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腰椎
  • 2篇腰椎骨密度
  • 2篇椎骨
  • 2篇骨密度
  • 2篇CT研究
  • 1篇短期预后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型心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预后
  • 1篇瑞舒伐他汀
  • 1篇他汀
  • 1篇男性抑郁症
  • 1篇精神障碍患者
  • 1篇急性非ST段...
  • 1篇梗死

机构

  • 2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作者

  • 3篇王文斌
  • 2篇程晓光
  • 2篇于爱红
  • 1篇韩兰唐
  • 1篇王威
  • 1篇王威
  • 1篇程国杰
  • 1篇俞晓薇
  • 1篇王立中
  • 1篇曹树军
  • 1篇张银

传媒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短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及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60例经临床诊断为NSTEMI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Ⅱ级预防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5 mg/d治疗,强化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测定反应冠脉斑块炎症的炎症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反应早期心功能变化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proBNP)浓度。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hs-CRP、TNF-α、IL-6和N-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强化治疗组变化更显著(P<0.01)。治疗后4周常规治疗组LVEDD、LVESD及LVEF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化治疗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对NSTEMI患者炎症反应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抑制作用更强。短期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患者心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王立中曹树军程国杰王文斌俞晓薇张银韩兰唐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炎症因子预后
精神障碍患者腰椎骨密度定量CT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患者腰椎骨密度(BMD)与正常人群的差异,以及影响BMD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2022年2月以精神障碍症状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600例患者作为患病组,年龄30~86岁,平均49.5岁。618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与患病组进行1:1病例对照匹配。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均进行了腰椎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基于性别分层对患病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体积BMD进行对比分析,并与腰椎BMD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精神障碍患者腰椎BMD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31.0±40.5)mg/cm^(3)vs(147.3±37.0)mg/cm^(3),t=6.16,P<0.001);性别分层下,两性别精神障碍患者BMD均低于健康对照组[男性:(129.3±36.6)mg/cm^(3)vs(152.5±31.3)mg/cm^(3),Z=6.940,P<0.001;女性:(132.6±43.8)mg/cm^(3)vs(142.4±41.2)mg/cm^(3),Z=-2.510,P=0.012]。多元线性回归提示腰椎BMD与患精神类疾病具有显著相关(B=-16.341,P<0.001),与年龄显著相关(B=-2.340,P<0.001)。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精神障碍患者BMD明显减低。腰椎BMD与患精神类疾病以及年龄显著相关。
王文斌王文斌于爱红程晓光于爱红程晓光
关键词:骨密度
男性抑郁症腰椎骨密度定量CT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男性抑郁症患者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正常人群的差异,分析患者BMD与激素(泌乳素、皮质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以抑郁症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80例男性患者,年龄31~78岁,平均53.9岁。80例性别及年龄严格匹配的健康男性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行腰椎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BMD测量,并搜集血液泌乳素及皮质醇结果。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患病组和对照组之间BMD的统计学差异,进一步采用协方差分析校准两组间BMI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χ^(2)检验对比男性抑郁症不同BMD组构成比与对照组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抑郁症组BMD与泌乳素及皮质醇的相关性。结果男性抑郁症患者腰椎BMD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16.6±39.9)mg/cm^(3)vs.(135.2±37.2)mg/cm^(3),t=3.03,P<0.001];与对照组比较,男性抑郁症不同BMD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55,P=0.005)。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男性抑郁症患者腰椎BMD与泌乳素(r=0.036,P=0.777)及皮质醇(r=-0.199,P=0.114)均不具有相关性。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男性抑郁症患者BMD明显减低,与泌乳素、皮质醇无相关性。
王文斌王文斌黄朋举尚宏元王威王威王威
关键词:抑郁症骨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