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份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淋巴细胞亚群研究
-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亚群在双份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后,及正常对照人群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双份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双份机采血小板献血前、后及5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
- 伍娟王大明张艳艳庄乃保王文娟孙雄飞
- 文献传递
-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流式细胞术检测
- 目的:建立并验证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小残留病的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 方法:应用抗体组合CD10/CD20/CD19,CD10/TdT/CD19,CD34/CD38/CD19,CD34/CD22/CD...
- 孙雄飞
- 关键词:微小残留病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多聚酶链反应
- 文献传递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
- 2014年
- 目的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疑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菌群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ITP疑合并IFD的患者,所有患者在确诊IPT并实施治疗前均无真菌感染的证据,送检患者痰、尿、血、引流物、分泌物及穿刺液等。采用直接涂片显微镜检查法检查真菌菌丝或孢子,有菌丝则判断为真菌增殖致病状态。将所有标本分别接种于萨布罗培养基上培养,应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酵母菌鉴定卡进行鉴定,对鉴定为假丝酵母菌属的菌株再次接种于科玛嘉假丝酵母菌属显色培养基上培养。采用ATB真菌药敏试剂条2进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药物有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及卡泊芬净等。结果 126例ITP疑合并IFD患者中,确诊16例(12.7%),临床诊断48例(38.1%),拟诊62例(49.2%)。从确诊和临床诊断的64例患者中共分离出致病真菌84株,阳性检出率66.7%(84/126)。分离的菌株分别为念珠菌属、曲霉菌属、毛霉菌、隐球菌、卡式肺孢子菌及其他。念珠菌属占第1位,占分离菌群的59.5%;念珠菌属中又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念珠菌属的32.1%(27/84),其次为曲霉菌属[19.0%(16/84)],第3位为毛霉菌属[10.7%(9/84)]。氟康唑天然对克柔假丝酵母菌及曲霉菌无效;毛霉菌仅对两性霉素B及氟康唑敏感;卡式肺孢子菌除卡泊芬净外对其余抗真菌药均不不敏感,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为其首选。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疑合并侵袭性真菌病菌株以念珠菌属为主,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及卡泊芬净敏感性高。
- 陈卫布孙雄飞吴伟元
- 关键词:真菌病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提高对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的认识.方法 通过1例病例报告和文献复习,分析BPDCN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选择及预后.结果 BPDCN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绝大多数发病时表现为皮疹和骨髓浸润,特征性免疫表型为CD4+、CD56+、CD123+.在诱导治疗方面,淋系方案比髓系方案治疗的总反应率高,复发率较低,总生存较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带来长期生存.患者发病时白细胞和血小板总数可能是影响BPDCN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BPDCN在临床表现和免疫表型上都具有显著特点,治疗方案建议以淋系方案为主,在首次完全缓解期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改善预后、获得远期生存的重要手段.
- 周继豪孙璇林海清孙雄飞姜容张新友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肿瘤母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 单双份机采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对比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通过分析单、双份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捐献前、后血常规参数的变化,评价捐献双份机采血小板的效率和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深圳市血液中心单、双份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各50例,应用血细胞计数仪分别检测机采前、后捐献者血常规主要参数水平,并对献血前、后主要参数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双份机采血小板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红蛋白浓度(Hb)、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双份机采血小板前,WBC、Hb、RBC、Hct、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双份机采血小板后,WBC、Hb、RBC、H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双份机采血小板合格率均达到100%,且献血者无不适反应。结论定期双份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是安全的,可以提高血小板采集效率,但不会明显影响献血者血常规各主要参数的水平。
- 伍娟熊恺轩孙革王霞田怡张琳孙雄飞
- 关键词:血样采集供血者血小板血小板计数血液学试验
- GD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 2012年
- 目的评价由吉西他滨(GEM)、顺铂(DDP)、地塞米松(DXM)组成的GD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2007年7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7例复发或难治性DL-BCL患者,应用GDP方案化学治疗(GEM 1 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DDP 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DXM 10~40 mg.d-1,静脉滴注,第1~4天),每21 d重复1次,2个疗程后随访疾病进展情况,评价其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17例患者中5例(29.4%)获完全缓解,6例(35.3%)获部分缓解,主要不良反应为轻至中度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结论 GEM联合DDP、DXM的GD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DLBCL的近期疗效较好,易耐受,安全性较高。
- 孙雄飞孙璇徐肇明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
-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细胞亚群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亚群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人群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及23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包括CD 3+、CD 3+CD 4+、CD 3+CD 8+、CD 19+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 3+CD4+/CD 3+CD 8+比值。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CD 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 3+CD 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 3+CD4+/CD 3+CD 8+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及ITP治疗后组减低(P<0.05),CD 3+CD 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 19+B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及ITP治疗后组升高(P<0.05),正常对照组与治疗后ITP组四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B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参与了ITP的发病,对其检测可能对ITP的诊断及治疗有帮助。
- 孙雄飞陈卫布林海清伍娟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细胞亚群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β_2-MG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 2012年
- 目的探讨β2-MG水平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乳胶颗粒增强速率散射比浊法对3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初发阶段、缓解阶段及复发阶段的血清β2-MG水平进行监测,数据用SPSS13.0对不同阶段监测值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初发阶段及复发阶段患者血清β2-MG值明显高于缓解阶段(P<0.05),β2-MG水平与疾病所处阶段明显相关。结论动态监测β2-MG水平可作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的重要辅助指标。
- 孙雄飞陈卫布伍娟
-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Β2-微球蛋白血清
- BFM系列方案治疗青少年和成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母细胞淋巴瘤:我们的15年经验总结
- 目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母细胞性淋巴瘤(ALL/LBL)是淋巴系统的高度恶性肿瘤。此类肿瘤以治疗难度大、治疗过程复杂而漫长、复发率较高而著称。以儿童化疗方案治疗青少年ALL/LBL疗效高于成人治疗方案已经在国内外达成共...
- 吴铭宋通薇孙雄飞徐肇明张新友王淡喻陈晓琳文鸿光孙璇林海清
- 双份机采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通过分析捐献双份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捐献前后血常规参数的变化,评价捐献双份机采血小板的效率和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本中心双份机采血小板捐献者50例,应用血细胞计数仪分别检测其献血前后血常规主要参数水平,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献血前与献血后PLT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较献血前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献血前与献血后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的血小板均能达到250×109/L,机采血小板合格率为100%,献血者无不适反应。结论双份机采血小板可以提高血小板采集效率,但不会明显影响捐献者血常规各主要参数的水平,机采双份血小板对捐献者不会有明显影响。
- 伍娟孙革庄乃保熊恺轩王霞孙雄飞
- 关键词:血常规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