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彬

作品数:16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合金
  • 6篇相变
  • 5篇淀粉
  • 5篇马氏体
  • 5篇马氏体相
  • 5篇马氏体相变
  • 5篇内耗
  • 4篇TI
  • 3篇支链淀粉
  • 3篇直链淀粉
  • 3篇退火
  • 3篇浮选
  • 2篇阳离子聚丙烯...
  • 2篇一水硬铝石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2篇乳液
  • 2篇时效
  • 2篇退火温度
  • 2篇取代度

机构

  • 16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工程学院

作者

  • 16篇李彬
  • 9篇罗兵辉
  • 7篇张莎莎
  • 7篇李海普
  • 5篇欧阳明
  • 4篇柏振海
  • 3篇曾丽舟
  • 3篇邹镕
  • 3篇熊雯瑛
  • 3篇范文丽
  • 3篇欧阳盛
  • 2篇谢涛
  • 1篇李星
  • 1篇周科朝
  • 1篇容燕
  • 1篇占戈
  • 1篇蒋昊
  • 1篇郭晓倩
  • 1篇高阳
  • 1篇郑亚亚

传媒

  • 3篇Transa...
  • 3篇第六届全国化...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应用化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稀有金属
  • 1篇矿产保护与利...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粉末冶金材料...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取代度对羧甲基淀粉在一水硬铝石表面的吸附及抑制性能的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吸附量,单矿物浮选以及动电位的测量研究了以十二胺(DDA)为捕收剂时,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淀粉(DS分别为0.4和0.8)在一*水硬铝石表面的吸附以及对一水硬铝石的抑制.吸附量测定实验表明,取代度高的羧甲基淀粉...
张莎莎容燕郭晓倩李彬欧阳明李海普
关键词:取代度羧甲基淀粉一水硬铝石吸附量表面电性
文献传递
退火温度对Ti_(50)Ni_(45)Cu_5合金相变温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熔炼法浇注出Ti50Ni45Cu5合金铸锭,对其进行均匀化处理、固溶处理后,再进行变形量为25%的冷轧,最后分别在400,500,600,700 ℃下进行1 h的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合金相变温度、力学性能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的强度、硬度降低,塑性升高,相变温度降低;400 ℃退火后的合金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为996 MPa,伸长率为8.2%;合金在-50~150 ℃升温/降温过程中发生B2→B19′相变;退火态Ti50Ni45Cu5合金的磨损机制为剥层磨损,且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的耐磨性能降低;由于应力诱导马氏体相变的作用,合金的耐磨性能较高,400 ℃退火后合金的摩擦因数为0.605 7,磨损质量为0.007 4 g。
熊雯瑛罗兵辉李彬曾丽舟邹镕
关键词:马氏体相变退火
Mg元素对Al-Mg-Si/SiC_p复合材料再结晶形核过程的影响(英文)
2016年
通过内耗、高角环形暗场像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DDF-ST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技术手段,研究两种不同Mg含量的冷变形Al-Mg-Si/Si C_p复合材料的再结晶形核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固溶态冷变形Al-Mg-Si/Si C_p复合材料中溶质原子与位错相联,形成溶质原子气团。在再结晶过程中,Mg含量较高的复合材料中与位错相联的溶质原子气团的数量更多,对复合材料再结晶形核过程有更大的阻碍作用,因而Al-Mg-Si/_3Si C_p/2Mg复合材料的再结晶内耗峰峰温高于Al-Mg-Si/_3SiC_p复合材料的再结晶内耗峰峰温。
李彬罗兵辉何克坚范文丽
关键词:铝基复合材料再结晶内耗位错透射电镜
玉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分离、表征及浮选应用
本文采用配合剂分离法对玉米淀粉中的直链、支链组分进行分离,进而借助光谱分析法、静态激光散射法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它们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可浮性的影响.光谱分析法测得玉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620nm和5...
李彬李海普谢涛张莎莎欧阳明
关键词:直链淀粉支链淀粉配合剂分离法光谱分析法
文献传递
羧甲基淀粉的取代度对其在反浮选中抑制一水硬铝石的影响(英文)被引量:5
2011年
研究取代度不同的两种羧甲基淀粉(CMSL和CMSH分别表示取代度低和取代度高的羧甲基淀粉)在以十二胺(DDA)为捕收剂的阳离子反浮选中对一水硬铝石的抑制性能。考察了CMS的取代度对其抑制性能及作用方式的影响。单矿物浮选实验表明,在广泛pH值范围内,CMSL对一水硬铝石的抑制能力要好于CMSH。借助吸附量测试、动电位测量和原子力显微镜对CMS在一水硬铝石表面的吸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CMSL,CMSH分子中具有更多的吸附点,因而在一水硬铝石表面具有较小的吸附量和较薄的吸附层厚度,并使一水硬铝石表面具有较强的电负性。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和捕收剂DDA的吸附实验进一步揭示,CMSL分子的环式吸附构象可以罩盖更多的DDA从而显示优良的抑制性能,而CMSH/DDA体系则表现得更像一种表面活性剂。
李海普张莎莎蒋昊李彬李星
关键词:羧甲基淀粉一水硬铝石反浮选抑制剂
冷变形及退火对Ti_(50)Ni_(45)Cu_5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2014年
研究冷变形与退火对Ti50Ni45Cu5(原子数分数,%)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冷变形使片状马氏体变细,合金强度增加,使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和逆马氏体相变温度降低,且冷变形越大,相变温度降低越多;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随着母相B2晶粒尺寸减小而降低,利用热力学推导得出了Ms与母相B2晶粒尺寸关系式。经35%冷变形400℃退火1 h后,合金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其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为45.2℃,马氏体转变终了温度Mf为10.3℃,逆转变开始温度As为49.0℃,逆转变终了温度Af为80.0℃,抗拉强度为1 198.29MPa,伸长率为7.9%。冷变形+400℃/1 h退火Ti50Ni45Cu5合金的马氏体片细小,马氏体孪晶亚结构增多,内耗峰增高。合金在变温过程中发生B2-B19′相变,在应变振幅为2×10-5,振动频率为0.5~4.0 Hz,变温速率为2 K/min时产生内耗峰,内耗峰位置与振动频率无关,峰高随着测量频率的增加而降低,为热诱导相变内耗机制。相变温度降低,内耗峰位降低。
熊雯瑛罗兵辉李彬柏振海邹镕
关键词:马氏体相变冷变形退火内耗
玉米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分离、表征及浮选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试验采用配合剂分离法对玉米淀粉中的直链、支链组分进行分离,进而借助光谱分析法、静态激光散射法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它们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可浮性的影响。光谱分析法测得玉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620 nm和570 nm,蓝值为0.9416和0.2072;静态激光光散射测试得到它们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g/mol)分别为7.098×106和4.108×107,均方旋转半径Rg(nm)分别为1.433×102和1.797×102,第二维利系数A2(mol.ml/g2)分别为-7.195×10-8和-3.262×10-8。可浮性的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的玉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可有效实现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浮选分离。
李彬李海普张莎莎谢涛
关键词: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浮选抑制剂
Ti50Ni45Cu5阻尼性能的研究
采用金相显微镜、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及多功能内耗仪研究了冷变形和时效对Ti50Ni45Cu5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变形使合金强度和硬度增加、相变温度降低。时效使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有所降低,塑性增加...
熊雯瑛罗兵辉李彬邹镕
关键词:内耗相变时效
文献传递
镁硅比对Al-Mg-Si合金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采用拉伸、剥落腐蚀、晶间腐蚀、电化学等测试手段,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析技术研究不同镁硅比(2.2,1.3,1.0,0.8)对Al-Mg-Si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镁硅比从2.2减小到1.3,会促进合金强化相析出,Mg_2Si相析出数量增加且尺寸变小,合金强度显著提高;当镁硅比为1.0时,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无明显差异;镁硅比的减小会降低合金的剥落腐蚀敏感性,同时会提高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但当镁硅比为1.0时,晶间腐蚀敏感性明显改善;当镁硅比为1.0时,Al-Mg-Si合金晶界处无Mg_2Si相连续分布,无明显的无析出区,合金综合性能最佳,抗拉强度、腐蚀速率分别达到303 MPa、5.12μm/a。
王姣罗兵辉郑亚亚柏振海李彬
关键词:AL-MG-SI合金析出相
热处理对添加少量Cr、Fe的Ti-Ni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017年
采用真空熔炼法制备Ti_(45)Ni_(55)Cr_(0.3)和Ti_(45)Ni_(52)Fe_3合金(元素含量为摩尔分数)铸锭,对其进行均匀化处理以及850℃/1 h固溶和水淬后,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工艺进行热处理:1)850℃/1 h固溶,2)375℃/1 h时效,3)25%冷轧+375℃/1 h退火,研究热处理工艺对合金的相变特性、力学性能、内耗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Ti_(45)Ni_(55)Cr_(0.3)和Ti_(45)Ni_(52)Fe_3合金的基体均由B2与R相组成;Ti_(45)Ni_(55)Cr_(0.3)合金经过375℃/1 h时效或25%冷轧+375℃/1 h退火处理后,析出Cr3Ni2粒子,时效后抗拉强度为1 385 MPa,时效升温过程的峰值内耗达到0.53;Ti_(45)Ni_(52)Fe_3合金经过25%冷轧+375℃/1 h退火后析出Ti3Ni4相,抗拉强度为770 MPa;与其它热处理工艺的升温过程相比,Ti_(45)Ni_(52)Fe_3合金的时效升温过程峰值内耗最高,达到0.158;降温过程中,Ti_(45)Ni_(55)Cr_(0.3)合金在时效降温过程中发生B2→R→M相变,退火的降温过程中发生B2?R相变,而Ti_(45)Ni_(52)Fe_3合金在退火的降温过程中发生B2→R→M相变。
欧阳盛罗兵辉李彬高阳曾丽舟范文丽
关键词:力学性能马氏体相变内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