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波
-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2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同种异体近交系小鼠原位气管移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建立近交系小鼠同种异体原位气管移植模型.方法:供受体体质量配对后,C57BL/6和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对,A组为C57BL/6(供体)→BALB/c(受体)组,B组BALB/c(供体)→BALB/c(受体)组,昆明种小鼠10对作为C组即KM(供体)→KM(受体)组.利用颈前肌肉及周围组织被覆移植气管提供血供建立同种异体小鼠原位气管移植模型.使用HE染色以及扫描电镜对同种异体小鼠原位气管移植模型进行评估,观察比较上皮积分、淋巴细胞计数以及无核软骨细胞/全部软骨细胞等指标.结果:A,B组全部存活,C组存活6只.A,C组移植气管均发生一定程度的排斥反应,B组无排斥反应发生.A,B,C三组上皮积分分别为:1.094±0.120分,2.872±0.059分及0.995±0.444分;无核软骨细胞数/骨细胞总数比值分别为:(27.22±1.09)%,(10.60±1.01)%及(31.40±6.43)%;淋巴细胞计数分别(20.18±1.31)个/HPF,≤5个/HPF及(22.55±4.87)个/HPF.A,B组及C,B组各项指标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而A,C组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C组各数值离散程度均大于A组.结论:成功建立了C57BL/6(供体)→BALB/c(受体)小鼠原位气管移植模型.近交系及封闭群模型均能反应移植气管的各种病理生理变化,但封闭群模型稳定性较近交系差.
- 赵晋波李小飞刘锟周勇安梁志波程庆书
- 关键词:气管移植小鼠近交系疾病模型动物
- 同种异体气管移植的研究及展望被引量:8
- 2008年
- 学术背景: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是气管移植研究的热点,新观点、新进展不断涌现。目的:总结分析近年来气管移植的现状及进展,介绍气管移植研究的新方法、新观点。检索策略: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以网络数据库资源为主,查询Science Direct,Pubmed,Springer等数据库1990-01/2007-07有关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方面的文章,检索词为"tracheal,allotransplantation,allograf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4-01/2007-07有关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方面的文章,限定文章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同种异体,气管,移植"。初检得到328篇文献,140篇符合纳入标准,取其中有关气管移植的30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纳入标准:文章所述重点与气管移植相关。排除标准:重复性文章。文献评价:30篇文献中7个实验分析了移植气管的血运建立问题;17个实验分析了气管的免疫排斥问题;6个实验分析了移植气管组织细胞的再生与组织诱导因子问题。资料综合: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决定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成败的关键集中于以下3方面:①移植气管的血运建立。②移植气管的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强度。③移植气管组织细胞的再生。结论:在同种异体气管移植中各种相关因素的重要性及相互间的影响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期望将来通过对各种组织诱导因子及局部应用的免疫抑制缓释剂的研究,在同种异体气管移植的研究领域中取得新突破。
- 梁志波李小飞刘锟
- 用于移植气管局部的表皮生长因子明胶微球的研究
- 2007年
- 目的制备可用于移植气管局部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明胶微球(gelatin microspheres,GMs),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改良双相乳化冷凝法制备表皮生长因子明胶微球(epidermal growth factor gelatin microspheres,EGF-GMs),计算其溶胀率,观测微球分散度、粒径及外观形态。采用BALB/c3T3作为效应细胞,分为3组,A组(EGF-GMs组)、B组(游离EGF组)、C组(空白GMs组),进行细胞计数并应用流式细胞仪观测细胞周期评估表皮生长因子明胶微球生物学活性。结果制得的明胶微球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07μm。细胞计数:第1、3天时。B组>A组>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时,A、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1天时,A组>B组>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1天,流式细胞分析结果:A组增殖指数和S期细胞比例均大于B、C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生长因子明胶微球粒径大小适合局部应用,能够在较长时间缓释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表皮生长因子。
- 赵晋波李小飞吴红刘锟梁志波程庆书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明胶微球缓释
- P物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缓释微粒的制备及其对人牙周膜细胞的作用的研究
- 2007年
- 目的制备P物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缓释微粒,考察纳米粒一般性质、P物质生物活性保存情况,以及它对人牙周膜细胞(PDLCs)的作用。方法以PLGA为载体,运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P物质缓释纳米粒,将其加入PDLCs的培养液中,运用四甲基偶氮吐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实验分为P物质组、缓释纳米粒组以及对照组。结果P物质缓释纳米微粒球体均匀度好,平均粒径(114.56±21.42)nm。培养第1天时,各组吸光度(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第3天时,P物质组A值大于另外两组,5d后缓释纳米粒组A值高于另外两组。结论建立了较好的P物质PL-GA纳米缓释微粒粉制备工艺,纳米粒中P物质生物活性保存良好,能持续释放P物质,较长时间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
- 汪银雄段银钟吴红孙应明梁志波何玉宏
- 关键词:P物质牙周膜细胞药物缓释细胞增殖
-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作为曲安奈德控释载体的评价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通过制备新型的曲安奈德缓释系统,对其形态、载药及体外释药性进行检测,评估应用生物可降解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作为曲安奈德控释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化学教研室完成。①以包封率为指标,应用单因素试验粗选制备工艺条件,再应用正交设计实验,通过选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用量、曲安奈德用量、聚乙烯醇浓度等3个因素进行制备工艺优化。②以聚乙烯醇作为乳化剂,以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具有控制释放功能的负载曲安奈德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对微球的理化特性及体外释药性质进行分析。结果:①曲安奈德微球及其冻干粉剂一般性质: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均匀度好,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平均粒径为(17.751±2.154)μm。冻干粉剂为白色疏松粉末,无塌陷或萎缩现象,加双蒸水后为白色乳状溶液,再分散性良好。②微球载药率与包封率测定情况:曲安奈德微球的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为(26.28±0.51)%和(66.73±1.24)%。③药物释放实验结果:微球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ichi方程,28d内无突释现象,28d后其释放度达81.2%。结论:曲安奈德微球及其冻干粉剂制备工艺良好;微球中曲安奈德生物活性保存良好,体外具有明显缓释作用应用。这种新型药物控制释放系统在激素类药物给药途径中具有潜在价值。
- 赵东旭封兴华吴红范黎胡彬梁志波
- 关键词:聚乙醇酸乳酸微球体迟效制剂
- 同种异体气管移植中环孢素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释药研究
- 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是气管长段切除后重建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移植体缺血导致软骨坏死、溶解、吸收致使气管移植体塌陷,以及上皮、肌肉、血管的免疫排斥反应,构成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同种异体气管移植中应用环孢素可明显提高气管移植的...
- 梁志波
- 关键词:环孢素聚乳酸微球同种异体气管移植
- 文献传递
- 气管移植中局部应用环孢素聚乳酸微球的实验研究
- 梁志波李靖华王晓春万叔良刘玉豪白云冬王秋生王鹏赵晋波李小飞杨梅
- 本课题为计划外基础研究自选项目,研究包括局部应用环孢素聚乳酸缓释微球的制备、检测及在大鼠气管移植中应用的实验研究。缓释植入剂能增加特定部位的药物调节,使药物更接近于靶细胞,药物浓度波动小,避免了全身用药经过肝脏代谢的首过...
- 关键词:
- 关键词:气管移植聚乳酸微球
- 环孢素聚乳酸微球在同种异体气管移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8年
- 背景:前期实验已获得了最优的环孢素聚乳酸微球制备工艺,且证实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性能,无明显毒、副作用。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原位气管移植后,局部置入环孢素聚乳酸微球对免疫排斥的抑制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2/04在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选取SD大鼠60只,按体质量配对后行同种异体气管原位移植。移植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环孢素注射组及环孢素聚乳酸微球局部应用组,每组10只。方法:空白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环孢素注射组于气管原位移植后给予环孢素肌肉注射;环孢素聚乳酸微球局部应用组于气管原位移植后分别将10,30mg环孢素聚乳酸微球埋植于气管周围肌肉层内、外。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4周麻醉后处死动物,对移植气管标本进行大体及病理学评估,计算上皮积分、淋巴细胞计数以及无核软骨细胞/全部软骨细胞比值等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环孢素注射组、环孢素聚乳酸微球局部应用组大鼠全部存活至预杀期,空白对照组大鼠死亡1只。②移植后4周环孢素注射组、环孢素聚乳酸微球局部应用组的上皮积分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环孢素聚乳酸微球局部应用组高于环孢素注射组(P<0.01)。③移植后4周环孢素注射组、环孢素聚乳酸微球局部应用组的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0.01);环孢素聚乳酸微球局部应用组低于环孢素注射组(P<0.05)。④移植后4周环孢素注射组、环孢素聚乳酸微球局部应用组无核软骨细胞与所有软骨细胞比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同种异体气管原位移植后局部置入环孢素聚乳酸微球可以有效降低免疫排斥反应,对移植体的保护作用优于肌肉注射环孢素。
- 梁志波李小飞赵晋波李靖华王晓春
-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微球体
- 腹腔镜辅助阴式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大子宫的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术(LAVH)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治疗大子宫的临床疗效,为大子宫肌瘤的术式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选取1997年10月—2005年5月间因子宫肌瘤(子宫>如孕12周)行全子宫切除的240例患者,其中120例行TAH,120例行LAVH,两组病例术前一般情况相似。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与否、术后有无并发症等指标。结果LAVH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TAH组短;术中出血量较TAH组少;术后疼痛较TAH组轻。两组术式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LAVH组手术时间较TAH组长。结论LAVH行大子宫切除,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同时体现了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 陈丽梁志波李靖华
-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大子宫
- 局部应用环孢素A聚乳酸微球的性状及释药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对局部应用环孢素A聚乳酸微球的性状及其在体外、体内释放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环孢素A聚乳酸微球。观察微球分散度、粒径及外观形态及体外释药特性,对比全身与局部给药后全血中及气管组织中的环孢素A药物浓度。结果环孢素A聚乳酸微球的形态圆整,平均粒径18.234μm,跨距:1.131,粒径在9.525~32.400μm者占总数的80%以上。包封率为(86.1±0.8)%,载药量为(34.5±0.6)%。环孢素A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药情况:30d的累积释药量为40.8%,采用局部埋植微球后前2周可以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2周后也可以维持在200ng/ml的药物浓度。结论环孢素A聚乳酸微球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局部应用可获得有效的血药浓度,在局部气管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高于全身用药组。
- 梁志波李小飞刘锟吴红赵晋波
- 关键词:微球体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