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少军
-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热带印度洋气候模态的海洋动力学机制
- 杜岩黄刚王东晓郑小童邱云经志友王鑫胡开明张玉红程旭华齐义泉郑少军
- 该项目成果属于物理海洋学和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印度洋是中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海区之一,是“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施的核心区域。深入研究和认识印度洋的海洋动力学特征和环境气候效应,不仅有助于满足中国对印度洋海上交通运输、...
- 关键词:
- 关键词:海洋动力学热带印度洋
- 2004~2011年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在望加锡海峡中的年际变化被引量:3
- 2014年
- 文章基于2004 年1 月-2006 年11 月的“国际努加登沙层结与输运”(international Nusantara stratification andtransport, INSTANT)计划以及2006 年11 月-2011 年7 月的“印度尼西亚贯穿流观测”(monitoring the Indonesianthroughflow, MITF)计划的实测数据, 从长时间序列研究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变化.在望加锡海峡中, 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周期信号分布非常丰富, 涵盖潮汐、季节内、季节和年际信号.对于季节变化, 东南季风期间温跃层深度上最大南向流速约为1.0m·s^-1, 而西北季风期间最大南向流速约为0.8m·s^-1.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年际变化与尼诺3.4 区指数(NINO3.4)呈正相关, 最大相关系数大约在NINO 3.4 前1~2 个月; 水深150m 以上, 印度尼西亚贯穿流与偶极子模态指数(dipole mode index, DMI)呈负相关, 200m 以下呈正相关, 在时间上较DMI 滞后约1-2 个月.季节变化的经验正交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前2 个模态方差的总贡献率为97%, 其中第-模态为65%, 第二模态为32%; 年际变化的EOF 前2 个模态的方差贡献率为90%, 其中第一模态为51%, 第二模态为39%.季节变化的第二模态和年际变化的第一模态表征赤道印度洋开尔文波模态, 该模态的空间结构在垂向会发生相位反转; 季节变化的第一模态和年际变化的第二模态表征赤道太平洋罗斯贝波(Rossby waves)的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l Nino and 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模态, 其垂向的空间结构变化比较一致.
- 王健杜岩郑少军刘凯
-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年际变化
- 南极普里兹湾海冰-冰间湖-冰架-海洋系统的全景性认识
- 利用近10年以来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实测温盐数据,分析了夏季南极普里兹湾,特别是埃默里冰架前缘海域的水团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卫星遥感海冰密集度数据以及再分析气象数据,定量计算了海冰分布以及冰间湖过程对夏季表层水增暖和冬季陆架水...
- 史久新郑少军程瑶瑶刘富彬
- 海冰和冰架对南极普里兹湾海洋过程的影响研究
- 南极普里兹湾是我国南极考察的重点区域,这里有季节变化显著的海冰以及东南极最大的埃默里冰架,海冰和冰架过程及其变化对普里兹湾水团和环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开展针对性的研究,不仅能够增进对海冰、冰架及海洋过程的变化规律和相互...
- 郑少军
- 关键词:海冰冰架
- 文献传递
- 南印度洋表层副热带环流的漂流示踪被引量:4
- 2016年
- 基于历史表层漂流浮标数据,利用轨迹跟踪方法分析了南印度洋表层副热带环流的平均态特性.浮标路径反映出南印度洋海水由高纬向低纬输运的过程大体可分为2种:海水沿南印度洋东边界北上,汇入南赤道流后绕过马达加斯加岛北侧,沿非洲东岸跨越赤道进入北半球;或者由南印度洋中部北上,受南赤道流影响转向,到达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后返回南印度洋构成副热带环流.漂流浮标获得的流速和能量结果表明,部分海区流的空间变率十分显著,如阿古拉斯回流区、马达加斯加北部、南印度洋西部海盆和澳大利亚西侧海区等.特别地,虽然可能受到如季节变化和涡旋扰动等因素的干扰,在漂流浮标拉格朗日式的观测下没有发现显著的副热带逆流,但是可以通过平均动能和涡动能分布观察到逆流的微弱特征.此外,基于浮标示踪,还反推留尼汪岛附近漂流浮标的可能来源,得到其沿南副热带环流的3种移动路径,这对海上搜索具有现实指示意义.
- 张涟漪杜岩郑少军贺志刚彭世球
- 关键词:漂流浮标南印度洋海上搜索
- 南极普里兹湾邻近海域海冰生消发展特征分析被引量:21
- 2011年
- 利用美国冰雪数据中心发布的2003—2008年高分辨率海冰密集度数据,分6个阶段对普里兹湾区域海冰季节性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根据普里兹湾海区的地形和环流对这些特征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普里兹湾海冰冻结过程和融化过程分别经历7个月和5个月,海冰融化速度最快月份是10月和11月,主要表现形式为海冰密集度的减少;海冰冻结速度4月和6月最快,海冰外缘线向北扩展。由于普里兹湾近岸达恩利角冰间湖、普里兹湾冰间湖和Barrier湾冰间湖的存在,海冰的融化呈现大洋区由北向南、近岸区由南向北的双向融化特征;而在普里兹湾口、弗拉姆浅滩和四女士浅滩均存在不易融化的冰舌,两者之间的低密集度海冰区,则对应于暖水侵入普里兹湾的通道。南极绕极流在流经凯尔盖朗海台中部时向北偏转,造成此处在盛冰期较其它经度的海冰外缘更靠北,可达57°S。南极辐散带的表层流场和上升暖流抑制海冰冻结和聚集,形成了低海冰密集度区域。
- 郑少军史久新
- 关键词:海冰
- 南极麦肯齐湾冰间湖的时空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利用2003—2009年AMSR-E日平均海冰密集度数据,对南极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前缘中西部的麦肯齐湾冰间湖进行了分析。针对冰架前缘冰间湖的特点,本文在阈值法和连通域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生长点法作为识别此类冰间湖的方法。研究发现,该冰间湖的开始时间为每年的3月中下旬,结束时间为每年的10月末到11月初,平均出现天数为226d。冰间湖的面积每天都发生变化,表现出天气尺度的变化特征。全年累计的冰间湖面积平均为(8.33±1.55)×105 km2。冰间湖最大面积为1.69×104 km2,出现在2004年。结合NCEP再分析数据中的日平均风速资料的分析发现,在6~8月,冰间湖的天气尺度变化主要是受风场的影响,冰间湖面积与离岸风速有很好的相关性。
- 程瑶瑶史久新郑少军
- 关键词:风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