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辉

作品数:8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盆地
  • 3篇苏北盆地
  • 3篇凹陷
  • 3篇储层
  • 2篇盐岩
  • 2篇岩溶
  • 2篇岩溶储层
  • 2篇油气
  • 2篇石炭
  • 2篇石炭系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碳酸盐岩
  • 2篇盆地东部
  • 2篇转换带
  • 2篇高邮凹陷
  • 2篇构造转换带
  • 2篇柴达木盆地
  • 2篇柴达木盆地东...
  • 1篇地质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江苏油田
  • 2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8篇李亚辉
  • 4篇段宏亮
  • 3篇邱旭明
  • 2篇钟建华
  • 1篇张义娜
  • 1篇张亚雄
  • 1篇王文军
  • 1篇谈迎
  • 1篇刘东鹰
  • 1篇朱筱敏
  • 1篇杨立干
  • 1篇徐健
  • 1篇张建良
  • 1篇李雪静
  • 1篇王红伟
  • 1篇王欣

传媒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复杂油气藏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苏北盆地古潜山岩溶储层形成机制探讨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手段,从基岩性质和中新生代沉积与构造背景的差异性、岩溶储层缝洞系统的形成时间等方面,分析了苏北盆地兴化古潜山XG1井与XC1井岩溶储层发育差异的原因,探讨了古潜山岩溶储层的形成机制。认为岩溶面出露的岩石类型与结构和印支—中燕山期古风化岩溶地貌是控制本区岩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XG1井与XC1井岩溶储层发育差异的主要原因;三垛期末强烈的翘倾运动在改变古潜山面岩溶格局的同时,引起地下流体活跃,加剧了XC1井处岩溶强度,有利于次生溶蚀孔隙的发育,但却对古潜山油气藏保存不利。古潜山油气勘探应以中新生代凹陷的边界断层(如真武断层)被动盘、低凸起之间的鞍部、斜坡带下的下古生界结晶白云岩古潜山(或断块山)为主。
李亚辉段宏亮邱旭明王红伟
关键词:岩溶储层碳酸盐岩古潜山苏北盆地
柴东地区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6
2009年
柴达木盆地东部祁连山南缘石炭系海相地层发育全、分布广且厚度大,岩性多以暗色泥质岩(包括碳质泥岩)和灰色碳酸盐岩为主.借助于有机元素分析仪、碳硫分析仪、岩石热解仪、色谱-质谱仪、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该区地表30个暗色泥质岩样品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炭系泥质烃源岩氯仿沥青"A"和生烃潜量(S1+S2)含量较低;但有机碳含量较高,介于0.40%—4.93%,平均为1.13%(除两个碳质泥岩样品外).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部分为Ⅱ2型;烃源岩形成于还原性的较咸水环境,母源以陆生生物为主,也有较丰富的低等水生生物.除北部中务隆山前石灰窑、红山中沟及柏树山地区石炭系烃源岩已变质外,盆地内部都兰地区烃源岩Ro值介于2.44%—2.70%(平均为2.60%),处于过成熟的生干气阶段;石灰沟、城墙沟及扎布萨尕秀等地区烃源岩Ro值介于0.85%—1.39%(平均为1.12%),正处于成熟阶段的生、排烃高峰期.综合评价该区石炭系泥质烃原岩为中等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主要以生气为主.
段宏亮钟建华邱旭明李亚辉尹成明
关键词: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生物标志化合物石炭系柴达木盆地东部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构造转换带控油机制研究被引量:29
2006年
构造转换带是盆地演化中保持形变守恒而产生的调整构造,它不仅可以发育于伸展构造系统,也可以发育于走滑构造体系,在不同的构造体系中具有不同的控油机制。在伸展构造体系中传递断层一般表现为压扭性质,具有较好的封闭能力;而在走滑构造体系中则往往表现为张性,封闭能力较差。应用构造转换带理论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真武、吴堡断裂带的研究认为,许庄、陈堡地区分别发育不同性质的构造转换带,具有不同的控油机制,其中许庄地区传递断层封闭油气的能力较好,陈堡地区传递断层封闭油气的能力较差。这一认识较好地解释了这2个地区成藏条件的差异,也为该区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亚辉
关键词:构造转换带控油作用高邮凹陷苏北盆地
苏北地区印支面岩溶储层储集空间形成时间探讨——以兴参1井为例被引量:1
2010年
兴参1井在印支面观音台组钻遇优质岩溶储层,储层平均孔隙度为25.1%,平均渗透率为392.5×10-3μm2,是苏北地区迄今发现的储集性能最好的碳酸盐岩储层。以该井为例,利用显微镜下孔、洞、缝之间的相互限制切割关系、裂缝充填物碳氧同位素分析手段等,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及沉积演化史对苏北地区印支面岩溶储层储集空间的形成时间进行了探讨。认为,岩溶储层储集空间形成于盐城运动期,与该区第三系烃源岩大规模生排烃期匹配较差;古潜山油气勘探应以喜山晚期构造活动较弱的低凸起及凹陷间鞍部为主。
李亚辉段宏亮
关键词:岩溶储层碳氧同位素碳酸盐岩
苏北盆地东南部泰州组砂岩储层孔隙类型及有利储层评价被引量:14
2011年
利用50余口井的储层实验资料,对苏北盆地主力勘探地区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砂岩储层进行孔隙类型和有利储层评价。综合研究表明: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发育三角洲、浊积扇、扇三角洲等成因类型砂体,这些砂体由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组成,并且砂岩储层发育次生孔隙,原生孔隙较少;海安凹陷泰州组储层第一个次生孔隙发育段为2 300~2 500m,系大量碳酸盐胶结物、长石和岩屑颗粒遭受强烈溶蚀而成,孔隙度为12%~25%,第二个次生孔隙发育段为2 600~3 200m;高邮凹陷泰州组储层孔隙演化与海安凹陷有一定差异,其只存在1个次生孔隙发育段(2 400~2 900m),孔隙发育程度与海安凹陷的第一个次生孔隙带相似;泰州组砂岩储层中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与沉积物中有机质演化产生的有机酸、酚以及碳酸有关;大部分次生孔隙是由粒间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产生;海安凹陷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部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滑塌浊积扇砂体中,高邮凹陷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南部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储层埋藏浅、物性好,均以Ⅰ和Ⅱ类储层为主,是有利的勘探地区。
朱筱敏李亚辉张义娜王文军张亚雄杨立干王欣
关键词:砂岩储层次生孔隙泰州组海安凹陷苏北盆地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勘探前景被引量:15
2008年
在大量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及地震解释资料,分析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的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勘探前景。该区石炭系分布广、残留厚度大,烃源岩类型丰富。其中,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85%(风化校正后),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和Ⅲ型为主;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42%(风化校正后),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分别达到好烃源岩和中等烃源岩的标准。除宗务隆山前及都兰地区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外,其他地区烃源岩成熟度中等(Ro值平均为1.17%),有机质正处于成熟阶段的生、排烃高峰期,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该区发育多套储、盖层及多种类型油气圈闭,发生过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的过程,具有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烃源岩条件好,残留厚度大,为有利生油区。宗务隆山前逆冲带和托南断阶带为有利勘探区。
张建良钟建华李亚辉段宏亮李雪静尹成明
关键词:石油地质条件勘探前景石炭系柴达木盆地东部
高邮凹陷构造转换带控油机制研究与实践被引量:9
2006年
应用构造转换带理论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真武、吴堡断裂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构造转换带不仅可以发育于伸展断裂系统,同时也可以发育于走滑断裂系统,在不同的构造体系中具有不同的控油机制;在伸展构造体系中传递断层一般表现为压扭性质,具有较好的封闭能力;在走滑构造体系中则往往表现为张性,封闭能力较差。认为许庄、陈堡地区分别发育不同性质的构造转换带,具有不同的控油机制,这一认识为该区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亚辉徐健
关键词:高邮凹陷构造转换带伸展构造系统油气成藏
下扬子区中、古生界变形结构分区被引量:3
2011年
根据滑脱层和变形结构的组合形式,提炼出苏北—南黄海北部基底滑脱冲断—反转型(Ⅰ)、南黄海中央隆起型(Ⅱ)、苏中南黄海中南部冲断—反转型(Ⅲ)、苏南—南黄海南部志留纪滑脱推覆型(Ⅳ)、皖南—浙西勿南沙基底滑脱冲断型(Ⅴ)、江南隆起厚皮变形型(Ⅵ)、张八岭—千里岩厚皮变形型(Ⅶ)等7种一级变形结构组合类型;根据滑脱面上下构造层之间的变形组合特征,分出上下古一致型、上下古都简单型、上古简单下古复杂型、上古复杂下古简单型、上古复杂下古复杂型等5种二级变形结构组合类型。依据三级分区原则将下扬子地区分为一级区7个、二级区7个、三级区10个。
谈迎邱旭明李亚辉刘东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