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冬

作品数:6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腰痛
  • 2篇腰椎
  • 2篇术后
  • 2篇疗效
  • 2篇疗效比较
  • 2篇股骨
  • 1篇动脉
  • 1篇血量
  • 1篇应用方式
  • 1篇失血
  • 1篇失血量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皮质
  • 1篇偏瘫
  • 1篇全膝关节
  • 1篇全膝关节置换
  • 1篇人工膝关节
  • 1篇主动脉

机构

  • 6篇陕西中医药大...
  • 3篇浙江省中医院

作者

  • 6篇张晓冬
  • 5篇王国柱
  • 3篇庄汝杰
  • 2篇程辉
  • 1篇张平安
  • 1篇陈志辉
  • 1篇李敏
  • 1篇肖斌

传媒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医正骨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股骨颈骨折术后克氏针致腹主动脉损伤1例
2014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因右髋部疼痛跛行3年余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诉13年前因外伤致右侧股骨颈骨折在当地医院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3枚克氏针),术后5年前在当地医院行右侧股骨颈内固定物取出术,术前及术中只发现并取出2枚克氏针。3年前出现右髋部疼痛、跛行、活动受限曾多次对症治疗疗效欠佳,近1年逐渐出现右下腹隐痛不适,随至我院就诊。入院体格检查:跛行,
王国柱张晓冬陈志辉张平安
关键词:腹主动脉股骨颈骨折骨折内固定术后
空心螺钉双皮质固定与非手术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Ⅰ区)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比较空心螺钉双皮质固定与非手术治疗对第5跖骨基底部I区骨折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6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第5跖骨基底部I区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8~63岁,平均31.87岁;均属于Lawrence and Botte I区骨折。3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组和手术组,非手术组14例给予石膏外固定,手术组16例采用空心螺钉双皮质固定。对两组患者恢复结果进行评估,包括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功能恢复以及相关并发症,功能恢复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评定。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4.5个月。非手术组1例畸形愈合,其余29例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0.05),12个月后手术组VAS评分[(0.51±0.25)分]显著低于非手术组[(1.32±0.36)分],P=0.001<0.05;AOFAS评分6个月后手术组[(88.44±2.58)分]优于非手术组[(84.29±2.30)分],P=0.003<0.05,12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0.05);手术组骨折愈合时间[(45.44±4.18)d]短于非手术组[(56.57±5.24)d],P=0.002<0.05;完全负重时间手术组(56.5±3.88)d早于非手术组(67.07±4.48)d(P=0.002<0.05)。手术组16例患者未发生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足畸形等并发症,无皮肤激惹症状;术后平均8.3个月(6~14个月)取出内固定装置,未发生再次骨折。结论空心螺钉双皮质固定在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I区骨折中疗效确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张晓冬庄汝杰程辉李蕾
关键词:空心螺钉
GTF与PFNA治疗老年偏瘫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比较大转子柄人工关节置换(greater trochanteric artificial femur head replacement,GTF)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在治疗老年偏瘫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老年偏瘫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GTF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72~86岁,平均(76.00±4.20)岁;左侧15例,右侧13例。PFNA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71~85岁,平均(75.83±4.04)岁;左侧11例,右侧13例。骨折按照Evans-Jensen分型:GTF组:Ⅲ型15例,Ⅳ型13例;PFNA组:Ⅲ型13例,Ⅳ型11例。致伤原因:行走时摔伤49例,突发眩晕跌倒致伤3例。52例均为新鲜骨折且是偏瘫侧肢体,伤时患侧下肢肌力Ⅲ~Ⅳ级,患肢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肢体不自主抽搐,以及半侧肢体感觉减退。询问病史,伤前可下地缓行或扶拐行走。入院后行X线、CT、骨密度、双下肢血管、心脏彩超及入院常规检查。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相关并发症。结果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81±1.87)个月。GTF组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GT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GTF组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GTF组肺部感染1例,PFNA组肺部感染2例,髋内翻1例,内固定失败3例。结论对于老年偏瘫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GTF治疗卧床、术后负重、住院时间短,早期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但采用PFNA手术时间短、创伤小。
张晓冬程辉李蕾王国柱李敏
关键词:髋部骨折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
腰椎Modic改变面积与腰痛程度的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存在腰椎Modic改变的腰痛患者的腰椎Modic改变面积与腰痛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56例存在腰椎Modic改变的腰痛患者,男26例,女30例.年龄29 ~ 80岁,中位数50.5岁.病程6~54个月,中位数26.5个月.所有患者均不合并其他可引起腰部疼痛的疾病.对所有患者进行腰椎MRI检查,在正中矢状位T2WI上测定Modic改变面积、腰椎曲度及Modic改变节段对应椎间隙高度,同时采用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所有患者的腰部疼痛情况.分别按腰椎曲度、椎间隙高度及JOA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Modic改变面积.结果:①腰椎曲度与Modic改变面积的关系.按照腰椎曲度将患者分为3组,A组(腰椎曲度<0.9 cm)30例,B组(0.9 cm≤腰椎曲度<1.8 cm)18例,C组(1.8 cm≤腰椎曲度≤2.3 cm)8例.3组患者Modic改变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3.40±277.85)mm2,(259.42±69.16) mm2,(214.89±46.46)mm2,F=0.651,P=0.526].②椎间隙高度与Modic改变面积的关系.按照Modic改变对应椎间隙高度将患者分为3组,a组(椎间隙高度<0.7cm)21例,b组(0.7 cm≤椎间隙高度<1.4 cm)19例,c组(1.4 cm≤椎间隙高度≤2.3 cm)16例.3组患者Modic改变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50±109.42)mm2,(128.08±19.37)mm2,(61.28±18.50) mm2,F=23.469,P=0.000].a组Modic改变面积大于b、c组(P =0.000,P=0.000),b组大于c组(P=0.048).③JOA评分与Modic改变面积的关系.按照JOA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Ⅰ组(JOA评分≥16分)13例,Ⅱ组(10分≤JOA评分≤15分)21例,Ⅲ组(JOA评分<10分)22例.3组患者Modic改变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4.40±43.90) mm2,(229.41±29.56) mm2,(477.04±168.21) mm2,F=51.846,P=0.000].Ⅰ组Modic改变面积小于Ⅱ、Ⅲ组(P =0.004,P=0.000),Ⅱ组小于Ⅲ组(P =0.000).结论:存在腰椎Modic改变的腰痛患者,其腰痛程度与腰椎Modic改变面积有关,而后者又与�
张晓冬王国柱庄汝杰
关键词:腰痛腰椎MODIC改变磁共振成像
腰椎Modic改变的MRI定量与下腰痛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通过测定MRI T2正中矢状位像上腰椎终板Modic面积改变率分析Modic面积改变率大小与下腰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对因下腰痛手术的70例患者进行疼痛和功能评分(JOA、VAS)和MRI检查,男39例,女31例;年龄29~72岁,平均(51.00±11.89)岁。70例中54例有腰椎终板Modic改变,将54例患者按Modic分型标准分为4型:Modic I型15例,ModicⅡ型21例,ModicⅢ型11例,Modic混和型7例(由于Modic混合型例数太少未纳入研究排除)。在MRI T2正中矢状位上测量各分型Modic改变面积及对应椎体的面积,两者面积比较得出Modic改变率,对于多节段Modic改变的求比率之和,观察JOA、VAS评分与Modic改变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odicⅠ型改变率和JOA评分的相关系数r=-0.308,P=0.048<0.05,两者具有负相关性;与VAS评分的相关系数r=0.428,P=0.021<0.05,两者具有正相关性。 ModicⅡ型改变率和JOA评分的相关系数r=-0.375,P=0.043<0.05,两者有负相关性;与VAS评分的相关系数r=0.352,P=0.041<0.05,两者具有正相关性。ModicⅢ型面积改变率与下腰痛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下腰痛患者中ModicⅠ、Ⅱ型面积改变率分别与下腰痛的疼痛程度有密切关系,ModicⅢ型面积改变率与下腰痛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张晓冬王国柱庄汝杰
关键词:腰椎腰痛
氨甲环酸应用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失血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应用方式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并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符合纳入标准需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8例,按照区组随机法,分为A组、B组、C组,A组在止血带解除前10 min给予氨甲环酸溶液100 ml静滴(氨甲环酸1 g)。B组在止血带释放前假体植入后,切口内予氨甲环酸溶液100 ml(氨甲环酸1 g)浸泡5 min。C组缝合关节囊后通过引流管注入关节腔氨甲环酸溶液100 ml(氨甲环酸1 g),临时夹闭引流管2 h。比较3组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输血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失血量:A组(134.88±12.12)ml、B组(131.19±11.02)ml、C组(132.85±10.2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0.05);术后总引流量:A组(252.27±57.42)ml、B组(208.14±38.62)ml、C组(158.5±20.70)ml,B组、C组低于A组(P=0.00<0.05);隐性失血量:A组(351.03±89.87)ml、B组(288.96±67.13)ml、C组(180.26±31.33)ml,B组、C组低于A组(P=0.00<0.05);总失血量:A组(550.65±87.91)ml、B组(458.12±77.30)ml、C组(366.89±70.69)ml,B组、C组低于A组(P=0.00<0.05)。术后12、24、48 h血红蛋白减少量平均值:A组(24.62±3.51)g/L、B组(21.84±2.81)g/L、C组(17.43±2.24)g/L,B组、C组低于A组(P=0.00<0.05);术后输血病例A组4例、B组5例、C组2例,输血量B、C组小于A组(P=0.02<0.05)。3组均无术后感染、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氨甲环酸应用方式与术后失血量有明显的相关性,局部关节腔注射止血效果优于静脉输液、局部浸泡。
张晓冬李蕾王国柱肖斌
关键词:氨甲环酸人工膝关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