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若英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凶险
  • 2篇植入
  • 2篇胎盘
  • 2篇前置胎盘
  • 2篇产后
  • 1篇电刺激
  • 1篇植入型
  • 1篇生物反馈
  • 1篇胎盘植入
  • 1篇盆底
  • 1篇盆底肌
  • 1篇盆底肌锻炼
  • 1篇盆底康复
  • 1篇前置胎盘患者
  • 1篇疗效
  • 1篇疗效探讨
  • 1篇康复
  • 1篇后出血
  • 1篇MRI诊断
  • 1篇彩超

机构

  • 3篇玉林市第一人...

作者

  • 3篇梁若英
  • 2篇丘茜
  • 2篇吴婉秋
  • 1篇庞迤
  • 1篇张丽敦

传媒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磁共振成像评估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胎盘植入及产后出血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患者胎盘植入及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50例PP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胎盘植入将患者分为有胎盘植入组(n=90)与无胎盘植入组(n=60)。另根据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将患者分为产后出血组(n=83)与非产后出血组(n=67)。记录所有患者手术及病理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PPP患者MRI征象与发生胎盘植入及产后出血的关系。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产前MRI诊断胎盘植入的诊断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RI征象评估PPP患者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150例PPP患者均行剖宫产手术,术中及镜下病理共诊断胎盘植入患者90例(60.00%)。其中,粘连型16例(17.78%),植入型64例(71.11%),穿透型10例(11.11%)。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产前MRI诊断胎盘植入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93)。有胎盘植入组与无胎盘植入组患者胎盘内信号不均、胎盘子宫肌层分界不清、子宫下段形态、T2WI低信号带、膀胱壁改变及子宫下段胎盘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组与非产后出血组患者胎盘子宫肌层分界不清、子宫下段形态、T2WI低信号带、膀胱壁改变及子宫下段胎盘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2WI低信号带、子宫下段胎盘厚度与膀胱壁改变均为PPP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前MRI诊断胎盘植入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产前MRI征象中的T2WI低信号带、子宫下段胎盘增厚与膀胱壁改变均为PPP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预测产后出血。
丘茜梁若英宁嫦吴婉秋吕静卢怡霖
关键词:胎盘植入产后出血
产前彩超与MRI诊断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究产前彩超与MRI诊断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各35例,一组采用产前彩超诊断,另一组采用MRI诊断。两组诊断效果比较。结果:MRI组诊断子宫后壁胎盘植入的灵敏度、特异度高于产前彩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诊断胎盘前壁植入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彩超与MRI诊断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均具有良好效果,彩超可作为首选,MRI可作为补充、进一步确诊检查手段。
庞迤丘茜吴婉秋卢怡霖宁嫦梁若英吕静张丽敦黄莎周茜雨罗燕云
关键词:前置胎盘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探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究产后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与盆底肌锻炼对盆底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0例足月分娩产妇,按照开始接受治疗的时间分为4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不接受治疗措施,产后42、60、90 d组接受反复的生物反馈、电刺激与盆底肌锻炼。对4组盆底肌肌力、阴道肌电压与尿失禁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与产后90 d组相比,产后60 d组与产后42 d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得到有效恢复,且产后42 d组(Ⅱ级占1%、Ⅲ级占2%、Ⅳ级占44%、V级占53%)的恢复效果最好(P<0.05);对照组与产后90 d组阴道肌电压μV与尿失禁发生率的对比,产后60 d组与产后42 d组产妇的阴道肌电压与尿失禁发生率有效改善,且产后42 d组的阴道肌电压(20.17±8.40)μV与尿失禁发生率4%改善效果最佳(P<0.05),且产后42 d组的阴道肌电压与尿失禁发生率改善效果最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及早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与盆底肌锻炼,可使盆底肌肌力有效提高,尿失禁发生率有效降低。
梁若英
关键词:电刺激盆底肌锻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