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鹏飞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肿瘤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对脊柱肿瘤、结核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脊柱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查方式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比2组MRI、CT扫描结果。结果观察组总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变范围涉及椎体与附件、椎间盘及软组织,但对病变部位是否钙化无法判断,观察组患者T1WI主要为低信号,T_2WI主要为高信号;对照组24例脊柱肿瘤患者中,椎体和附件均骨质破坏者23例,单椎体骨质破坏者1例;对照组24例脊椎结核患者中,单椎体累及4例,2个以上椎体累及20例。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对脊柱肿瘤、结核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其病变范围显现更为清晰,同时还能展现病变信号变化,值得临床推广。
- 冯浩坚廖鹏飞马长宜周绮华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脊柱疾病结核脊柱
- 冠脉血管狭窄程度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冠脉血管狭窄程度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CT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取疑似冠心病患者202例,全部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64排螺旋CT诊断冠脉血管狭窄程度的效果。结果:本组202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检查显示阳性156例,阴性46例,64排CTA检查显示阳性170例,阴性32例,CTA诊断冠脉狭窄的检出率与冠脉造影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例患者共检测血管节段2626段,在评估时各级狭窄均出现高估或低估的情况,64排螺旋CT诊断冠脉血管狭窄随着狭窄程度增加,敏感、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逐渐升高(P<0.05)。结论:冠脉血管狭窄程度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使冠脉狭窄得到准确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 廖鹏飞杨刘梅冷亚男冯浩坚徐新梅
- 关键词:冠脉造影
- 超高频超声在手指肌腱断裂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分析超高频超声在手指肌腱断裂诊断以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5例手指肌腱断裂患者,均接受超高频超声检查,并在术后进行肌腱康复训练指导。观察分析超高频超声的诊断结果以及术后患者肌腱恢复情况、不同阶段肌腱修复情况。结果 25例手指肌腱断裂患者手术结果显示:肌腱完全断裂患者17例,占比68%;部分断裂患者8例,占比32%;超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肌腱完全断裂患者18例,占比72%;部分断裂患者有7例,占比28%。超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6%(24/25)。术后超高频超声检查22例(88%)患者为肌腱性连接, 3例(12%)瘢痕连接。术后患者康复情况:Ⅰ级15例(60%)、Ⅱ级7例(28%)、Ⅲ级2例(8%)、Ⅳ级1例(4%),总恢复率为88%(22/25)。肌腱性连接的超声表现:肌腱吻合位置与健侧相比稍厚,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晰,被动运动滑动明显;瘢痕连接的超声表现:肌腱吻合部位增厚明显,不均匀内部回声,模糊边界,可见斑片状强回声,有周围组织粘连。于术后1~2周进行超高频超声检查,患者肌腱吻合处边界模糊、低回声、强回声斑;于术后3~4周检查发现:患者肌腱吻合处呈现清晰边界、纤维状强回声;于术后4周以后检查发现:肌腱吻合处回声较均匀并接近正常肌腱的为肌腱性连接;而肌腱吻合处表现明显增厚,边界模糊,伴有不均匀回声的则为瘢痕连接。结论 针对手指肌腱断裂的患者利用超高频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有效观察肌腱愈合情况,并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
- 杨刘梅廖鹏飞何咏斯何蔚庄
- 关键词:预后评估
- 胸部韧带样型纤维瘤一例及文献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这种罕见病例,总结相关病例报告,并进行了相关文献分析。结果报道胸壁巨大韧带样型纤维瘤一例并分析相关文献。本病例患者,女,19岁,体检发现左胸包块,临床无明显症状,无创伤史和家族性遗传病史。胸片示左胸包块;CT示:左侧胸腔密度不均匀的不规则肿块,邻近肋骨呈虫蚀样骨质破坏。患者行左胸部占位性病变并部分肋骨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包膜完整,侵犯左侧第6~9肋骨。术后病理诊断为韧带样型纤维瘤,随访1个月无不适主诉和复发。结论韧带样型纤维瘤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具有局部侵袭特征,且极易复发,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诊断,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和药物治疗为辅。
- 周绮华廖鹏飞冯浩坚欧陕兴刘盼丽
- 关键词:胸部
- 16层螺旋CT静脉成像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16-MSCTA)在诊断下肢静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例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16-MSCTA,并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及曲面重建(CPR)和仿真内镜(VE)。所有患者于16-MDCTA检查前或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43例患者中,正常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0例,下肢DVT伴浅静脉曲张4例,下肢浅静脉曲张14例,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7例,单纯髂静脉受压3例,下肢动脉脉管炎2例。以DSA为诊断标准,准确率为97.67%。结论 16-MSCTA在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部分替代DSA。
- 周绮华凌国伟廖鹏飞李亮陈本仲曾炳恬
- 关键词: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