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滕佳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塑料
  • 2篇毒性
  • 2篇液位
  • 2篇液位传感器
  • 2篇乙烯
  • 2篇水体
  • 2篇免疫
  • 2篇牡蛎
  • 2篇聚苯
  • 2篇聚苯乙烯
  • 2篇控制器
  • 2篇感器
  • 2篇苯乙烯
  • 2篇采样
  • 2篇采样系统
  • 2篇长牡蛎
  • 2篇传感
  • 2篇传感器
  • 1篇代谢
  • 1篇血细胞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烟...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宁波大学
  • 1篇西华大学

作者

  • 7篇王清
  • 7篇滕佳
  • 6篇赵建民
  • 4篇刘永亮
  • 3篇孙西艳
  • 2篇付龙文
  • 1篇丛明
  • 1篇吉成龙
  • 1篇李斐
  • 1篇吴惠丰
  • 1篇吴迪
  • 1篇李成华
  • 1篇赵建民
  • 1篇曹瑞文
  • 1篇陈丽竹
  • 1篇谢嘉
  • 1篇杨顶珑

传媒

  • 2篇海洋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微塑料和芘对菲律宾蛤仔的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海洋环境中微塑料和多环芳烃(PAHs)污染日益严重,以滤食动物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聚苯乙烯微塑料和芘单一及联合暴露对菲律宾蛤仔的毒性效应。分别采用两个聚苯乙烯微塑料粒径(0.3μm和6μm,20μg/L)和两个芘浓度水平(10μg/L和100μg/L)单独和联合暴露21 d,测定其对菲律宾蛤仔生理活动(肥满度和摄食率)、免疫防御、氧化应激等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芘单一暴露组外,其余暴露组菲律宾蛤仔的摄食率与对照组相比都显著降低,但这两种污染物对菲律宾蛤仔的肥满度没有显著影响。微塑料和芘暴露均导致菲律宾蛤仔免疫功能受损,表现为血细胞凋亡率增加和吞噬活性被抑制;其中,在小粒径微塑料和高浓度芘存在的暴露组血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二者联合暴露组血细胞凋亡率最高;除大粒径微塑料暴露组外,各暴露组血细胞吞噬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菲律宾蛤仔抗氧化酶系统不能及时清除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导致机体出现氧化损伤现象,表现为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微塑料和芘联合暴露导致鳃组织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活性显著升高,消化腺组织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综合生物标志物指数(IBR)结果显示,联合暴露对菲律宾蛤仔造成的胁迫压力高于单一暴露组。
柳佳佳朱效鹏滕佳赵建民赵建民单恩翠李成华王清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生理响应免疫防御
环渤海潮间带长牡蛎微塑料富集特征研究被引量:15
2018年
微塑料是指最大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微粒,近年来其污染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2017年6月,在环渤海潮间带9个站位采集了野生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样品,通过组织消解、滤膜分离和显微镜检筛分微塑料样品,并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μ-FT-IR)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渤海潮间带长牡蛎体内的微塑料摄入率为73.91%~95.65%;微塑料平均丰度为2.03个/个体,每克生物组织平均丰度为0.89个。长牡蛎体内的微塑料形状以纤维类最多,所占比例为67.06%,其次为碎片类,薄膜和颗粒类所占比例较少。微塑料颜色以蓝色居多,其次为白色。长牡蛎体内粒径小于500μm的微塑料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粒径500~1 000μm的微塑料。微塑料化学成分包括人造纤维、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聚酰胺、聚苯乙烯等6种类型,其中人造纤维所占比例高达50.00%。以上结果表明,环渤海潮间带长牡蛎体内均存在一定的微塑料富集;与国内外其它研究相比,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港口等站位的长牡蛎体内的微塑料丰度较高,而自然保护区站位的长牡蛎体内的微塑料丰度较低,表明微塑料污染与人类活动频繁程度密切相关。
冉文滕佳刘永亮刘永亮侯朝伟吴迪刘辉王清
关键词:环渤海长牡蛎
Cd^(2+)和Pb^(2+)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脊尾白虾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近年来,中国近岸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作者通过研究重金属Cd^(2+)和Pb^(2+)对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cauda)的单一及复合急性毒性效应,为其养殖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测定方法,开展了不同浓度Cd^(2+)和Pb^(2+)对脊尾白虾96 h内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一污染物暴露下,Cd^(2+)对脊尾白虾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38.699、33.110、9.719、3.650 mg/L,Pb^(2+)对脊尾白虾48、72、96 h的LC50分别为254.541、62.750、29.074 mg/L;Cd^(2+)、Pb^(2+)对脊尾白虾96 h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365和2.907 mg/L;在等浓度配比(1︰1)暴露下,Cd^(2+)和Pb^(2+)复合污染对目标生物在48、72、96 h暴露期间的毒性相加指数(additive index,AI)分别为0.155、0.068、0.258。综上所述,Cd^(2+)对脊尾白虾的毒性较Pb^(2+)更强,Cd^(2+)和Pb^(2+)对脊尾白虾的复合污染均表现出较明显的协同作用。
谢嘉滕佳刘永亮杨顶珑曹瑞文陈丽竹王清李斐吉成龙吴惠丰丛明赵建民
关键词:PB2+急性毒性
升温与聚苯乙烯微塑料复合暴露对长牡蛎血细胞功能、免疫基因表达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2024年
为阐明全球气候变暖和微塑料复合胁迫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免疫应答、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采用3个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水平[无微塑料、小粒径聚苯乙烯微塑料(SPS-MPs,6μm)和大粒径聚苯乙烯微塑料(LPS-MPs,50~60μm)]和2个温度水平(20℃和25℃)对长牡蛎进行了为期21 d的单一和复合暴露,检测分析了各组长牡蛎血细胞功能[吞噬活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糖原含量以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SPS-MPs暴露能增加长牡蛎血淋巴细胞中ROS含量,降低血细胞吞噬活性,揭示SPS-MPs毒性作用更强。升温与微塑料的协同作用增加了长牡蛎消化腺组织中的糖原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升温与SPS-MPs复合暴露组长牡蛎消化腺组织通过上调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90,HSP90)、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NF-κB,IκB)和p53基因表达量进行免疫应答;升温与微塑料的拮抗作用增加了鳃组织p53基因表达量,揭示p53基因参与了鳃组织免疫调控。总之,升温与微塑料复合暴露能影响长牡蛎的氧化应激、免疫反应和能量代谢,升温与SPS-MPs长期暴露可能对长牡蛎的种群维持造成负面影响。
杜蕴超任晶莹滕佳赵建民赵建民王清
关键词:长牡蛎免疫能量代谢
一种铁磁性纳米粒子制备及其在微塑料提取和去除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环境污染研究技术领域和环保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铁磁性纳米粒子及其制备和基于纳米粒子去除环境中微塑料的应用。铁纳米粒子表面采用甲氧基硅烷修饰,生成硅氧烷键(‑Si‑O‑Si‑),且烷基链朝外,形成疏水性的...
孙西艳王清滕佳赵建民赵荣芳
文献传递
一种便携式原位水体微塑料分级采样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原位水体微塑料分级采样系统及控制方法,在采样支架侧壁上方嵌有进水口,进水口通过电磁阀连通过滤机构;其输出端连通出水口,出水口嵌于采样支架侧壁下方,在出水口与过滤机构之间设置抽水泵;在采样支架的内部,与...
孙西艳王清付龙文刘永亮张晨滕佳赵建民
文献传递
一种便携式原位水体微塑料分级采样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原位水体微塑料分级采样系统,在采样支架侧壁上方嵌有进水口,进水口通过电磁阀连通过滤机构;其输出端连通出水口,出水口嵌于采样支架侧壁下方,在出水口与过滤机构之间设置抽水泵;在采样支架的内部,与进水口...
孙西艳王清付龙文刘永亮张晨滕佳赵建民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