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预后
  • 3篇脓毒
  • 3篇脓毒症
  • 3篇重症
  • 3篇呼吸机
  • 3篇呼吸机相关
  • 3篇呼吸机相关性
  • 3篇肺炎
  • 2篇重症监护
  • 2篇重症监护室
  • 2篇相关性肺炎
  • 2篇呼吸机相关性...
  • 2篇监护
  • 2篇监护室
  • 2篇降钙素
  • 2篇降钙素原
  • 2篇肝素
  • 1篇地震
  • 1篇地佐辛
  • 1篇动脉

机构

  • 8篇四川省医学科...
  • 5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作者

  • 14篇邓磊
  • 10篇李依
  • 7篇周平
  • 4篇王建东
  • 3篇冯璇璘
  • 3篇陈友岱
  • 3篇宋孟龙
  • 2篇董芸
  • 2篇常莉
  • 2篇胡卫建
  • 2篇董云
  • 1篇章晓红
  • 1篇苏明华
  • 1篇常莉
  • 1篇杨鹏
  • 1篇李俊英
  • 1篇郑君

传媒

  • 4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UCP2水平对脓毒症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解偶联蛋白2(UCP2)水平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和预后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诊治的脓毒症患者104例(脓毒症组),根据28 d内预后情况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n=68)与死亡组(n=36);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局部感染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入院24 h内血清UCP2、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和血乳酸(Lac)等实验室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对脓毒症患者血清UCP2水平与PCT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sitic回归模型分析各指标与脓毒症发生以及患者28 d预后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及预后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组血清UCP2、PCT、CRP和La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WBC、NEU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血清UCP2水平与PCT水平呈正相关(r=0.351,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UCP2、PCT是脓毒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是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UCP2诊断脓毒症发生和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7、0.711。结论血清UCP2是脓毒症诊断的潜在标志物,其检测对于患者预后有预测意义。
李依周平邓磊
关键词:脓毒症解偶联蛋白2预后
ICU应用瑞芬太尼与地佐辛效果比较
2019年
目的比较重症监护室(ICU)常用镇痛药物瑞芬太尼与地佐辛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在2017年1-12月住院患者1 478例,其中使用镇痛药物377例,按照镇痛用药方法的不同分为瑞芬太尼组129例和地佐辛组248例。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日平均费用、ICU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瑞芬太尼组日平均费用低于地佐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血压下降、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均低于瑞芬太尼组,ICU综合征、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均高于瑞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肠道不适、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降低日平均费用、降低ICU综合征及意外拔管的发生率,但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抑制方面影响较地佐辛大。
宋孟龙邓磊常莉董云周平
关键词:瑞芬太尼地佐辛重症监护室镇痛
早期使用肝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相关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肝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ARDS患者的资料,按是否早期使用肝素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采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法,肠内营养支持,鼻饲肠内营养混悬液35~40 kcal/(kg·d);合并感染者给予注射用头孢唑肟钠2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 L,静脉滴注,每日2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肝素钠注射液6 250单位,持续静脉泵入。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DIC)累积发生率,治疗前与治疗3、7、14 d后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PLT),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DIC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D-二聚体、PLT、IL-6、IL-8、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二聚体、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PLT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使用肝素可显著降低ARDS患者的DIC发生风险,改善凝血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李依邓磊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肝素凝血功能
两种机械通气在ICU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呼吸衰竭者中的疗效对比探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 :对比分析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机械通气在重症监护室(ICU)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呼吸衰竭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1月在我院ICU接受住院治疗的102例并发PH的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均分成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51例)和对照组(无创机械通气,51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的血浆脑钠肽(BNP)水平、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及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肺动脉压(PAP)及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NP、PaCO_2及PAP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aO_2、SaO_2、pH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BNP、PaCO_2及PAP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aO_2、SaO_2、pH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17.6%)明显高于对照组(3.9%)。结论 :有创机械通气在ICU合并PH的呼吸衰竭者中的治疗疗效明显比无创机械通气优秀,值得推广。
李依邓磊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呼吸衰竭重症监护室
大剂量泵注盐酸氨溴索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感染控制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1
2017年
目的:观察大剂量泵注盐酸氨溴索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感染控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雾化、营养支持、维持机体稳态平衡等常规对症治疗,同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抗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盐酸氨溴索30 mg,静脉滴注,tid;观察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盐酸氨溴索300 mg,静脉泵注,6 h内完成,qd。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肺部感染(CPIS)评分、氧合指数、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急诊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急诊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PIS评分、IL-6水平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泵注盐酸氨溴索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好于常规剂量静脉滴注,可以加大对患者的感染控制力度,改善预后,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邓磊李依
关键词:大剂量泵注盐酸氨溴索预后
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GDF)15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老年脓毒症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老年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患者于确诊6~8 h采血检测血清GDF15水平及血常规指标,并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健康体检者于体检时采血检测血清GDF15水平。比较不同病情及不同预后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DF15水平对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不同GDF15水平患者的28 d累计生存率。结果相比健康对照组,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GDF15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相比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WBC、NEU、GDF15水平及28 d病死率均显著增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GDF15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显著正相关(P<0.05),且与WBC、NEU中等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GDF15水平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与APACHEⅡ评分的AUC(0.87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的AUC为0.961,相比单一GDF15或APACHEⅡ评分均明显增大(P<0.05)。GDF15水平的最佳截断点为4.30μg/L,其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85.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GDF15水平>4.30μg/L的患者28 d累积生存率相比GDF15水平≤4.30μg/L的患者显著降低(44.10%vs 84.00%,P<0.05)。结论血清GDF15可作为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估的可靠指标,其检测可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李依周平邓磊
关键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生长分化因子15生物标志物
PCT和CRP在重症颅脑外伤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诊断重症颅脑外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sTBI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VAP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于机械通气48 h对患者的PCT、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生VAP患者29例,感染率为27.62%;在机械通气48 h时,感染患者的血清PCT、CRP分别为(0.99±0.63)μg/L、(24.08±14.86)mg/L高于未感染患者(P<0.001),而外周血WBC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BI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均与VAP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01)。血清PCT、CRP水平诊断sTBI患者VA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0.691和0.641,在Cut-off值下,PCT的诊断灵敏度高于CRP,当将两者进行联合检测时,诊断的AUC和灵敏度均未得到显著提升。结论合并VAP的sTBI患者在机械通气早期会出现血清PCT、CRP水平的升高,这两个指标在诊断sTBI合并VAP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可用于辅助诊断。
邓磊李依冯璇璘宋孟龙杨鹏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重症颅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阿米卡星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阿米卡星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09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资料,按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3.0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q12 h。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7.5 mg/k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7.5 mg/kg,加入0.45%氯化钠注射液20 ml,雾化吸入,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肌酐(Cr)、氧合指数(Pa O2/Fi O2)、白细胞介素(IL)-10、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治疗后3个月累积死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PIS评分、ALT、Cr、Pa O2/Fi O2、IL-10、IL-6、CRP、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PIS评分、TNF-α、IL-6、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a O2/Fi O2及对照组ALT、Cr、Pa O2/Fi O2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Pa O2/Fi O2高于对照组,但观察组ALT、C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雾化吸入阿米卡星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疗效优于静脉用药,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和死亡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李依邓磊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肺炎阿米卡星给药方式鲍曼不动杆菌
汶川地震挤压综合征伤员的早期液体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总结汶川地震挤压综合征伤员早期液体复苏的经验。方法分析地震发生后4日内我院直接收治的18例挤压综合征伤员的早期液体治疗情况。结果早期的液体输入量仅26~737 ml/h[(273±149)ml/h],8例未利尿,8例未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结论医务人员需要提高对挤压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和早期液体复苏的重要性的认识,需要掌握正确的挤压综合征的早期液体治疗方案。
邓磊陈友岱董芸胡卫建王建东周平
关键词:挤压综合征汶川地震
脑电双频指数评估心肺复苏后患者的预后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评估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选择32例心肺复苏后72h仍然昏迷的患者,行BIS监测,并行格拉斯哥评分(GCS)及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将BIS值与GCS评分、APACHE 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将患者分为2组:预后良好组(n=7);预后不良组(n=25),比较两组的BIS值、GCS评分、APACHE Ⅱ评分。计算BIS的曲线下面积及对预后判断的截点。结果本组患者30d存活率31.25%。BIS值与GC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707,P=0.000);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BIS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BIS曲线下面积为0.943,当BIS≤60时,其预测心肺复苏后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8%。结论BIS监测可作为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评估的一个指标。
周平董云王建东陈友岱章晓红李依邓磊冯旋璘苏明华李俊英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心肺复苏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