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颖

作品数:2 被引量:34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生物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生活污水
  • 1篇人工快渗
  • 1篇人工神经
  • 1篇人工神经网络
  • 1篇网络
  • 1篇污水
  • 1篇响应面
  • 1篇响应面优化
  • 1篇工神经网络
  • 1篇SBBR
  • 1篇ANN
  • 1篇CRI
  • 1篇人工神经网

机构

  • 2篇湖南大学

作者

  • 2篇徐峥勇
  • 2篇杨朝晖
  • 2篇季丽丽
  • 2篇孙红松
  • 2篇陈颖
  • 1篇邓久华
  • 1篇曾光明
  • 1篇刘水清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茶树菇废菌体对水中Cr(Ⅵ)吸附的响应面优化及机理研究被引量:29
2010年
采用响应面优化(Box-Behnkendesign,BBD)法对茶树菇废菌体吸附水中Cr(Ⅵ)的过程进行了优化,并设定pH值、Cr(Ⅵ)初始浓度、反应时间、摇床转速和吸附剂用量为5个影响因子,Cr(Ⅵ)吸附率为响应值,对吸附过程的热力学特征及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废菌体吸附Cr(Ⅵ)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pH值、Cr(Ⅵ)初始浓度和吸附剂用量;废菌体对Cr(Ⅵ)吸附的最佳条件为pH=1.19,Cr(Ⅵ)初始浓度为148.58mg·mL-1,反应时间为89.02min,摇床转速为180.12r.min-1,吸附剂用量为10.90g.L-1,在此条件下,实测Cr(Ⅵ)的吸附率达96%以上.用Langmuir、Freundlich及Dubinin-Raduskevich吸附等温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发现,Langmuir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茶树菇废菌体对Cr(Ⅵ)的吸附特性,在298K时最大吸附量为46.95mg·g-1.对表观热力学参数ΔG、ΔS及ΔH的计算表明,废菌体对Cr(Ⅵ)吸附为吸热的自发过程,并且吸附过程增加了体系的混乱度.最后结合FTIR图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废菌体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可用于处理含铬废水,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陈颖杨朝晖李小江唐志刚徐峥勇季丽丽孙红松
关键词:响应面优化
基于ANN的SBBR-CRI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及其仿真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与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工艺结合对模拟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由于该工艺影响因素与出水参数的复杂非线性关系,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SBBR-CRI处理生活污水的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在MATLAB语言环境下,以DO、淹没时间/落干时间、曝气时间/停曝时间、进水COD、进水NH4+-N、进水TP为输入因素,出水COD、NH4+-N、TN和TP为输出因素,构建具有自适应学习规则的人工神经网络.结合最优网络运行参数:隐含层节点数6,初始学习率0.13,动量因子0.6,训练次数6000次,对样本仿真学习,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度较好,样本的绝对平均误差率在7.5%之内,均方根误差均在0.085之内.结果表明,当DO为2mg/L,曝气时间/停曝时间为2/1,淹没时间/落干时间为1/3时,NH4+-N去除率能达到98%以上,TN和TP去除率85%以上,COD去除率94%以上.通过权重分析,进水NH4+-N、DO和进水TP对出水参数影响较大.
孙红松杨朝晖曾光明刘水清徐峥勇邓久华季丽丽陈颖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SBBR人工快渗生活污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