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华
- 作品数:40 被引量:253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结核后肺癌的临床病理及实验分析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探讨具有肺结核病史的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结核杆菌(TB)感染状况。方法:详细询问肺癌患者临床症状、肺结核病史等,行巢式PCR(N-PCR)和间接原位PCR(IS-PCR)观察TB在肺癌患者组织和血中存在情况。结果:具有肺结核病史的肺癌大部分以体检发现,临床症状不明显,癌组织中瘢痕增多,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癌组织TB检出率70.0%(7/10),明显高于无肺结核史的肺癌患者32.1%(17/53),P=0.03。TB主要位于癌组织中增生的肺泡上皮细胞、巨噬细胞胞浆内。结论:肺结核患者的慢性感染可能是继发肺癌的重要因素。
- 宋兰英赵彤邓敏张进华
- 关键词:肺癌结核杆菌
- 散发性大肠癌多基因突变与肠道内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肠道内环境中因素与散发性大肠癌多基因突变关系。方法 :对 10 6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进行多基因突变和肠道内环境中有关指标 (以粪便为标本 )的测定 ,并进行流行病学的病例 -病例研究分析。结果 :10 6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中APC (MCR) ,K -ras(12 / 13 )及P5 3 (5 / 6,7,8)突变率分别为 3 1.19%(3 2 / 10 6) ,3 7.74% (4 0 / 10 6)及 3 9.62 % (4 2 / 10 6)。散发性大肠癌患者p5 3 2 49密码子突变占 p5 3总突变的42 .86% (18/ 42 ) ;肠道内粪胆汁酸 (OR =1.92 80 ,P =0 .0 0 5 2 ) ,Mg2 +(OR =0 .2 871,P =0 .0 12 1)和Ca2 +(OR=0 .0 65 9,P =0 .0 3 0 7)进入多因素logistic模型 ;吸烟指数和肠道内胆汁酸与 p5 3 2 49密码子突变相关。结论 :散发性大肠癌确实普遍存在有多种基因的突变 ,肠道内高胆汁酸可能是散发性大肠癌相关基因突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肠道内Ca2 +和Mg2 +可能为保护性因素 ;广东地区散发性大肠癌 p5 3基因突变有一定特点 。
- 李欣丁彦青张进华姚成
- Wistar大鼠Ⅱ度烫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3
- 2003年
- 目的 :探索实验研究中所需大鼠Ⅱ度烫伤模型建立的实验条件。方法 :将 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4只。选取腹部作为烫伤部位。第 1组烫伤条件为 99℃ ,持续 3s ;第 2组烫伤条件为 99℃ ,持续10s。烫伤前取自身对照组织在光镜下观察病理切片。烫伤后对局部组织进行大体观察和光镜下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第 1组大鼠为浅Ⅱ度烫伤 ,第2组大鼠为深Ⅱ度烫伤。结论 :两组烫伤模型的制作均符合实验要求。烫伤温度为 99℃、持续时间 3s即可制作出Wistar大鼠浅Ⅱ度烫伤模型。因此 ,拟选取第
- 张立颖李亚洁扬磊张进华李亦蕾
- 关键词:动物模型疗效
- 整合素β_1对大肠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细胞通讯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1年
- 目的观察整合素β1在大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大肠癌细胞与血管内皮间通讯的影响。方法 (1)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整合素β1在人大肠癌细胞中的表达;(2)应用激光漂白后荧光恢复技术研究整合素β1对大肠 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的影响。结果整合 素β1在LoVo细胞膜上有明确的阳性表达,部分较幼稚的LoVo细胞胞浆内也有阳性表达。被整合素β1单抗封闭后的 LoVo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GJIC发生明显改变,激光漂白后平均荧光恢复率由(39.76±16.94)%降至(20.27±9.21)% (P<0.05)。结论整合素β1能影响大肠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GJIC,并可能影响大肠癌的转移。
- 李祖国张进华邓永健丁彦青
- 关键词:整合素Β1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大肠癌
- 尿毒清防治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9
- 1996年
- 应用纯中药制剂——尿毒清冲剂防治大白鼠初发期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将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尿毒清治疗组各10只,应用肌注甘油方法制造ATN模型,治疗组在肌注甘油同时及8小时后各给予尿毒清灌胃1次,24小时后杀死大鼠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值及肾脏病理检查。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BUN值分别为7.52±2.37mmol/L和30.86±7.90mmol/L(P<0.01),Cr值分别为434.71±85.75μmol/L和991.02±153.23μmol/L(P<0.01),模型组近曲小管可见较典型的早期凝固性坏死,治疗组只有3例出现较轻的肾小管坏死。结果表明中药尿毒清不仅可改善ATN大鼠肾功能,而且还能明显减轻其病理变化。
- 刘俊潘振邦张进华
- 关键词:肾小管坏死急性尿毒清药理
- 人大肠癌转移相关基因片段的筛选和鉴定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初步筛选和鉴定大肠癌转移相关基因,阐述大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 方法: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在一对来自同一亲本、转移能力不同的人大肠癌细胞株SW620和SW480间,已成功构建了人大肠癌转移促进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的两个cDNA消减文库.从以上两个文库中随机挑取约200个菌液PCR片段,利用Differential screening(DS)方法筛选真正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之后通过Northern blot对部分差异cDNA 片段的DS筛选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对筛选出的差异cDNA 片段进行测序和同源检索,分析其性质并初步探讨其在大肠癌中转移中的可能机制. 结果:约200个菌液PCR片段经过DS筛选后,共获得29 个真正差异表达cDNA片段,利用Northern blot对其中4 种cDNA片段的表达情况进行验证,结果与DS筛选一致. 然后对29个差异cDNA片段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得到25个差异表达基因,10个为已知基因,其中5个基因在高转移细胞株SW620中差异表达,可能有促进转移的作用, 包括热休克蛋白10(heat shock protein10,HSP10)、细胞色素氧化酶Ⅱ(cytochrome C oxidaseⅡ,COXⅡ)、有丝分裂调控蛋白dis3人同源物(mitotic control protein dis3 homolog, DIS3)、骨骼肌α1-肌动蛋白(skeletal muscle actin alphal, ACTA1)及血浆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另外5个基因的表达仅见于在SW480低转移细胞株,具有潜在的转移抑制作用,包括egl nine homolog 2(EGLN2)、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A(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A,EIF4A)、人细胞色素氧化酶Ⅲ的类似物(similar to cytochrome c oxidase Ⅲ,COXⅢ)、谷胱甘肽S转移酶3(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mu 3,GSTM3)及线粒体DNA (mitochondrion DNA,mtDNA).10个已知基因基本上是一些与细胞生长分化、代谢合成、转录、凋亡及信号转导等相关的基因.除DIS3和SAA外,其余基因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在本研究中首次被报道.此外,还筛选到15�
- 梁莉丁彦青李欣杨玉芳肖军张进华赵培冉
- 关键词:癌转移人大肠癌CDNA片段5号染色体SW480
- 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克隆人大肠癌转移相关新基因
- 2004年
- 目的 克隆新的大肠癌转移相关基因,为进一步阐述大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以1对来自同一亲本、转移能力不同的大肠癌细胞株SW620和SW480为研究对象,构建2种大肠癌转移促进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随机挑取文库克隆进行差异筛选,对所得的差异片段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利用Northern Blot对新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验证。结果 两种消减文库分别含有235和232个白色克隆,90%以上的白色克隆含有插入片段。随机挑取约200个阳性克隆进行差异筛选。共获得29个差异片段。测序及同源分析发现15个为未知基因,GenBank登陆号为CD485499-CD485513。其中与5号染色体序列同源的基因有6个。结论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是筛选、克隆大肠癌转移相关新基因的有效手段;5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多个与大肠癌转移相关的新基因位点;筛选到的新基因片段为进一步克隆其全长、研究基因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 梁莉丁彦青李欣杨玉芳肖军张进华赵培冉
- 关键词:基因大肠癌肿瘤转移抑制消减杂交
- 增殖细胞核抗原与下咽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通过原位检测下咽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其基因的表达,探讨PCNA与下咽癌生物学特性与临床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48例下咽癌手术标本和其中的15例癌旁组织标本PCNA的表达,计算增殖指数,结合临床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咽癌组PCNA表达程度明显高于癌旁组(P<0.001);PCNA指数与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预后相关(P<0.005),而与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发生部位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下咽癌PCNA的表达对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姚连生李湘平李琦张进华
- 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下咽癌鳞状细胞癌咽肿瘤预后
- 下咽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及其基因的表达研究
- 2002年
- 目的 :通过对下咽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其基因的检测 ,以探讨其对下咽癌生物学特性、临床行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 4 8例下咽癌手术标本和同期 1 5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PCNA的表达 ,计算其增殖指数 ;同时用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CNA的mRNA ,以检验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下咽癌组PCNA增殖指数为 (71 .4 8± 1 1 .1 4 ) % ,对照组为 (2 1 .1 3±1 2 .0 7) % ,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PCNA增殖指数与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预后相关 ,而与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发生部位无明显关系 ,且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两种检测结果相一致 (符合率为 85 .7% )。结论
- 姚连生李湘平张进华
- 关键词:下咽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
- α_5β_1整合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大肠癌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关系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研究整合素α5β1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V二步法检测81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整合素α5β1的表达情况。结果在81例大肠癌组织中整合素α5β1表达量与相应的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旁组织中整合素α5β1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低分化大肠癌组织中整合素α5β1的表达量高于高分化大肠癌,有显著性差异(P<0.05)。整合素α5β1在大肠癌的表达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整合素α5β1的表达与大肠癌癌变及癌细胞的分化关系较密切,与癌组织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不明显。整合素α5β1的表达量可作为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较有价值的病理学指标。
- 周军丁彦青杨红军张进华陈艾保
- 关键词:整合素Α5Β1大肠癌免疫组织化学生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