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玉涵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篇心理
  • 2篇唯物
  • 2篇唯物论
  • 2篇物论
  • 2篇消去
  • 2篇本体论
  • 2篇本体论承诺
  • 1篇等价
  • 1篇心理学
  • 1篇信念
  • 1篇欲望
  • 1篇实在性
  • 1篇自主性
  • 1篇理学
  • 1篇命题态度
  • 1篇恐惧
  • 1篇拉森
  • 1篇本体范畴
  • 1篇本质观
  • 1篇常人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篇孙玉涵
  • 1篇蔡海锋

传媒

  • 1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哲学分析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范·弗拉森科学表征观的语用等价策略被引量:1
2021年
抽象结构如何表征具体目标对象,是当今科学表征哲学研究的重要议题。范·弗拉森把该问题表述为理论模型如何与现象相联系,并引入数据模型来协调二者的关系,提出理论模型由于与数据模型结构同构而表征了现象。但范·弗拉森否认结构的实在性,反对现象本身存在结构,从而导致数据模型与现象之间无法同构,产生"实在性丢失"问题。对此范·弗拉森采取"语用等价"策略,即对表征者来说,数据模型与现象在语用上是一致的,数据模型由于测量实践而表征了现象,理论模型与数据模型同构就相当于与现象同构。本文通过分析语用等价策略的源起动机、论证过程、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推进方向,阐明语用等价策略是衔接语义观和语用观,消解实在性丢失问题的临时策略,它引导着科学表征问题的探讨转向对测量实践的关注考察。
孙玉涵
心理虚构论探析
2020年
常人心理话语似乎承诺了信念、欲望等心理实体,这引发了心理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在反实在论阵营中,以主张抛弃常人心理学的消去唯物论为代表;近年则兴起心理虚构论这种新的诠释立场,其关注点从实体转到话语,主张常人心理学是应予保留的有用虚构,人们在述说心理话语时并未承诺心理实体,而只是在断言虚构中的事情或在佯装游戏。心理虚构论有工具论色彩,面对着自我反驳等一系列质疑挑战,但这些困难尚不足以驳倒它。
孙玉涵
关键词:本体论承诺
从消去唯物论到心理虚构论
大众心理学的话语似乎承诺了信念、欲望等心理实体的存在,围绕这些心理实体的本体论地位出现了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在心理反实在论阵营中,主张抛弃大众心理学的消去唯物论是代表性理论,近十几年则兴起了一种诠释大众心理学的新立场—...
孙玉涵
关键词:本体论承诺
欲望和恐惧不是命题态度吗?
2017年
欲望和恐惧是常见的心理状态类型,它们往往与信念并举,被一同视为命题态度。然而近年来,视欲望和恐惧为命题态度的观点不断受到质疑和否定,有学者主张欲望和恐惧并不都是命题态度,还有学者主张所有的欲望和恐惧都不是命题态度。目前围绕该主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对常识心理学话语的语言分析,与科学心理学的相关研究结合较少,尚有较大的拓展空间。相较而言,局部质疑比起全盘否定更有说服力,而问题的求解最终依赖于对心理内容如何判定以及命题是什么这两大问题的回答。
孙玉涵蔡海锋
关键词:命题态度信念欲望恐惧
技术的多元本质观:比较及其融合被引量:4
2021年
分析哲学、实用主义、现象学、解释学和批判理论是目前五种主要的技术哲学研究进路,它们由于对技术预设了不同的本体范畴,致使在技术的自主性和价值负荷这两大关乎技术本质属性的问题上有着对立的看法。实际上,知识、工具、解蔽方式、文本、环境等备选的本体范畴只是技术作为多要素系统在不同视野不同维度中的呈现。通过对技术的属物与属人的二重维度分析可得,物性与人的目的之间的相对契合是技术的内在矛盾,这导致技术在属物的维度上具有现象学和解释学进路所体现的自主力量,并且宜于接受分析哲学价值中立的分析;而在属人的维度上则如实用主义所强调般是受控的,并且需要批判理论进路反思其价值负荷。从而技术哲学的多元进路在属物与属人二重维度张开的平台上交汇,为其技术本质观的相互融合提供了可能。
孙玉涵
关键词:本体范畴自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