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斌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针灸
  • 4篇中风
  • 3篇中风后
  • 3篇面瘫
  • 2篇调神
  • 2篇针法
  • 2篇针灸治疗
  • 2篇中风后尿失禁
  • 2篇通督调神
  • 2篇盆底
  • 2篇盆底肌
  • 2篇盆底肌肉
  • 2篇盆底肌肉训练
  • 2篇足运感区
  • 2篇难治性面瘫
  • 2篇静息态
  • 2篇灸治
  • 2篇肌肉
  • 2篇功能性
  • 2篇功能性磁共振

机构

  • 10篇安徽中医药大...
  • 3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马斌
  • 7篇柳刚
  • 6篇王友刚
  • 4篇杨骏
  • 3篇程红亮
  • 3篇高大红
  • 3篇朱玲玲
  • 1篇李传富
  • 1篇董昌武
  • 1篇袁爱红
  • 1篇江颖子
  • 1篇高婷
  • 1篇孙健健
  • 1篇李娜
  • 1篇张国庆

传媒

  • 3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国针灸
  • 1篇陕西中医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rs-fMRI技术的针灸对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MI功能连接网络影响研究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双侧初级运动区为感兴趣区,观察针灸作用下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变化,并结合临床初步探讨针灸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中枢机制。方法1.以20例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
马斌
关键词:针灸功能性磁共振静息态
文献传递
针灸学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2023年
作为中医学中一大特色学科,针灸学是一门临床实践运用性学科,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和现今的快餐式学习早已无法满足优质针灸医师的培育。结合针灸学科的特色及现今的教学模式,可见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尤为重要。针灸教学改革包括先进教学设备的引进,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改变,增加实验课课时以及加强实践教学。此文对针灸学教育方式不足进行整理分析,并对针灸教学改革方法进行探索。
柳刚孙健健马斌李娜
关键词:针灸学教学改革
压灸足运感区联合温元固脬针法加盆底肌肉训练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观察
2023年
目的观察压灸足运感区联合温元固脬针法加盆底肌肉训练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1月间收治的中风后尿失禁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密封信封法均分为30例对照组(压灸足运感区+盆底肌肉训练)和30例观察组(温元固脬针法联合压灸足运感区+加盆底肌肉训练),比较两组疗效,尿失禁严重程度,尿流动力学指标,膀胱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两组尿失禁严重程度[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和尿失禁症状严重程度评分量表(UI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尿失禁严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尿流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MFR)、相对排尿阻力(RVR)和尿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尿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最大排尿量和膀胱容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24 h内排尿次数及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膀胱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灸足运感区联合温元固脬针法加盆底肌肉训练治疗中风后尿失禁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尿动力学和膀胱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王友刚高大红柳刚程红亮汤敬一吴雪利马斌朱玲玲
关键词:盆底肌肉训练中风尿失禁
针灸治疗难治性面瘫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对针灸治疗难治性面瘫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方法:总结归纳针灸治疗难治性面瘫的方法及疗效。结果:针灸治疗难治性面瘫的方法繁多,临床疗效良好。结论:针灸治疗难治性面瘫疗效较好,但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问题。
马斌宋书婷杨骏
关键词:难治性面瘫针灸
电针介入时机对大鼠面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大鼠最佳介入时机及其功能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每组10只,采用神经卡压法建立左侧周围性面瘫模型。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分别于术后1 d、1周、2周开始给予电针治疗,术后4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行为学评分和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结果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术后4周行为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模型组(P<0.05);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术后4周行为学评分均低于术后(P<0.05),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术后(P<0.05);术后4周行为学评分静止期组低于恢复期组(P<0.05),急性期组低于静止期组和恢复期组(P<0.05),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静止期组高于恢复期组(P<0.05),急性期组高于静止期组和恢复期组(P<0.05)。术后4周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面神经组织的NGF、VEGF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静止期组高于恢复期组(P<0.05),急性期组高于静止期组(P<0.05)。结论电针介入时间越早对损伤面神经的再生修复效果越佳,其部分机制可能与电针上调NGF、VEGF的表达有关。
马斌柳刚宋书婷王友刚张国庆杨骏
关键词:电针周围性面瘫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通督调神针刺联合腹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和评估通督调神针刺联合腹针与单纯通督调神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中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均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患者予以通督调神针刺治疗,而治疗组则在通督调神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腹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以及改良Barthel量表(MBI)的评分法的数据变化情况,从而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对比,NIHSS、FMA及MB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方法联合腹针的治疗方法在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与单独通督调神针刺治疗方法疗效差异较大,通督调神针刺联合腹针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优势明显。
汤敬一王友刚韩为柳刚马斌张利达江颖子
关键词:中风偏瘫腹针
从“舌”论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被引量:4
2021年
针灸是临床上治疗中风失语症常用方法,其有效性得到广泛的认可。中医学中失语的发病、诊察和治疗都与“舌”有关,“舌”的作用尤为特殊。以“舌”的中医属性、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为切入点,结合失语的经络辨证,浅谈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理论依据及机制,发现中医的“舌”不仅反映疾病本身,更能以此作为依据,准确提供治疗方向,同时又能作为治疗的作用靶点,从整体和局部、从标到本治疗失语症。
马斌柳刚杨骏宋书婷王友刚
关键词:针灸中风失语症经络辨证
压灸足运感区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临床症状、膀胱残余尿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观察压灸足运感区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临床症状、膀胱残余尿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肉训练,观察组在盆底肌肉训练基础上给予压灸足运感区。比较两组排尿情况、临床症状评分、尿流动力学指标、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差异,并记录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排尿情况、尿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白天和夜间排尿次数、膀胱残余尿量治疗后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最大尿流量(MFR)、尿量(TV)、平均单次尿量、相对排尿阻力(RVR)治疗后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I-QOL评分、临床症状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ADL评分、I-QOL总分及其3个维度评分治疗后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后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灸足运感区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可减轻中风后尿失禁临床症状,改善尿流动力学,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王友刚高大红柳刚汤敬一吴雪利马斌朱玲玲程红亮
关键词:中风盆底肌肉训练尿流动力学生活质量
针灸对难治性面瘫患者脑功能连接网络的影响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观察针灸作用下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连接(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变化,初步探讨针灸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中枢机制。方法:以20例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针灸疗法,以牵正、风池、攒竹、地仓、颊车、水沟、承浆、翳风、头维、四白、迎香、合谷为主穴,隔日1次,每周3次,15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针灸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临床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以评估临床疗效。另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志愿者入组时进行一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ing-statef MRI,rs-f MRI)扫描,以左侧初级运动区(LMⅠ)、右侧初级运动区(RMⅠ)为感兴趣区对全脑磁共振图像进行处理分析,比较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前后与健康志愿者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差异。结果:针灸治疗后,患者Sunnybrook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健康志愿者相比,患者针灸治疗前双侧初级运动区(MⅠ)均与全脑的多个脑区存在功能连接的增强,且多位于运动前区(额中回、额上回)、中央后回、楔前叶、颞中回、颞下回、小脑叶。与治疗前相比,针灸治疗后患者LMⅠ与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为左侧额下回;RMⅠ与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无明显差异。与健康志愿者相比,针灸治疗后患者双侧MⅠ均与全脑的多个脑区存在功能连接的增强,且主要脑区与治疗前大部分一致。结论:(1)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症状。(2)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针灸前脑功能已发生改变,可能是大脑的反应性代偿所致。(3)针灸通过促进LMⅠ与左侧额下回功能连接的增强,从而增强代偿反应,可能是针灸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中枢机制之一。
马斌杨骏袁爱红李传富高婷宋书婷
关键词:针灸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静息态
百会实按灸结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眩晕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百会实按灸结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眩晕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在脑卒中对症治疗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采用百会实按灸结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 w。比较两组总体疗效及安全性、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眩晕病中医证候评价量表评分、经颅多普勒诊断/监护系统检测(TCD)检测指标。随访3个月,评估患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DARS、DHI、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ARS、DHI、中医证候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未见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百会实按灸结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眩晕能扩张椎-基底动脉,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可较快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减轻眩晕程度,对中医证候及总体疗效也有较好治疗效果,并具有不易复发的优点,安全性高。
王友刚董昌武高大红程红亮柳刚汤敬一柳星马斌朱玲玲
关键词:通督调神针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