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海燕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西藏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藏药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蛋白
  • 1篇淀粉样前体蛋...
  • 1篇亚群
  • 1篇亚群检测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患者
  • 1篇珍珠丸
  • 1篇三叉神经
  • 1篇三叉神经节
  • 1篇神经节
  • 1篇生理学
  • 1篇天麻
  • 1篇头痛
  • 1篇帕金森

机构

  • 7篇西藏民族大学
  • 2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浙江省立同德...
  • 1篇杭州市西溪医...

作者

  • 7篇崔海燕
  • 2篇马利锋
  • 2篇贺学
  • 2篇闫清伟
  • 2篇胡抗
  • 2篇刘晓华
  • 2篇康龙丽
  • 1篇夏杰
  • 1篇张致英
  • 1篇赵娜
  • 1篇张永乐
  • 1篇孙芳云
  • 1篇廉会娟
  • 1篇李红艳
  • 1篇刘丽军
  • 1篇刘丽军
  • 1篇陈锋
  • 1篇陈文玲
  • 1篇张晓慧
  • 1篇李小龙

传媒

  • 1篇中医杂志
  • 1篇肝脏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国外医学(医...
  • 1篇中国体育科技
  • 1篇西部素质教育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跑台运动通过激活AMPK减少APP/PS1小鼠海马Aβ沉积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AMPK介导的运动减少APP/PS1小鼠海马Aβ沉积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月龄C57BL/6品系的APP/PS1小鼠和野生小鼠各48只分别随机分为APP/PS1安静对照组(ADC,n=24)、APP/PS1运动组(ADE,n=24)、野生安静对照组(WTC,n=24)和野生运动组(WTE,n=24)。ADE、WTE组进行12周跑台运动,同时ADC、WTC组置于安静跑台环境。采用ELISA实验测海马ATP、AMP含量,RT-qPCR实验测海马AMPK和BACE1mRNA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测海马AMPK及其磷酸化(p-AMPK)蛋白表达、Sirt1、PPARγ、PGC1α、BACE1、Aβ等蛋白表达,免疫组化实验测海马SPs水平。结果:1) 12周跑台运动可提高APP/PS1小鼠海马, ATP、AMP含量,增加AMP/ATP比值(P<0.05);2)上调AMPK mRNA,上调AMPK蛋白表达及p-AMPK水平,上调Sirt1、PPARγ、PGC1α蛋白表达水平(P<0.05);3)下调BACE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同时下调Aβ蛋白和SPs(P<0.01)。结论:12周跑台运动减少APP/PS1小鼠海马Aβ沉积的分子机制可能和运动激活AMPK,改善海马能量代谢,继而调节AMPK-BACE1通路有关。
闫清伟赵娜夏杰李百侠崔海燕
关键词:跑台运动Β-淀粉样蛋白
藏药七十味珍珠丸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认知能力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藏药七十味珍珠丸(Tibetan medicine Ranasampel,RNSP)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大鼠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右侧纹状体单点注射法制作PD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美多芭50 mg/kg),RNSP低、中、高剂量组(90、180、360 mg/kg)及正常组,共6组,每组8只。造模次日各组大鼠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周,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当天及第7、14、21、28天分别称量动物体重;RNSP给药4周后进行阿扑吗啡诱导的大鼠旋转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中脑黑质致密部及腹侧被盖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神经元数目;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纹状体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多巴胺、5-羟色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黑质P38、p-P38、JNK、p-JNK、ERK和p-ERK蛋白表达。结果:RNSP给药4周后各组大鼠之间体重无显著差异;与正常组相比,PD模型组大鼠旋转频率显著增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穿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5或P<0.01);黑质致密部及腹侧被盖区TH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纹状体还原型谷胱甘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海马多巴胺、5-羟色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显著降低;黑质p-JNK/JNK、p-P38/P38比值显著升高(P<0.05)。与PD模型组相比,RNSP各组大鼠旋转频率显著降低,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穿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增加(P<0.05);TH阳性神经元数目、还原型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多巴胺含量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及p-JNK/JNK、p-P38/P38比值显著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及低、高剂量组5-羟色胺含量显著�
崔海燕崔海燕李红艳闫清伟李红艳李腾李稼霖刘晓华
关键词:藏药七十味珍珠丸帕金森病
西藏夏尔巴人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胡抗刘丽军马利锋崔海燕赵志鹏陈锋贺学张致英康龙丽金力
川芎-天麻药对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眶周机械痛阈及三叉神经节AMPK/TRPA1通路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瞬时受体电位A1通道(TRPA1)通路探究川芎-天麻药对治疗偏头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川芎-天麻药对组,每组16只。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川芎-天麻药对组给予0.675 g/kg川芎-天麻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8天。末次给药前造模,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模型组和川芎-天麻药对组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 ml/kg制备偏头痛模型大鼠。运用Von Frey纤毛测定大鼠眶周机械痛阈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脑脊液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一氧化氮(NO)试剂盒测定血清、脑脊液中NO水平;RT-PCR法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节中即刻早期基因(c-Fos)、CGRP、瞬时受体电位V1通道(TRPV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PRKAA)及TRPA1 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三叉神经颈复合体(TCC)中c-Fos阳性细胞数和三叉神经节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TRPA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机械刺激阈值、pAMPK蛋白表达降低,血清中CGRP、NO水平,三叉神经节c-Fos、CGRP、TRPV1、TRPA1 mRNA表达水平,TRPA1蛋白表达和TCC中c-Fos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天麻药对组大鼠机械刺激阈值、pAMPK蛋白表达显著上升,血清中CGRP、NO水平,三叉神经节中c-Fos、CGRP、TRPV1、TRPA1 mRNA表达水平,TRPA1蛋白表达和TCC中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川芎-天麻药对可能通过调控三叉神经节中AMPK/TRPA1通路,升高机械痛阈,从而改善偏头痛症状。
左笑梁丽琦唐岚琦蒙睿娜房冰莹王海芳崔海燕刘晓华
关键词:偏头痛川芎天麻三叉神经节
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2017年
为了转变落后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病理生理学教学体系的稳定创新,文章对病理生理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通过分析了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究。
崔海燕廉会娟孙芳云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5^+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5^+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及其与肝病病情的关系。方法对52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和48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以及50名健康人群的外周血进行CD3^+/CD4^+/CD8^+,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CD8^+CD45RO^+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结果CD3^+,CD4^+,CD4^+CD45RA^+,CD4^+CD45RO^+T淋巴细胞百分比在三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D8^+,CD8^+CD45RA^+,CD8^+CD45RO^+T淋巴细胞百分比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程中慢性化的发生CD8^+CD45RO^+T细胞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与病情进展呈正相关;CD3^+,CD4^+,CD4^+CD45RA^+、CD4^+CD45RO^+T淋巴细胞百分比不能有效地反映肝病的进展,CD8^+,CD8^+CD45RA^+、CD8^+CD45RO^+T淋巴细胞百分比联合检测能够更好地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原因和临床预后,从而指导临床。
杜炜崔海燕张永乐俞哲铝铁锋
关键词:淋巴细胞亚群乙型肝炎病毒流式细胞技术
藏药“大骨节Ⅰ号”治疗大骨节病的临床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大骨节Ⅰ号方丸剂治疗大骨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大骨节病患者187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70例、对照组A 67例、对照组B 50例,分别给予口服大骨节Ⅰ号方丸剂、布洛芬缓释胶囊、维生素C片。以上各组均连续服药3个月后观察疗效,并随访观察半年。以国家"大骨节病治疗效果判定标准(Ws/T79-1996)"和国际通用的"视觉疼痛判定标准(VAS)"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个月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对照组A的临床疗效分别为91.43%和8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关节功能改善。对照组B的疗效仅为22%,和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半年的随访观察中,治疗组、对照组A比较的临床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但治疗组、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节Ⅰ号方丸剂治疗大骨节病的效果显著,未出现不良反应。
刘丽军张晓慧康龙丽马利锋崔海燕胡抗陈锋扎西桑珠龚宏强郭敏李小龙陈文玲贺学杨凤英
关键词:大骨节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