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喜珍
- 作品数:8 被引量:61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初期处理——附14例报告
- 1991年
-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并不少见。初期处理十分重要。正确处理可获创面的早期愈合;处理不当,往往导致早期皮肤大片坏死、伤口严重感染,甚至威胁生命安全,或者使病程大为延长。
- 黄代纷杨喜珍
- 关键词:皮肤撕脱伤植皮
- 对易退加压螺丝钉与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评价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设计并临床应用易退加压螺丝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同时移植带肌(血管)蒂骨瓣,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并便于骨折愈合后拔钉。方法:在松质骨加压螺丝钉的基础上,将螺纹的后部增加3~5圈由深逐渐变浅(呈锥形)的螺纹。术中分别于股骨颈张力侧和压力侧植入该钉各1枚,同时于股骨颈前上方刻槽并植入带肌(血管)蒂的髂骨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8~10个月开始负重。结果:102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应用易退加压螺丝钉+带肌(血管)蒂骨瓣移植病人中,8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42个月,其中优良率921%,尚可56%,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接各1例(23%)而再次手术。26例因骨折愈合达2年以上而要求取钉,证实该钉拔除容易。结论:易退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确切,愈后便于拔钉;同步植入肌(血管)蒂骨瓣可促进股骨头早期血供的建立及复活,加速骨折愈合过程,提高股骨头的成活率。
- 杨喜珍梅芳瑞王卫东周军海
- 关键词:加压螺丝钉骨瓣移植股骨颈骨折
- 股骨颈骨折愈合及股骨头活力的超微结构变化被引量:27
- 1996年
- 目的:对股骨颈骨折的愈合过程及股骨头活力做超微结构研究。方法:28只实验犬造成股骨颈骨折模型,加压螺丝钉固定组和对照组采用电镜和相关指标观察骨折愈合与股骨头的活力。结果:(1)股骨颈骨折愈合过程主要由骨髓的成骨作用完成;加压螺丝钉可缩小骨折间隙,有利于骨髓循环通过骨折端建立新的哈佛氏系统,加速网状骨向板层骨转化,缩短愈合时间。(2)内固定组和对照组在股骨头缺血4周均可见骨细胞变性,胞浆成份溶解空化;但6周后固定组开始有较多的血管向头内生长,成骨细胞大量增生,提示股骨头开始复活。而对照组骨细胞萎陷、坏死继续加重。结论:股骨颈骨折及时准确复位和良好的内固定,可加速骨折愈合和尽早使股骨头恢复活力。
- 杨喜珍梅芳瑞吴远清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愈合股骨头超微结构
-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28
- 1997年
-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杨喜珍梅芳瑞王卫东周军海股骨颈骨折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因其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许多作者设计了各种内固定器械〔1〕,这些器械不仅在结构和形态上存在着差异,而且在固定强度和稳定性方面也各有优缺点,目前对最理想的治疗...
- 杨喜珍梅芳瑞王卫东周军海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生物力学
- 消炎镇痛新药萘丁美酮的临床应用
- 1992年
- 我院于1990年3~12月采用随机双盲法对国产(西南合成制药厂研制)萘丁美酮(Nabumetone)进行了临床试用,治疗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40例,并与萘普生进行了相应比较,以评价萘丁美酮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受试病例分两组,萘丁美酮组40例,男14例,女26例,年龄40~71岁。对照组(萘普生)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37~72岁。部位:
- 杨喜珍梅芳瑞吴远清
- 关键词:萘丁美酮消炎镇痛药
- 易退加压螺丝钉+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评价
- 1999年
- 目的:设计并临床应用易退加压螺丝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同时移植带肌(血管)蒂骨瓣,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并便于骨折愈合后拨钉。方法:在松质骨加压螺丝钉的基础上,将螺纹的后部增加3-5圈由深逐渐变浅(呈锥形)的螺纹。临床应用中于股骨颈张力侧和压力测分别植入该钉各一枚,同时于股骨颈前上方凿槽并植入带肌(血管)蒂髂骨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8-10个月开始负重。结果:102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应用易退加压螺丝钉+带肌(血管)蒂骨瓣移植病人中,8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42个月,其中优良率为92.1%,尚可5.6%,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各1例(2.3%)而再次手术。26例因骨折愈合达2年以上而要求取钉,证实该钉拔出较容易。结论:易退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确切,愈合后便于拔钉;同步植入肌(血管)带骨瓣可促进股骨头早期血供的建立及复活,加速骨折愈合过程,提高股骨头的存活率。
- 杨喜珍梅芳瑞王卫东周海军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加压螺丝钉骨瓣移植股骨头骨不连
- 胸腰椎骨折-脱位伴截瘫晚期的功能重建
- 1998年
- 目的:针对胸腰段不稳定型骨折一脱位伴完全或不完合性截瘫患者,分别有选择性地进行肌替代术、关节固定术等,使病人重新获得站立或行走功能.方法:髋周肌瘫或不稳定者,采用改良Ober手术行同侧骶棘肌代臀大肌;膝不稳定者,采用腹外斜肌,腹直肌阔筋膜条代股四头肌;踝关节不稳定者采用腱固定、关节融合术或穿矫形高腰鞋.结果:本组1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伴截瘫晚期患者,采用上述选择性肌替代术、关节固定术等,并指导病人术后积极进行肌力训练及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显示代肌组肌力可达Ⅱ-Ⅳ级,病人能够站立,扶与或弃拐行走.结论:作者认为肥替代术对胸腰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晚期的病人,是一种有效和实用价值较大的治疗方法.
- 杨喜珍王卫东
-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截瘫
- 胸腰椎前路复位固定装置ARF的研制及评价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在Kaneda器械的基础上研制一种新型胸腰椎前路复位固定装置ARF(anteriorreductionfixation) ,以增加器械自身复位和压缩能力并方便操作。方法 :通过人尸体脊柱离体生物力学试验 ,了解ARF的稳定能力和载荷屈服强度。在此基础上ARF临床应用 6例。结果 :ARF在前屈和左侧弯方向上稳定性大于Kaneda(P <0 0 1) ,在前屈方向上低于AF(P <0 0 1) ,其余方向与两者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 ;ARF在所有方向上大于完整对照组 (P<0 0 1)。ARF平均屈服强度 (M ) 6 5 7 3公斤。临床应用早期结果 :5例椎体塌陷者基本恢复了椎体正常高度和脊柱生理弯曲 ,无神经功能恶化。结论 :ARF稳定性好 ,复位和加压能力强 ,操作方便 ,临床实用可行。
- 伦保国周跃杨喜珍张峡王卫东张年春周京海
- 关键词:胸腰椎内固定器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