产及试油数据非常少,开采与完井时间间隔较长,地层水性质相同导致底水水淹与油水同层难以识别,因此,水淹层解释难度较大.本文首先根据区块地质特征与开发特征及水淹层水源和水进方向,归纳总结出研究区油层的水淹类型为边水与注入水推进水淹型和底水推进水淹型,注水水淹和边底水水淹在电阻率测井响应特征上均表现为电阻率值的明显降低.其次,采用新老井相同层位测井信息对比方法,结合相邻老井生产动态测试结果,确定出新井典型水淹层,分析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优选出深侧向电阻率、浅侧向电阻率、深浅侧向电阻率幅度差、深侧向电阻率与冲洗带电阻率幅度差等4个水淹敏感参数,其中深侧向电阻率和深浅侧向电阻率幅度差为最有效的水淹识别参数.利用深侧向电阻率值与深浅侧向幅度差交会,建立了水淹层定性识别图版,利用该图版可有效地区分水淹层与水层和油层.基于储层岩性物性测井响应特征分析,采用岩心刻度测井方法,建立了水淹层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定量解释模型,利用计算的驱油效率值可有效地划分弱水淹、中水淹、强水淹.综合水淹层定性识别图版法以及定量解释方法,结合邻井生产动态,建立了水淹层综合测井评价方法,经实际井验证证明该方法结合了静态测井解释与动态生产数据在水淹层评价中优势,提高了水淹级别测井综合评价准确性.采用开发初期井连井剖面对比方法,确定出油水同层顶界面海拔深度,再结合邻井开发动态,寻找出新井水源,判断出新井水淹类型.对于底水水淹类型,新井不存在油水同层,只能为水淹层;对于边水水淹类型,将解释油水同层或水淹层海拔深度高于最高油水同层顶界面海拔深度的储层判定为�
赵国良宋延杰黄奇志黄奇志郭志华张玉金国萃
关键词:水淹层
苏丹P油田Y组辫状河储层流动单元模拟与渗透率预测
2012年
针对辫状河储层内部利用沉积微相约束模拟渗透率的不确定性,以苏丹P油田Y组辫状河储层为研究对象,把辫状河储层沉积微相内部细分为多种具有相似或相同岩性和物性的流动单元,然后建立各种流动单元的孔渗转换关系,提高单井渗透率解释的精度。同时以沉积微相模型为约束条件,用序贯指示方法建立了流动单元模型,并在该模型约束下模拟了渗透率场分布。预测精度分析表明,以流动单元模型为约束条件的渗透率模型比以沉积微相模型为约束条件的渗透率模型精度要高,对于提高同类油藏数值模拟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王黎吴向红黄奇志袁新涛陈程
关键词:渗透率沉积微相
南苏丹Melut盆地Palogue油田古近系Yabus组河型演化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针对南苏丹Melut盆地Palogue油田Yabus组独特的辫状河—曲流河沉积体系,利用定量统计和成因动态分析方法,通过引入"微相砂体密度"变量,深入总结了辫状河和曲流河不同的垂向岩相序列,从空间演化角度详细阐述了辫状河和曲流河的差异沉积过程及其河型转化规律,建立了同一物源体系下不同阶段河型转化的沉积模式,并明确了河型转化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Yabus组河流沉积体系先后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早期辫状河形成阶段,沉积物顺流加积形成垂向沙坝;中期辫—曲交汇沉积阶段,河流下切作用明显减弱,河流沉积作用转变为侧向加积,在辫状河道中形成斜列砂坝,且辫流坝开始向河道边部迁移形成曲流河点坝;晚期曲流河发育阶段,河道弯度大且砂体沉积规模小。
晋剑利黄奇志黄奇志赵国良李胜利张瑾琳李贤兵
关键词:PALOGUE油田古近系河型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