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刚

作品数:12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宁夏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教育
  • 3篇教师
  • 2篇主体间
  • 2篇主体间性
  • 2篇文化
  • 2篇教育意蕴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情感
  • 1篇学记
  • 1篇学校文化
  • 1篇直言
  • 1篇师专
  • 1篇视阈
  • 1篇受动者
  • 1篇田野考察
  • 1篇能动
  • 1篇情感
  • 1篇情感学习
  • 1篇主体性
  • 1篇自我

机构

  • 6篇宁夏师范学院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张小刚
  • 2篇高文涛
  • 1篇任凤芹

传媒

  • 3篇宁夏师范学院...
  • 1篇继续教育研究
  • 1篇教育导刊(上...
  • 1篇西北成人教育...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教学与管理(...
  • 1篇当代教师教育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学校文化精神:从自在走向自觉——文化哲学的视角被引量:3
2016年
文化哲学的视阈中,文化是指人的生存方式或样法、活法;学校文化是在学校场域中生成的师生存在方式、样法与活法。自在的学校文化精神对人的影响和形塑是一种负向的影响,对师生的影响是自在自发的;自觉的学校文化精神则彰显着一种理性自觉、批判反思、师生主体间"共在共游"等特质,是师生存在方式的本真性文化精神。
张小刚任凤芹
关键词:文化
主体间性教育意蕴的哲学构思被引量:1
2017年
现代哲学主体间性的转向中,主体间性思想的哲学内涵和意蕴,对思考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对认识教育本质、师生关系、教育内容、教育目的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张小刚
关键词:主体间性教育
《学记》之论“学”及意义阐释
2020年
论“学”是中国古典教育思想的核心议题。先秦教育思想家中,孔子、荀子较早对“学”有专门论述。孔子论“学”,指向“三成四德”的涵养,抵至“修己以安人”的君子之境。荀子“劝学”,倡导“为学”之道,《劝学》开篇以“学不可以已”发问,期望抵达“明之为圣人”之境,“学至于行而止矣”。但先秦论“学”,全面而又集中于《礼记·学记》中,作为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经典性文献,《学记》论“学”的核心总体指向如下层面:“学”指向于办学和开展教育活动,阐释了“学”之宗旨,即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基于何以“学”的问题,《学记》中依次阐释了“学”之次第、“学”之根本道理、“学”与“教”的辩证关系——即“教学相长”的关系问题。基于这些层面的论述,《学记》构筑关于论“学”的教育价值图景。
张小刚
关键词:《学记》论学
论教育学专业价值危机的表征及其超越——基于对“教育学无用论”的反思被引量:2
2014年
教育学专业面临着一定的价值认同危机,其价值危机与"教育学无用论"共谋,表现为"他者"和"学习者"视域下的教育学专业价值危机,以及自身发展不完善所致的价值危机;其价值危机的出现与育人的"单向度"——工具理性的价值取向和教育意义的失落相关。其价值危机的超越,在于发挥教育哲学的启蒙功能;实现对教育学学科专业原有认知的超越和倡导一种"主体间的指导学习";培育学习者学习教育学的自觉意识。
张小刚
关键词:教育学无用论
精神世界与教师自我成长的责任被引量:2
2015年
精神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既是类意义上的全体人类的共同特征,也是构成生存主体个体差异性的根本原因。教师的精神世界包含了教师私人的精神生活、职业的精神生活和社交的精神生活。对教师精神世界缺乏关怀与理解,导致了教师的被动生存、工具化生存与边缘化生存。教师对自身精神世界的关怀,具有现实性、可靠性与有效性,同时教师精神世界的自我关怀构成了教师自我成长的责任。
高文涛张小刚
关键词:自我关怀
论教师专业生活的直言
2023年
教师直言是指教师在专业生活中以语言为中介,与学生等教育相关者之间正直坦率、有责任的、审慎勇敢、不惧风险的批判、坚守信念为真,言说真话实话的教育行动。但因对教育风险的规避、教育本身的复杂性、师生之间的冲突以及师生主客体关系影响,面临潜在的遮蔽。教师之所以直言,源自教育本身的规定性,教师职业使命的驱动,教育意义生发之使然,以及教育场域话语优势之所在。如何让教师直言彰显,在于教师要坚守以人为目的和常怀高贵心灵,修炼教育机智,涵养教育勇气,构建师生主体间性,以直言契约予以保障。
张小刚
关键词:教师直言
受动者与能动者:教师职业生活的田野考察
2023年
通过对教师职业生活的田野考察,发现教师职业生活与家庭生活角色间的纠葛、与学生成长的相对疏离、与家长教育认识的相对分歧、与学校管理者的相对微妙紧张、与现代教育观念的认同相对抵制,意味着教师职业生活中的受动性。同时发现教师通过自我理性调适而朝向的能动性样态,但基于马克思关于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实践哲学理论视野出发省思,需要知解的是教师受动性和能动性是辩证协调与统一的,而不是二元对立的。依据所论问题和田野考察,可能的改进策略分别在于相对变革学校时空管理观念,赋予教师相对的时空自由;尊重教师自身的专业权威与劳动价值;促进不同主体间沟通,建构有效的家校合作;相对变革教育评价标准,引导现代教育观念行之于途。
张小刚罗发虎
关键词:教师田野考察
主体间性与教育 ——基于主体间性内涵理解的批判与构思
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教育理论的思考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基于主体间性的哲学内涵,建构对教育的理解,是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哲学界,主体间性问题处于不断的争议中,争论和辩护共存;在教育学界,也是质疑和辩护共生。这构成...
张小刚
关键词:教育主体性主体间性
文献传递
“非指导性教学观”视阈下的道德情感学习
2017年
德育是教育的本体议题,是教育实现其所负载价值观的重要核心。道德学习是确认德育活动发生并开始发挥其育德功能的标志。道德情感是主体由内而发的意志特殊情感体验,是德育主体认可并内化道德规范的前提,也是促进和激发道德行为的基础。以"非指导性"作为道德情感的学习原则,为道德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非指导性"道德情感学习具有情境性、生成性、体验性、创造性和整合性的特征,不仅对德育主体道德价值的建构,而且对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谢维珍张小刚
关键词:非指导性道德情感
论现代国民教育的文化阻滞力
2015年
现代国民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反思意识、理性精神、民主意识、自由意志、契法精神、健康国民人格和优秀品质的人的活动,但这种追求却在学校日常孕育的微观文化中被不断地消解,这种微观文化主要呈现出规训性、技术性、重复性思维和功利性的特征,这种特征的微观文化与我们的日常学校生活相融合,最终成为现代国民教育的内在文化阻滞力。
张小刚高文涛
关键词:国民教育学校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