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强

作品数:115 被引量:53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石油与天然气...
  • 29篇天文地球
  • 7篇化学工程
  • 6篇经济管理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机械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矿业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0篇油田
  • 17篇油藏
  • 10篇稠油
  • 9篇采收率
  • 8篇油层
  • 8篇射线追踪
  • 8篇盆地
  • 7篇提高采收率
  • 6篇丙烯
  • 5篇低电阻率
  • 5篇低电阻率油层
  • 5篇电阻率
  • 5篇震旦
  • 5篇聚丙烯
  • 5篇各向异性
  • 5篇丙烯酰胺
  • 4篇调剖
  • 4篇压裂
  • 4篇柔性转向剂
  • 4篇水力压裂

机构

  • 75篇中国石油天然...
  • 26篇中国石油大学...
  • 14篇长江大学
  • 9篇中国石油
  • 4篇西南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新疆...
  • 3篇中国石油勘探...
  • 3篇川庆钻探工程...
  • 2篇青岛黄海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低渗透油气田...
  • 2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胜利职业...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14篇刘强
  • 15篇李振春
  • 11篇朱怀江
  • 11篇张凯
  • 9篇刘玉章
  • 9篇杨洪
  • 9篇罗健辉
  • 9篇王平美
  • 8篇鲁雪松
  • 7篇柳少波
  • 6篇范俊佳
  • 6篇马行陟
  • 6篇张莹
  • 5篇桂丽黎
  • 5篇陈清华
  • 5篇张敏
  • 4篇彭通曙
  • 4篇易先中
  • 4篇李宜坤
  • 4篇田永鹏

传媒

  • 5篇油气田地面工...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西部探矿工程
  • 4篇复杂油气藏
  • 3篇机械工程师
  • 3篇石油学报
  • 3篇油田化学
  • 3篇钻采工艺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石油地球物理...
  • 3篇石油地质与工...
  • 2篇石化技术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石油矿场机械
  • 2篇物探化探计算...
  • 2篇大庆社会科学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特种油气藏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1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12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17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采油废水被引量:2
2014年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可大大提高好氧池污泥浓度,使得生化反应效率得到加快,它可取代二沉池,大大减少了占地。膜过滤池有四片链式膜,通过膜进行泥水分离,污泥则大部分回流到好氧池,根据厌氧阶段的需要,定期回流一定量的污泥进入厌氧池。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MBR工艺稳定运行后对采出水中CODCr的平均去除率为85%,其最大CODCr去除率为97.9%,出水中CODCr值基本维持在45 mg/L左右。其他污染物指标也优于现有处理工艺,可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石玲吴会胜刘强杨洪焦国盈
关键词:采出水膜生物反应器去除率
扩大注水波及体积的柔性转向技术
本文介绍了扩大注水波及体积的柔性转向技术思路和柔性转向剂的性能,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初步试验,初步验证了柔性转向技术扩大注水波及体积的机理,当柔性转向剂颗粒粒径小于孔喉尺寸时,通过控制注入压力,可以实现堵塞孔喉的目的;当柔...
罗健辉王平美刘强朱怀江熊春明刘玉章
关键词:柔性转向剂高含水油田水驱开发油田开发
文献传递
稠油油藏火驱注采井化学调控技术被引量:2
2016年
火驱开采技术是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蒸汽驱后实现稳产的有效接替生产方式,随着开发进程的不断加快,火驱开发过程中各种矛盾日益凸显,主要存在火驱注气井吸气不均、火线推进速度不一致、生产井气窜等问题。针对火驱试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火驱注采井化学调控技术研究,研制了火驱注气井高温调剖剂配方体系和火驱生产井高温封窜剂配方体系,形成了火驱注采井调控配套工艺技术。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储层非均质性,封堵气窜通道,扩大火线波及体积,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实现火烧前缘在纵向及平面上均匀推进,从而提高火驱整体开发效果。
刘强龙华李瑞马昌明于学勇
关键词:火驱注采井气窜稠油油藏
大庆油田电力“三源”企业文化形成、内涵及特征的考察
2009年
大庆油田电力"三源"企业文化形成的三个基本方法,把握的三个原则;"三源"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最高准则、本质特征、内在要求;"三源"企业文化特征具有深厚的大庆精神底蕴,具有独特的行业文化特色,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烙印。
刘强
辫状梳形抗盐聚合物性能研究
本文介绍了辫状梳形抗盐聚合物分子设计思路和性能。辫状梳形抗盐聚合物的表观分子量比MO-4000略低,在1.2%的NaOH溶液中的粘度比MO-4000提高了30.6%,表现出良好的抗盐耐碱性能,溶解速度与普通聚丙烯酰胺(M...
张颖罗健辉刘玉章白凤鸾朱怀江王平美刘强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表观粘度化学驱油油田开发
文献传递
水平井用耐高温堵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在高温、长射孔段、长期水驱已形成高渗透窜流通道的水平井获得良好的堵水效果,制备了一种热固性酚醛树脂类堵剂,研究了该堵剂在地层温度(110℃)下的成胶性能、封堵性能和耐冲刷性能,并在楚28-平1井进行了先导性试验。结果表明,80℃以下时堵剂为均相、低黏水溶液,物化性质稳定,地层对堵剂的剪切、吸附、色谱分离不影响其组成和成胶性能;85℃以上时堵剂延缓缩聚,随温度升高成胶时间缩短,介于12~48 h可控;形成的热固性、热惰性冻胶经大排量、大剂量水流冲刷,在110℃填砂管中的封堵率恒定在96%,显示出良好的高温封堵强度和耐水流冲刷能力;堵剂热稳定性良好,110℃老化1年的理化性质变化较小。水平井堵水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堵剂被高压大排量选择性注入到高渗层,在110℃地层温度下形成冻胶,可长期承受8 MPa以上地层压差、水流推力和近井地带负压作业对堵剂的抽吸力,增油降水效果明显。
刘强朱卓岩薛俊杰李金永甄建兵郑建锋欧阳坚王超
关键词:堵剂酚醛树脂耐高温水平井
浅薄层普通稠油油藏递减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南部边缘齐古组普通稠油油藏采用了密井网高速高产的开发模式,初期采油速度高达12%,后期产量递减率在30%以上,自然递减率高达50%,油藏含水上升快,稳产形势严峻。以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南部边缘齐古组普通稠油油藏为例,对浅薄层普通稠油油藏产量递减规律和后期稳产策略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缓递减的主要措施,通过治理,油藏绝对油量递减率下降到20%,稳产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开发效果有所提高。
刘强杨洪姜平郑爱萍王紫旋
关键词:降压开采自然递减率
柔性转向剂性能及作用机理研究被引量:19
2008年
为了遏制水驱油藏注入水通过高渗透部位时出现无效循环,研制了柔性转向剂(代号SR-3),用于改变油藏中水的流场及实现深部液流转向。这种柔性转向剂可随机发生形变,具有韧性好、不易破碎和断裂以及化学稳定性高的特点。室内物理模拟显示:SR-3转向剂能在地层高渗透率区大孔道中运移,可实现沿程调剖,SR-3在地层"大孔道"中流动遇阻时发生形变并产生堵塞压力。随压力的升高,SR-3蠕变并出现突破压力,然后又降至流动压力并趋于平衡;再遇阻又发生形变并产生堵塞,如此反复地在地层深部产生动态堵塞。大庆油田东部萨尔图和葡萄花油层的柔性转向剂现场试验验证了此机理,也说明了无裂缝砂岩油藏经长期注水开发,在水驱主流道可能冲刷出了大孔道高渗透带。对这些大孔道进行沿程堵塞,可以大幅度地改善水驱波及系数。
朱怀江程杰成隋新光王平美赵庆东李宜坤刘强姚波
关键词:水驱油藏柔性转向剂韧性黏弹性
四川盆地蓬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气藏压力演化与成藏过程被引量:3
2022年
近期,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北斜坡蓬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发现,明确该地区油气成藏过程与流体压力演化对于正确认识该区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灯影组二段(以下简称灯二段)岩心与薄片观察、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PVT模拟等测试手段,明确了该地区灯影组成岩演化序列,重建了气藏压力演化历史与成藏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蓬莱地区灯二段经历了泥晶白云石→早期隐晶质石英→纤状白云石→纹层白云石→细晶白云石→早期沥青→中粗晶白云石→鞍状白云石→原油裂解+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沥青→铅锌矿化作用→晚期石英→萤石→构造裂缝共13个成岩—成藏演化序列;②蓬莱地区灯二段经历了多期成藏演化过程,其中志留纪末期形成的第一期古油藏在海西早期发生破坏,三叠纪中—晚期是第二次原油规模成藏期,侏罗纪—早白垩世古油藏裂解形成古气藏,晚白垩世—现今是古气藏调整改造与保存期;③震旦系气藏经历了常压→弱超压→强超压→极强超压→强超压→弱超压→常压的演化过程,震旦系古超压是深埋高温与热液作用并叠加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使得古油藏完全裂解生气所造成。结论认为,蓬莱地区气藏保存至今主要与晚侏罗世至晚白垩世经历了持续超压有关,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抬升促使天然气扩散运移和调整,原始超压气藏逐步演化为现今的常压气藏。
范俊佳姜华鲁雪松刘强柳少波马行陟黄士鹏曾富英田华谢武仁
关键词: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成藏过程
高危泵双端面密封及隔离液的选择被引量:9
2014年
石油化工企业中高危泵的介质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性,某石化公司高危油泵选择双端面密封方案在实践中获得成功,证明双端面密封结构对于高危介质的密封更为安全和环保。然而某石化公司高危泵在运行中存在外侧密封泄漏的现象,分析认为是隔离液不匹配。案例分析表明,隔离液的选择应考虑介质温度、压力及其物化性质,还要考虑到双端面密封的具体结构及隔离液的循环方式等,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密封泄漏的因素,选择相匹配的隔离液。高温泵选择黏度相对较高的隔离液,常温油泵需选择黏度适中的隔离液,液态烃泵则选择低黏度隔离液。
潘从锦刘强赵凯阿不都热合曼.吐尔逊
关键词:隔离液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