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建

作品数:27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4篇结核
  • 14篇分枝杆菌
  • 14篇杆菌
  • 11篇结核分枝杆菌
  • 10篇药物
  • 9篇耐药
  • 7篇结核病
  • 6篇体外
  • 6篇体外诱导
  • 6篇抗结核
  • 5篇利福
  • 5篇利福平
  • 5篇氯法齐明
  • 4篇异烟肼
  • 4篇体外研究
  • 4篇吡嗪酰胺
  • 4篇抗耐药
  • 3篇药物监测
  • 3篇乙胺丁醇
  • 3篇质谱

机构

  • 26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市结核病...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药理学会

作者

  • 27篇徐建
  • 26篇陆宇
  • 18篇王彬
  • 16篇付雷
  • 9篇朱慧
  • 8篇郭少晨
  • 5篇陈曦
  • 4篇胡明豪
  • 3篇郭超
  • 3篇刘忠泉
  • 2篇陈效友
  • 2篇陈明亭
  • 2篇周林
  • 2篇池俊英
  • 2篇郝兰虎
  • 2篇张叶
  • 1篇郑梅琴
  • 1篇赵伟杰
  • 1篇赵志刚
  • 1篇岑山

传媒

  • 10篇中国防痨杂志
  • 8篇结核病与胸部...
  • 3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药业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国产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中利福平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两种国产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四药复方中利福平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复合剂中利福平的生物等效性,以期揭示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的内在质量,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复合剂作为受试制剂,利福平胶囊作为参比制剂,采用单次给药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考察两种受试制剂分两批试验进行,按照编号法将每批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名,第一批试验中组1受试者在第一周口服受试制剂l,每批试验入组18名受试者,两批试验共计入组36名受试者。第二周口服参比制剂,组2受试者在第一周口服参比制剂,第二周口服受试制剂1,每名受试者每周各服一次药物;第二批试验中受试制剂l改为受试制剂2,其他操作不变。服药后,抽取不同时间点受试者的静脉血,采用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测定血药浓度,应用DAS3.1.5版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判断生物等效性。结果两种固定剂量复合剂中利福平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如下,峰浓度(Cmax为(11.4±3.4)mg/L和(12.2±3.8)mg/L,半衰期(T1/2)为(3.7±1.2)h和(3.6±1.3)h,时间点0至24h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为(91.4±30.8)mg·L^-1·h^-1和(92.1±25.3)mg·L^-1·h^-1,时间点0至无穷大时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n-∞)为(93.3±31.3)mg·L^-1·h^-1和(94.1±26.5)mg·L^-1·h^-1。AUC(0-t)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4.7%和91.4%,置信区间为89.5%~100.2%和81.4%~95.6%,等效区间为80%~125%。结论两种受试制剂中利福平的Cmax、Tmax与参比制剂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经生物等效性检验,判定两种受试制剂中利福平与参比制剂中利福平生物等效。
郭少晨朱慧徐建郝兰虎王彬付雷陈明亭周林池俊英陆宇
关键词:复方合剂利福平药代动力学质谱分析法
体外诱导获取对利奈唑胺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及其稳定性研究
2017年
目的利用浓度2倍递增的方法体外诱导获得对利奈唑胺(1inezolid,Lzd)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菌株,考察其耐药稳定性及用于筛选新化合物的抗结核活性。方法将MTB标准株H37Rv(ATCC27294)在Lzd浓度2倍递增的含药固体培养基上进行传代培养,逐步诱导菌株对Lzd耐药,运用微孔板阿尔玛蓝(microplatealamarblueassay,MABA)法测定部分抗结核药物对体外诱导Lzd耐药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对体外诱导获得的Lzd耐药株测序鉴定rp/C基因的突变情况。将诱导Lzd耐药菌株在无药固体培养基上连续传代培养10代以观察耐药稳定性变化,包括MIC变化和rp/C基因突变情况。结果MTB标准株诱导后得到7株单克隆MTB菌株,其对Lzd的MIC值范围是5.99~18.28μg/ml,为诱导前(0.25μg/m1)8倍以上,成功获得Lzd耐药株,且对Sutezolid(PNU.100480)同时发生交叉耐药,7株菌株均检测到rp/C基因中T460C的突变。体外诱导Lzd耐药株在无药固体培养基上连续传代10代,MIC值有所下降范围为4.71~7.47μg/ml),但均稳定在诱导前8倍以上。结论通过体外诱导实验可以获得对2种恶唑烷酮类(Oxazolidinones)药物均耐药的MTB耐药菌株;rp/C基因突变与MTB对恶唑烷酮类药物的耐药相关;MTB对恶唑烷酮类药物的耐药稳定性较强,较难复敏。
胡明豪王彬付雷徐建陆宇
关键词:分枝杆菌恶唑烷酮类体外研究连续传代
909例结核病患者一线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分析结核病患者一线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并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测定者作为研究对象,共909例;其中,服用INH者909例,服用EMB者783例,服用PZA者587例,服用RFP者503例。患者服药剂量:INH300mg/d、RFP450mg/d或600mg/d、PZA1500mg/d、EMB750mg/d。收集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并发糖尿病情况,以及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服用INH、EMB、PZA和RFP(450mg/d和600mg/d)2h后,患者血药浓度低于目标浓度范围者分别占57.3%(521/909)、82.2%(644/783)、29.8%(175/587)、51.6%(190/368)和36.3%(49/135)。其中,男性患者中INH、EMB、PZA、RFP(450mg/d)出现低血药浓度者分别占67.2%(396/589)、85.9%(451/525)、39.9%(153/383)、60.0%(135/225),均高于女性患者[39.1%(125/320)、74.8%(193/258)、10.8%(22/204)、38.5%(55/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7.26、14.59、54.10、16.24,P值均〈0.01)。体质量≥50kg的患者,INH、EMB、PZA、RFP(450mg/d)出现低血药浓度者分别占61.7%(428/694)、83.3%(513/616)、35.3%(159/451)、55.6%(154/277),均高于体质量〈50kg者[30.3%(40/132)、72.4%(76/105)、4.7%(4/86)、37.1%(23/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4.44、7.12、32.00、6.95,P值均〈0.05)。结核病并发糖尿病患者,INH和PZA出现低血药浓度者分别占72.6%(143/197)和53.8%(71/132),高于未并发糖尿病者[53.1%(378/712)和22.9%(104/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3.98和46.78,P值均〈0.01)。结论结核病患者服用一线抗结核药物后出现低血药浓度�
郭少晨朱慧郭超王彬刘忠泉徐建付雷陈效友陆宇
关键词:结核药物监测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
体外诱导获取对利奈唑胺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及其稳定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利用浓度2倍递增的方法体外诱导获得对利奈唑胺(linezolid,Lzd)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菌株,考察其耐药稳定性及用于筛选新化合物的抗结核活性。方法将MTB标准株H37Rv(ATCC27294)在Lzd浓度2倍递增的含药固体培养基上进行传代培养,逐步诱导菌株对Lzd耐药,运用微孔板阿尔玛蓝(microplate alamar blueassay,MABA)法测定部分抗结核药物对体外诱导Lzd耐药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对体外诱导获得的Lzd耐药株测序鉴定rpfa基因的突变情况。将诱导Lzd耐药菌株在无药固体培养基上连续传代培养10代以观察耐药稳定性变化,包括MIC变化和rjbfG基因突变情况。结果MTB标准株诱导后得到7株单克隆MTB菌株,其对Lzd的MIC值范围是5.99~18.28μg/ml,为诱导前(0.25μg/m1)8倍以上,成功获得Lzd耐药株,且对Sutezolid(PNU-100480)同时发生交叉耐药,7株菌株均检测到rplC基因中T460C的突变。体外诱导Lzd耐药株在无药固体培养基上连续传代10代,MIC值有所下降(范围为4.71~7.47μg/ml),但均稳定在诱导前8倍以上。结论通过体外诱导实验可以获得对2种恶唑烷酮类(Oxazolidinones)药物均耐药的MTB耐药菌株;rplC基因突变与MTB对恶唑烷酮类药物的耐药相关;MTB对恶唑烷酮类药物的耐药稳定性较强,较难复敏。
胡明豪王彬付雷徐建陆宇
关键词:恶唑烷酮类体外研究连续传代
结核分枝杆菌对PA-824耐药的体外诱导及稳定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体外诱导并获得结核分枝杆菌(MTB)对PA-824的耐药菌株。方法选取MTB标准株H_(37)Rv,在PA-824浓度二倍递增的含药培养基上进行传代培养,逐步诱导菌株对PA-824耐药,测定多种抗结核药物对PA-824耐药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对耐药株测序鉴定ddn和fgd1基因的突变情况。将耐药株在无药固体培养基上连续传代培养10代以观察耐药稳定性。结果 H_(37)Rv经逐步诱导后得到5株MTB单克隆,它们对PA-824的MIC值是诱导前8倍以上,且对TBA-354同时发生交叉耐药。测序结果显示fgd1基因未发生突变,但5株均检测到ddn基因突变。耐药株在无药固体培养基上连续传代10代后,MIC值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过二倍递增体外诱导可以获得对2种硝基咪唑类(nitroimidazoles)药物均耐药的MTB菌株;MTB对硝基咪唑类药物的耐药可能与ddn基因突变有关;MTB对硝基咪唑类药物的耐药稳定性较强,不易复敏。
胡明豪徐建王彬付雷陆宇
关键词:分枝杆菌结核耐药稳定性
抗耐药结核病新药吡法齐明通过醌氧化还原酶介导发挥作用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对吡法齐明(pyrifazimine,TBI-166)通过醌氧化还原酶(quinone oxidoreductase,QOR)介导累积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发挥抗结核作用的机制进行探索。方法表达、纯化MtbQOR蛋白,设置空白对照组及加TBI-166(0.03、0.3、3μg/ml)组,酶标仪监测波长340nm处吸光度(A_(340 nm))下NADPH的下降程度(ΔA);应用辅酶ⅡNADP(H)含量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TBI-166作用H37Rv菌体后NADPH/NADP+的比值;应用细菌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菌体内ROS荧光值。结果空白对照组ΔA(0.316±0.032)较0.03、0.3、3μg/ml TBI-166组(0.506±0.107、0.531±0.054、0.801±0.079)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9,P<0.05;t=-7.634,P<0.01;t=-12.683,P<0.01)。在48h内,加TBI-166组NADPH/NADP+比值(0.847±0.229)低于空白对照组比值(1.728±0.384)。H37Rv菌株中,TBI-166刺激组ROS荧光值(23072±2584)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8282±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334,P<0.01)。在菌株号为12897菌株中,TBI-166刺激组ROS荧光值(18369±3118)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2268±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26,P<0.05);在菌株号为15171菌株中,3μg/ml TBI-166刺激组ROS荧光值(17572±249)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1109±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601,P<0.01);在菌株号为11492及11195菌株中,TBI-166刺激组与空白对照组ROS荧光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1.440,P>0.05;F=44.788,P>0.05)。结论TBI-166可以通过增加MtbQOR介导的氧化还原反应,降低NADPH/NADP+的比值,刺激菌体累积ROS发挥抗结核作用。
张蕾李媛媛陈曦刘海婷徐建王宁丁杨明陆宇
关键词:分枝杆菌结核
药师干预对外科手术人血白蛋白使用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人血白蛋白(HSA)使用中药师干预的作用。方法依据国内外指南,并结合医院实际制订HSA点评标准,临床药师据此对HSA的使用进行干预。分别抽取干预前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外科手术病例1632例(2021年1月至7月)和3205例(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手术类别、切口愈合等级(≥2级)占比、HSA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并评估点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别(胸外科和骨科)、切口愈合等级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减少(P<0.01)。HSA人均用量由干预前的(64.5±43.8)g减至干预后的(54.1±50.7)g,使用率由70.77%降至26.83%,不合理使用率由95.67%降至4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HSA费用大幅降低[(2272±2132)元比(2709±1841)元,P<0.01],且排名由干预前的第5降至干预后的第18,总体费用、药费和药占比也随之减少。结论药师干预外科手术中HSA的使用,手术患者在住院时间减少的情况下,可减少HSA的平均用量,并降低其使用率和不合理使用率,以及减少患者的总费用、药费和药占比。
穆晓攀穆晓攀徐建徐建李茜茜赵志刚
关键词:药师人血白蛋白外科手术药品费用药事管理
圣露丸的抗结核作用初步实验研究
2018年
目的 评价中药圣露丸的体外及小鼠结核病模型中的抗结核活性。方法 在7H9液体培养基、7H10固体培养基中分别测定圣露丸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气溶胶感染方式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先后感染SPF级BALB/C小鼠46只和36只,分别建立小鼠急性结核病模型。均为感染第10天开始给予药物治疗,随机分组,每组10只。其中圣露丸组每只小鼠每次剂量为3 g/kg;异烟肼(INH)组,每次剂量为25 mg/kg,同时设无药空白对照组。各组均口服灌胃给药,每周给药5次,分别给予3周和6周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次日处死各组小鼠,称重,无菌操作下解剖,做肺组织活菌计数。结果 圣露丸在7H9液体培养基中对H37Rv的MIC为2.5 mg/ml,在7H10固体培养基中对H37Rv的MIC为〈5 mg/ml。小鼠感染及治疗过程中各组耐受性良好,无死亡。给予3周共计15次(每次给予“圣露丸”3 g/kg)剂量治疗后,圣露丸组小鼠全肺的CFU为 (6.81±0.71) lg CFU,较空白对照组降低0.39 lg CFU。应用圣露丸治疗6周后,圣露丸组的小鼠全肺的CFU为 (4.33±0.51) lg CFU,较空白对照组降低1.10 lg CFU。结论 在本研究条件建立的小鼠结核病模型中,中药圣露丸显示出抗结核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王彬付雷徐建郭少晨朱慧陆宇
关键词:中草药
909例结核病患者一线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结核病患者一线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并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测定者作为研究对象,共909例;其中,服用INH者909例,服用EMB者783例,服用PZA者587例,服用RFP者503例。患者服药剂量:INH 300mg/d.RFP 450mg/d或600mg/d、PZA 1500mg/d.EMB 750mg/d0收集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并发糖尿病情况,以及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服用INH、EMB、PZA和RFP(450mg/d和600mg/d)2h后,患者血药浓度低于目标浓度范围者分别占57.3%(521/909)、82.2%(644/783).29.8%(175/587)、51.6%(190/368)和36.3%(49/135).其中,男性患者中INH、EMB、PZA、RFP(450mg/d)出现低血药浓度者分别占67.2%(396/589)、85.9%(451/525).39.9%(153/383)、60.0%(135/225),均高于女性患者[39.1%(125/320)、74.8%(193/258)、10.8%(22/204)、38.5%(55/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值分别为67.26、14.59、54.10、16.24,P值均<0.01)。体质量>50kg的患者,INH、EMB、PZA、RFP(450mg/d)出现低血药浓度者分别占61.7%(428/694).83.3%(513/616).35.3%(159/451).55.6%(154/277),均高于体质量<50kg者[30.3%(40/132).72.4%(76/105).4.7%(4/86).37.1%(23/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值分别为44.44、7.12.32.00、6.95,P值均<0.05).结核病并发糖尿病患者,INH和PZA出现低血药浓度者分别占72.6%(143/197)和53.8%(71/132),高于未并发糖尿病者[53.1%(378/712)和22.9%(104/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值分别为23.98和46.78,P值均<0.01)。结论结核病患者服用一线抗结核药物后出现低血药浓度情况较为普遍,患者性别、体质量、并发症等因素均会影响其血药浓度水平;提示开展一线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工作,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对结核病治疗是必要的。
郭少晨朱慧郭超王彬刘忠泉徐建付雷陈效友陆宇
关键词:结核药物监测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
结核分枝杆菌膜蛋白MmpS5-MmpL5的表达及功能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表达结核分枝杆菌膜蛋白MmpL5及MmpS5-MmpL5外排泵系统,探讨其在贝达喹啉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构建结核分枝杆菌外排泵蛋白MmpL5及MmpS5-MmpL5的乙酰胺诱导型表达载体,在耻垢分枝杆菌中诱导表达MmpL5蛋白及MmpS5-MmpL5蛋白,测定表达菌株的生长特性及其外排能力,同时探讨贝达喹啉对表达菌株最小抑菌浓度的变化与对菌体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的影响。结果:成功在耻垢分枝杆菌中表达结核分枝杆菌膜蛋白MmpL5及MmpS5-MmpL5,表达菌株的生长不受影响,共表达MmpS5-MmpL5蛋白的菌株外排能力增加,导致其对溴化乙锭的积累量(△荧光强度为395)较表达MmpL5蛋白组(△荧光强度为655)和携带pMV261s空质粒组(△荧光强度为642)减少约40%。贝达喹啉对MmpS5-MmpL5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由0.25μg/ml提高到2μg/ml,增加了8倍。贝达喹啉将MmpS5-MmpL5重组耻垢分枝杆菌菌体内ATP含量[(0.197±0.018)μmol/L]降低36.49%[(0.125±0.010)μmol/L]。MmpL5单表达不能形成外排泵,也对贝达喹啉无影响。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的膜蛋白MmpL5和MmpS5需要共表达才能在耻垢分枝杆菌中发挥作用,降低贝达喹啉的药物敏感性。MmpS5-MmpL5蛋白表达体系的建立为进行贝达喹啉的具体转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东硕王彬陆宇徐建
关键词:抗药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