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硫苏糖醇对紫外线诱导大鼠白内障的保护作用(英文)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外源性给予二硫苏糖醇(DTT)对于紫外线诱导SD大鼠白内障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6周龄SD大鼠(约180g)分为4组:第一组为模型组,每天辐射300nm紫外线B(ultraviolet B)15min,辐射强度1×103μW/cm2,连续辐射7d;第二组为实验组,辐射UVB联合每天腹腔注射DTT溶液1mL(腹腔注射于辐射30min前);第三组实验组同第二组外,7d辐射结束后继续用DTT1wk;第四组为空白对照组,不辐射UV-B,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腹腔注射DTT可以明显减少紫外线辐射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提高过氧化物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并且可以降低晶状体中钙离子(Ca2+)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结论:二硫苏糖醇对紫外线诱导白内障SD大鼠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 崔蓓陈娜相芬芬李闻捷柳林
- 关键词:二硫苏糖醇大鼠晶状体紫外线钙离子
- TPCK用于制备抗晶状体混浊产品的用途
- 本发明涉及N-对甲苯磺基-L-苯乙胺酰氯甲基酮(TPCK)及其组合物用于治疗晶状体浑浊的新用途。TPCK在防治晶状体浑浊等方面的药效,主要是通过封闭晶体蛋白本身部分非必需的巯基、抑制蛋白之间通过形成二硫键而导致非特异性聚...
- 李闻捷邓安梅崔蓓张建荣张俊洁
- 文献传递
- 紫外线辐射致大鼠白内障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0
- 2009年
- 目的:探讨紫外线辐射致SD大鼠白内障的实验方法,优化实验条件。方法:将出生后6wk体质量约180g的24只雄性SD大鼠,每只腹腔注射100g/L水合氯醛0.6~0.7mL(0.35mL/100g)进行麻醉,置于300nm紫外线灯下,固定相对位置、距离,分别照射SD大鼠双眼(双星明眼液和新福林眼液常规扩瞳后,每天15min1次,累计照度为每天9kJ/m2,连续7d)。结果:辐射后2d即开始出现轻度晶状体混浊,第7d可形成典型皮质性白内障(20/24,其他3只大鼠发生单眼电光性眼炎,角膜呈雾状混浊,另外1只因注射麻药过量致死)。结论:本法可快速制作紫外线辐射白内障大鼠模型;诱发白内障多为前后囊下皮质性白内障。
- 崔蓓付清柳林李闻捷
- 关键词:紫外线白内障大鼠模型
- 紫外线致白内障大鼠血清生化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
- 2009年
- 目的研究紫外线辐射致SD大鼠白内障后,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变化特征。方法将出生后6w体重约180g的24只雄性SD大鼠,每只SD大鼠腹腔注射10g/dI水合氯醛麻醉,扩张瞳孔,置于300nm紫外线灯下,分别照射SD大鼠双眼;裂隙灯观察晶状体损伤;采集大鼠眼球部血,分离、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结果①连续辐射7d后可形成典型皮质性白内障;②大鼠血清Ca^2+,Na^+,Cl^-,Cu^2+水平实验组高于对照组;K^+,Mg^2+,P,Fe^2+水平实验组低于对照组;③大鼠血清AKP活性实验组高于对照组;ALT,AST,LDH活性及胆固醇(TC)含量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结论紫外线辐射可致SD大鼠白内障,伴发大鼠血清生化离子水平、肝功能相关酶活性及胆固醇水平显著改变。
- 姚雯颖崔蓓杜大海张建荣李闻捷
- 关键词:紫外线白内障血清生化
- 紫外线白内障大鼠模型建立及二硫苏糖醇的疗效评估
- 白内障目前是世界上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是我国的第一位致盲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它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晶状体蛋白基因突变、氧化损伤、辐射、老化、葡萄糖、半乳糖等代谢障碍、脂质过氧化物...
- 崔蓓
- 关键词:紫外线DTT白内障
- 文献传递
- TPCK对大鼠晶状体混浊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 白内障是目前世界上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也位列我国第一位致盲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白内障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晶状体蛋白的基因突变、晶状体遭受氧化损伤、辐射损伤、老化变性、葡萄糖过...
- 崔蓓
- 关键词:泛素-蛋白酶体通路晶状体混浊
-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研究进展
- 2008年
- 在白内障手术后老视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法中,可调节人工晶状体(accommodating intraocular lenses,IOL)能够提供不戴镜的近、中、远视力,这些IOLs利用焦点的移动来进行调节。本文通过对其设计原理、发展历程、选择依据、材质比较、临床研究等多方面探讨,全面分析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 崔蓓柳林
- 关键词:可调节人工晶状体视力调节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