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飞
-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一种‘洛楸1号’嫁接采穗圃的营建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洛楸1号’嫁接采穗圃的营建方法,以‘洛楸1号’1年生嫁接苗、扦插苗或组培苗为建圃材料,按行距为1.5m~3m、株距为1.0m~2.5m定植。然后,在苗干0.1m~1.0m处定干,通过侧枝数量控制,实现单...
- 麻文俊王军辉刘振华杨桂娟童方平易飞肖遥
- 楸树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分析楸树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为探明楸树自花不育机理和在体胚诱导过程中添加外源激素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以2个楸树无性系(洛楸1号和洛楸3号)授粉后不同时间的种子为材料,监测楸树胚胎发育过程,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种子发育过程中IAA、iPA、GAs、ABA 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洛楸3号种子的发育速度比洛楸1号的快;2个无性系种子IA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洛楸3号IAA含量在发育早期(授粉后45 d)即达到顶峰,而洛楸1号则在授粉后90 d才到达最大值;2个无性系种子iPA含量在发育过程中无显著变化,GAs和ABA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2个无性系种子iPA/ABA、GAs/ABA和(IAA+iPA+GAs)/ABA的比值变化趋势一致,洛楸1号IAA/ABA的比值呈上升趋势,而洛楸3号IAA/ABA的比值先下降后上升。[结论]楸树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含量随着胚胎发育而发生动态变化。IAA含量和IAA/ABA比值的差异是造成2个无性系胚胎发育速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早期胚胎发育需要较高的促进生长类激素,随后抑制生长类激素比例显著上升,促进胚胎与种子的成熟。
- 韩东花杨桂娟肖遥麻文俊赵鲲王军辉易飞
- 关键词:楸树种子发育内源激素
- 6个灰楸无性系叶片表皮微形态特征比较被引量:11
- 2017年
- 为加快灰楸高抗品种选育进程,优化灰楸引种栽培管理方案。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灰楸6个无性系叶片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灰楸无性系间表皮蜡质纹饰特征、蜡质纹饰分布量、气孔器类型、气孔器尺寸等微形态特征均有较大差异。07027、07028和07069无性系气孔器长度和宽度均较大,07027和07069无性系蜡质纹饰呈细条状,且分布量明显小于其他系号。07032和07040无性系气孔尺寸和开度较为适中,蜡质纹饰呈皱褶粗条状,大量密集于气孔器周围。此外,07032和07040无性系具有明显的气孔下陷特征。07029无性系气孔尺寸显著最小,蜡质纹饰分布较多,但非腺毛分布较为稀疏。根据与抗性相关的叶片解剖形态特征综合评价了灰楸无性系抗逆性,发现07032和07040无性系叶片微形态表现出优良的抗旱或抗寒能力,初步认为07032和07040无性系为灰楸优良高抗无性系。
- 肖遥麻文俊杨桂娟易飞王智王楠景丹龙王军辉
- 关键词:灰楸无性系叶表皮微形态抗性
- 一种楸树叶片丙二醛含量的测定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楸树叶片丙二醛含量的测定方法,首先对采集的新鲜叶片进行冰浴研磨,然后加入三氯乙酸在恒温摇床中振荡,提取丙二醛,获取提取液后,加入硫酸铁和硫代巴比妥酸消除可溶性糖干扰并进行显色反应,最终,使用分光光度计或酶标...
- 麻文俊王军辉刘莹杨桂娟何润华易飞
- 文献传递
- 一种‘洛楸1号’嫁接采穗圃的营建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洛楸1号’嫁接采穗圃的营建方法,以‘洛楸1号’1年生嫁接苗、扦插苗或组培苗为建圃材料,按行距为1.5m~3m、株距为1.0m~2.5m定植。然后,在苗干0.1m~1.0m处定干,通过侧枝数量控制,实现单...
- 麻文俊王军辉刘振华杨桂娟童方平易飞肖遥
- 文献传递
- 灰楸CfPIP1-1水通道蛋白
-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尤其是灰楸CfPIP1‑1水通道蛋白。该灰楸水通道蛋白的灰楸抗旱相关的CfPIP1‑1基因cDNA全长的核苷酸为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灰楸抗旱相关的CfPIP1‑1基因所编码的...
- 麻文俊王军辉杨桂娟胡盼肖遥易飞
- 文献传递
- 一种灰楸叶片原生质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灰楸叶片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其以灰楸组培苗幼嫩叶片为材料,通过控制纤维素酶Onozuka RS、离析酶Macerozyme R‑10的配比及浓度、酶解液中甘露醇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等因素,获得了灰楸叶片...
- 麻文俊王军辉易飞
- 文献传递
- 楸树种间和种内杂种生长与光合系统氮素利用及分配的差异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采用课题组早期创制的楸树种内杂种和种间杂种为试验材料,比较杂种间多年的生长性状及光合生理生化特性。旨在明晰楸树种间和种内杂种的生长及光合能力差异及其原因,探究杂种叶片氮素利用及分配与光合效率的潜在关系,为楸树栽培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种内杂种(楸树×楸树,Cbb)和种间杂种(楸树×滇楸,Cbf)1~5年树高和1~6年胸径及6年生时的叶片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光响应曲线,FvCB生化模型(Farquhar、von Caemmerer和Berry提出的生物化学光合模型)拟合CO2响应曲线,分别计算了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Y)、光补偿点(LCP)等气体交换参数及最大羧化效率(V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等光合生理生化参数。并计算出光合系统(捕光系统,羧化系统和生物力能学组分)氮素分配比例。【结果】方差分析显示2年生以上的种内杂种Cbb树高和胸径均显著大于种间杂种Cbf。种间与种内杂种间叶绿素总量没有显著差异,但Cbf叶绿素b显著高出Cbb15.08%,Cbb的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总量比值均显著大于Cbf。Cbb具有更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最大羧化效率和暗呼吸速率,表明了Cbb具有更强的光合能力。种间与种内杂种间叶片氮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Cbb光系统氮素分配比例相对较高,同时具有更高的光合氮素利用效率,这可能是其高光合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相关分析表明楸树杂种光合氮素利用效率与氮素在羧化系统及生物力能学组分中的分配比例呈显著正相关;种内杂种Cbb光合氮素利用效率与其胸径具有较好的(R2=0.531)正向线性关系。【结论】1)楸树种内杂种(楸树×楸树)对本地环境(中原地区)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致使其生长势显著优于种间杂种(楸树×滇楸);2
- 肖遥易飞韩东花卢楠杨桂娟赵鲲王军辉麻文俊
- 关键词:楸树滇楸杂种氮素分配
- 一种灰楸叶片原生质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灰楸叶片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其以灰楸组培苗幼嫩叶片为材料,通过控制纤维素酶Onozuka RS、离析酶Macerozyme R‑10的配比及浓度、酶解液中甘露醇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等因素,获得了灰楸叶片...
- 麻文俊王军辉易飞
- 滇楸种质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及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6
- 2018年
- 为明确滇楸种质生长和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程度及遗传多样性大小,提出合理的杂交育种策略。本研究对滇楸20个无性系进行了连年的生长性状测定,测量了其叶长、叶宽、皮孔长、皮孔宽、皮孔密度等表型性状。研究结果表明滇楸种质1、3、4和5a树高及1~6a胸径在无性系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树高遗传变异系数和重复力随年份变化波动较大,胸径遗传变异系数和重复力年份间较为稳定,且重复力较高。表明滇楸种质胸径受遗传控制程度较大,且稳定性更高。滇楸种质叶长和叶宽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2. 016和2. 012。皮孔性状遗传变异系数较高,皮孔长、皮孔面积和皮孔密度表型变异系数均超过20%,遗传变异系数均超过15%。说明滇楸种质表型变异较为丰富,具有较好的遗传改良基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皮孔密度与生长呈负相关,皮孔大小与生长呈正相关。聚类分析将滇楸种质划分为4类,第Ⅰ类皮孔面积最大,密度最小;第Ⅱ类生长最慢,叶长最大;第Ⅲ类生长最快,叶形最宽;第Ⅳ类叶柄最长。
- 肖遥麻文俊易飞杨桂娟王秋霞王平王军辉
- 关键词:滇楸表型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