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斌

作品数:8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7篇盆地
  • 6篇塔里木盆地
  • 2篇油气
  • 2篇源岩
  • 2篇烃源
  • 2篇烃源岩
  • 2篇主控因素
  • 2篇成藏
  • 2篇成藏期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质
  • 1篇盐岩
  • 1篇氧同位素
  • 1篇油气充注
  • 1篇油气地球化学
  • 1篇原油特征
  • 1篇志留系
  • 1篇致密砂岩
  • 1篇砂岩

机构

  • 8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同济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化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8篇王斌
  • 4篇顾忆
  • 3篇傅强
  • 3篇罗宇
  • 3篇赵永强
  • 1篇胡守志
  • 1篇张根法
  • 1篇朱伟林
  • 1篇陈红汉
  • 1篇周雨双
  • 1篇何光玉
  • 1篇王恕一
  • 1篇路清华
  • 1篇曹倩
  • 1篇贾存善
  • 1篇王昱翔
  • 1篇万旸璐
  • 1篇徐旭辉
  • 1篇付晓伟

传媒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硅质岩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3
2021年
为明确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硅质岩特征及其成因。在岩石学特征研究基础上,对不同产状硅质岩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合硅氧同位素测试结果开展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硅质岩特征及成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硅质以灰黑色条带状、团块状和灰白色条带状分布于灰岩之间,与基质灰岩粒屑镶嵌发育。岩心断面局部可见贝壳类和介壳类生物碎屑。硅质岩样品稀土元素含量很低,平均仅0.3μg/g,整体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两者分异明显且具有明显正Eu和正Ce异常,指示热液流体对硅质岩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且硅质岩颗粒Ni/Co值为6.53~55.45,平均值23.7,表明硅质岩主要形成于相对还原的成岩环境中。不同产状硅质岩δ30 Si‰值分布范围0.6‰~2.74‰,平均1.74‰,指示交代成因为主。综合分析认为,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硅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富硅流体,流体在颗粒灰岩发育相带交代围岩形成硅质岩,但改造作用使原岩颗粒孔隙降低,整体表现为破坏性成岩作用。
王昱翔顾忆傅强王斌于晓东
关键词: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硅质岩塔里木盆地
华南晚中生代陆弧迁移与海域盆地演化
2022年
陆弧和弧前盆地是俯冲体系中具有密切联系的构造单元。中生代以来,华南受多期板块俯冲的控制,发育大规模岩浆岩带及海域广泛分布的弧前盆地。但陆域弧岩浆岩较少,海域又缺乏足够钻井,各时期陆弧的位置存在较大争议,同时,南海北部至东海一带弧前盆地也缺乏系统认识,因此,亟须新的研究思路深化对华南晚中生代俯冲体系和俯冲过程的认识。本文以前人研究为基础,对海域钻遇中生界的典型钻井进行了详细分析,系统开展了海域盆地区域构造和沉积对比,将弧前盆地发育与岛弧变迁相结合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早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弧位于南海北部—东海靠近陆域一侧,经历了早侏罗世局限陆弧、中晚侏罗世沿海陆弧带、早白垩世向海沟方向的迁移。在此过程中,华南海域弧前盆地群于中侏罗世正式形成,早白垩世发育盆缘角度不整合,粗碎屑相带向海沟方向迁移,晚白垩南海北部与东海各自进入新的构造体制,结束弧前盆地的发育。华南沿海海域中生代盆地的发育可为陆弧的展布提供重要约束,弧岩浆岩带的迁移控制了弧前盆地的演化。
朱伟林徐旭辉王斌曹倩陈春峰高顺莉冯凯龙付晓伟
关键词:中生代弧前盆地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志留系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19
2013年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分析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志留系储层特征进行了总结,从碎屑组分、沉积和成岩等多方面分析了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志留系储层的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中等,成分成熟度较低。物性总体较差,属于低孔—特低孔、特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微裂缝,孔喉连通性差。沉积作用是控制志留系砂岩储层形成的基础;强烈的压实作用和普遍的胶结作用是致密砂岩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构造破碎作用和溶蚀作用是形成储层次生孔隙的重要因素。
王斌赵永强王恕一张根法罗宇陈绪云雷蕾
关键词:致密砂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志留系塔里木盆地
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埋深碳酸盐岩储集体特征及成因被引量:5
2019年
为明确储集体特征及其成因,利用岩心及薄片观察、X衍射、物性测试、阴极发光和Sr同位素测试等技术手段对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不同断裂带位置典型井碳酸盐岩储集体储集空间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储集体岩性以砂屑泥晶灰岩、泥晶砂屑灰岩和泥晶灰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洞穴、裂缝和孔洞,充填物类型主要为方解石、沥青和石英。其中:方解石胶结最为常见、分布广泛,存在2~3期胶结;沥青和石英在不同储集空间内差异明显,前者仅在裂缝系统内充填,后者几乎全部充填于溶蚀孔洞内。顺北地区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上段储集体类型主要为裂缝型和裂缝-孔洞型,储集体形成主要受断裂-裂缝体系和流体性质、来源及规模影响。断裂-裂缝体系直接控制裂缝型储集体的发育,可提高储集体渗透性并为流体或油气的充注提供通道,是储集体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断裂通道背景下,流体对储集体的溶蚀作用也会影响储集体的发育,其中碱性富钙流体对研究区储集体发育影响最大,酸性富硅和成烃流体总体规模有限,仅在局部对储集体进行改造。
王昱翔顾忆傅强王斌万旸璐李映涛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流体改造与油气充注耦合关系被引量:2
2023年
为明确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流体改造与油气充注耦合关系,通过对方解石充填物进行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显微镜下观察和油包裹体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分析,结合方解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定年开展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流体改造期次及序列、油气充注期次和时期及流体改造与油气充注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上段均经历多期流体改造,形成了具有不同阴极发光特征的多期方解石充填物,两者区别在于鹰山组地层未经历大气水改造;油包裹体荧光显示呈现蓝绿色-蓝白色,指示原油成熟度较高,且一间房组与油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为84~98℃,平均均一温度为92.49℃和113~130℃,平均均一温度为119.91℃、鹰山组上段均一温度分布范围91.2~104℃,平均均一温度为96.1℃和112.7~128.1℃,平均均一温度为119.97℃,表明存在加里东晚期和海西晚期-印支期两期油气充注,主成藏期为海西晚期-印支期。烃类包裹体宿主矿物方解石微区原位U-Pb测试表明,其主要形成于加里东中晚期[(466.8±8)~(470.6±4.5)Ma],揭示油气充注发生在加里东晚期混源流体改造形成的具备红色-橙红色阴极发光特征方解石之后。
王昱翔王斌顾忆傅强杨柳鑫
关键词:油气充注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成藏主控因素探讨被引量:3
2013年
孔雀河斜坡油气形成与加里东晚期古构造密切相关,古构造背景是成藏的必要条件,烃源岩生排烃高峰与圈闭形成的时空配置关系是孔雀河斜坡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具有古构造背景的圈闭为有利的勘探目标。该区主力烃源岩为寒武系-中下奥陶统,其在加里东中晚期演化达到成熟—过成熟,在后期的演化中不具有二次生烃能力,圈闭形成期主要为加里东晚期及燕山中期。成藏期次分析、勘探实践、原油裂解气形成条件等进一步支持孔雀河斜坡所发现的油气可能为早期原生油气藏。
赵永强张根发王斌罗宇周雨双林学庆陈绪云
关键词:烃源岩成藏主控因素成藏期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坳陷油气资源潜力分析被引量:27
2012年
阿瓦提坳陷是目前塔里木盆地勘探程度最低的地区,区内及周缘已发现乌鲁桥油苗、志留系沥青砂岩等油气显示。通过对区域构造背景及其演化、主要烃源岩沉积背景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明确阿瓦提坳陷及周缘发育潟湖相、陆棚—斜坡相2类沉积背景不同、地球化学特征有别的主力烃源岩。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印干组烃源岩以斜坡相为主,是与上升洋流有关的特高丰度烃源岩;中下寒武统则发育以潟湖相为主的较高丰度烃源岩。并提出了本区优质烃源岩的沉积发育模式及其沉积环境的判别指标。通过层序地层、地震相、沉积相研究,开展了层序地层格架下地震相、沉积相约束的烃源岩识别与预测。在典型油藏解剖、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阿瓦提坳陷及邻区有利勘探领域。
顾忆赵永强贾存善何光玉罗宇王斌路清华
关键词:烃源岩油气地球化学资源潜力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于奇西地区奥陶系原油特征及油气充注过程被引量:6
2020年
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北部于奇西地区奥陶系为重质油勘探区,但于奇西1井(YQX1)奥陶系钻遇中-轻质油.为探求其油气来源,通过沙雅隆起52件原油样品的金刚烷化合物分析,于奇西地区奥陶系131件岩心样品的岩石学观察、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测试和同一期次油包裹体的气相色谱(GC)分析及色谱-质谱(GC-MS)分析,运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单井埋藏史-热史图确定油气充注年龄,结合研究区断裂特征和盖层分布特征总结其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原油普遍遭受生物降解作用并局部存在稠油与轻质油混合现象,同时奥陶系发育2~3期油气充注,分别为加里东晚期(452.5~420.5 Ma)、燕山期(150.2~100.6 Ma)和喜山期(20.1~2.1 Ma);早期油气藏中原油因构造抬升发生生物降解而稠油化,晚期轻质油沿基底和寒武-奥陶系NW、NNE向走滑断裂垂向充注对早期油气藏进行混合改造,形成一定范围的中-轻质油藏.
尚培陈红汉胡守志王斌曹自成
关键词:均一温度金刚烷成藏期次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