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慧

作品数:36 被引量:544H指数:15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养殖
  • 5篇刺参
  • 4篇循环水养殖
  • 4篇循环水养殖系...
  • 4篇养殖系统
  • 3篇盐度
  • 3篇养殖海区
  • 3篇渔业
  • 3篇紫外
  • 3篇紫外光
  • 3篇紫外光谱
  • 3篇浒苔
  • 3篇温度
  • 3篇苗种
  • 3篇光谱
  • 3篇海区
  • 3篇
  • 3篇大菱鲆
  • 2篇蛋白
  • 2篇营养盐

机构

  • 30篇中国水产科学...
  • 15篇中国海洋大学
  • 11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海阳市黄海水...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青岛益和兴食...
  • 1篇蓬莱汇洋食品...

作者

  • 36篇刘慧
  • 10篇朱建新
  • 7篇方建光
  • 6篇曲克明
  • 5篇董双林
  • 3篇胡仰栋
  • 3篇陈世波
  • 2篇叶乃好
  • 2篇梁兴明
  • 2篇孙小云
  • 2篇马丽萍
  • 2篇苏纪兰
  • 2篇周德庆
  • 2篇徐勇
  • 2篇唐启升
  • 2篇王印庚
  • 2篇包振民
  • 2篇雷霁霖
  • 2篇杨志强
  • 2篇高春燕

传媒

  • 5篇海洋水产研究
  • 5篇渔业科学进展
  • 3篇渔业现代化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科学养鱼
  • 2篇水产学报
  • 2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可再生能源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中外能源
  • 1篇魅力中国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紫外光谱重叠的多组分混合物体系的同时定量测定
2007年
提出一种可将紫外吸收光谱严重重叠的混合物体系准确定量分析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系统聚类结合加和性检验而得的优化波长集合有效地降低了混合物光谱的相关性。通过选取优化波长集合内的波长点的信息,把吸光系数和待测浓度同时作为自变量,建立非线性优化模型,对于组分间浓度差较小的混合物体系经一次优化分析计算可得待测浓度;混合物中组分浓度差较大的体系经四次左右优化迭代,逐步降低误差的分析结果,相对误差可控制在3.63%之内。分析结果表明该法稳定、准确、简便快速,可对多组分混合物体系进行定量测定。
刘慧胡仰栋卢彦越
关键词:紫外光谱系统聚类迭代
几种常用饵料对稚幼参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4
2007年
用鼠尾藻干粉、鲜海带磨碎液、鲜石莼磨碎液和两种海参专用饲料对体长2.90±0.04cm,体重0.49±0.02g的稚幼参进行了为期40d的喂养试验。实验结束时,投喂鲜石莼磨碎液的海参体长为5.15±0.25cm,体重为2.76±0.39g,其体长和体重的增长都显著高于投喂鼠尾藻干粉、鲜海带磨碎液和其中一种配合饵料组,但与另外一种配合饵料差异不显著。投喂鲜石莼组海参的成活率达到85%,高于其他各组,但与其中大部分差异不显著。
朱建新刘慧冷凯良曲克明王诗欢薛志宁孙阳
关键词:刺参石莼海带配合饵料
连续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合成食用色素混合体系的同时定量测定被引量:15
2006年
提出一种用连续波长的紫外光谱吸光度数据对多组分合成食用色素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连续波长信息把吸光系数和待测浓度同时作为自变量,建立非线性优化模型,对于组分浓度差较小的混合物体系经一次优化分析可得待测浓度。混合物中浓度差较大的体系经四次左右优化迭代,逐步降低误差得分析结果。利用本法对四组分混合色素体系分析结果表明,该法稳定、准确、简便快速、实用灵活,可对色素混合物体系进行定量测定。
刘慧胡仰栋孙小云
关键词:紫外光谱食用色素
日本北极战略的实施障碍
2014年
日本的北极事务起步较晚,近年虽然加快了研究的步伐,但是总体上还是落后于中韩等非北极国家,这种状况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本文就从国内外两个方面简要介绍日本的北极战略在实施中遇到的障碍。
刘慧
关键词:北极战略
几种饲料原料对刺参幼参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被引量:36
2011年
研究了不同饲料原料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Selenka)幼参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实验采用鱼粉、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Kuntze、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和海泥5种主要原料配制的饲料投喂体长为4.18±0.23cm、体重为5.99±0.26g的刺参幼参,进行了为期80d的养殖实验。实验结束时,投喂鼠尾藻饲料、浒苔饲料和动物性饲料的刺参特定生长率(SGR)分别为95.36%/d、92.29%/d和84.87%/d。这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但生长效果要好于投喂海带饲料和海泥饲料的刺参。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的室内养殖条件下,虽然刺参能够更好地利用植物性蛋白,但是可以将动物性蛋白作为刺参的辅助性饲料成分,配制出营养更全面的配合饲料;浒苔作为刺参幼参的养殖饲料原料是完全可行的;海带粗加工产品不适于用做刺参饲料的主要成分。
郭娜董双林刘慧
关键词:刺参饲料浒苔体成分
渤海曹妃甸新发现的海草床及其生态特征被引量:7
2016年
2015年10月通过对渤海曹妃甸海域的现场调查,在龙岛西北侧海域发现10 km2的大面积海草床,为中国黄渤海海域已发现的面积最大的海草床,主要种类为大叶藻(Zostera marina)。大叶藻种群在整个海草床呈斑块状分布,覆盖度为2.8±1.1%,茎枝密度为28.21±6.35~101.33±17.99 shoots·m^(-2);现存植株的叶片数量为2.00±0.00~4.70±0.64枚,株高15.20±5.84~62.10±7.34 cm,根状茎长2.67±1.70~22.20±3.92 cm,根长3.67±2.36~8.00±1.90 cm。单位面积海草的生物量为100.48±47.16 g DW·m^(-2),估算其总生物量为1.0×0~6kg(干重)。海草床内有丰富的游泳动物和底栖生物,尤其是仔稚鱼、稚幼贝、鱼类和蟹类资源十分丰富。该海草床海草的覆盖度和茎枝密度相对较低、分枝较少,每棵植株叶片数量较少,说明海草退化现象较严重,这除了季节因素外,还可能与过度的人类活动干扰有关。本文首次报道了渤海曹妃甸附近海域海草的种类、地理分布及其生态特征,可为进一步研究与保护该区域海草床生态系统提供基础。
刘慧黄小平王元磊梁洲瑞古彬苏纪兰
关键词:地理分布生态特征
基于水淘选分级的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和迁移转化被引量:1
2017年
磷是一种重要的生源要素,在河口、边缘海的初级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了解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和迁移转化有助于深入了解该区域生态系统动力学。于2013年3月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水淘选方法对沉积物进行了分级,并采用化学连续提取法分析了未分级和分级沉积物样品中的6种磷形态含量:可交换态磷、活性有机磷、铁结合态磷、自生磷灰石磷、碎屑磷和难分解有机磷,讨论了该区域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选择性输运过程和迁移转化。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在14.0~18.4μmol/g,其中碎屑磷是其主要成分,占54.5%,其次是有机磷和难分解有机磷,分别占到15.1%和13.1%。不同粒级沉积物中磷形态含量不同,可交换态磷、活性有机磷、铁结合态磷、自生磷灰石磷和难分解有机磷随粒级增加含量逐渐降低,而碎屑磷主要集中在粗粒级(大于32μm)沉积物中。基于各粒级磷形态的质量分布,发现小于32μm粒级的沉积物中各磷形态含量从长江口向浙闽沿岸逐渐增加,向外海方向逐渐减小,而大于32μm沉积物的变化趋势与此相反,体现了不同形态磷的选择性输运。随粒径增大,总有机碳对有机磷比值(TOC/Or-P)先降低后升高,在大粒级沉积物中,TOC/Or-P比值较高主要是因为陆源有机碳贡献较高,而在小粒级沉积物中,主要是由于有机磷的迁移和转化更为活跃,体现了细颗粒物中有机磷相对有机碳的优先分解。本研究表明,从分级的角度可以对河口、边缘海的磷循环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刘慧姚鹏孟佳王金鹏赵彬
关键词:长江口沉积物
刺参夏眠及其工厂化养殖调控技术被引量:1
2013年
夏眠是刺参重要的生态习性,夏眠期间刺参停止摄食,肠道退化、萎缩,生长停滞,因而刺参夏眠是影响刺参养殖产量和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刺参养殖中,如何解决刺参夏眠所引起的摄食停止、体重减轻问题,提高刺参养殖效率和效益,是一个重要的科学和技术难题。文中归纳总结了对人工养殖刺参的夏眠时间、夏眠临界温度、夏眠诱因及刺参夏眠期间主要生理指标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借此探讨通过养殖环境调控来减少或消除刺参夏眠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介绍了刺参工厂化养殖中人工控温、控光、水质调节、营养调节和养殖管理技术,列举了几家工厂化养殖刺参案例,并指出了刺参工厂化养殖未来研究方向。
陈世波刘慧朱建新
关键词:刺参夏眠温度工厂化养殖
几种环境因子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生物膜净化效率的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为研究环境因子对生物膜水质净化效果,对爆炸棉为滤料的生物滤器进行了试验。采用优势菌种挂膜后,在不同水温、溶氧(DO)、盐度、p H条件下,研究生物滤器对人工加富的海水养殖废水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水温28℃时,化学需氧量(CODMn)、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磷酸盐(PO43--P)去除率分别为69.3%、93.7%、93.7%、19.4%;DO 6.00 mg/L时,CODMn、NH4+-N、NO2--N、PO43--P去除率分别为72.8%、91.7%、97%、15.6%;盐度25时,CODMn、NH4+-N、NO2--N、硝酸盐氮(NO3--N)、PO43--P去除率分别为57.1%、98.4%、99.9%、100%、42%;p H 7.5时,CODMn、NH4+-N去除率分别为72.8%、93.3%。研究表明,水温28℃、DO 6.00mg/L、盐度25和p H 7.5为该生物滤器最适水质净化条件,此时生物膜净化效率较高,出水水质较好。
杨志强朱建新刘慧程海华曲克明刘寿堂
关键词:生物滤器水温DO盐度
国际海洋生物碳汇研究进展被引量:60
2011年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整个海洋中蓄积的碳总量达到39×1012 t,占全球碳总量的93%,约为大气的53倍。这些碳或重新进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或被长期储存起来;而其中一部分被永久地储存在海底。根据联合国《蓝碳》报告,地球上超过一半(55%)的生物碳或是绿色碳捕获是由海洋生物完成的,这些海洋生物包括浮游生物、细菌、海藻、盐沼植物和红树林。本文综述了近年国际上对海洋生物碳汇的研究结果,阐述了海洋生物固碳的机制、海洋生物碳汇的现状及其修复措施,同时评价和论述了海水贝藻养殖作为渔业碳汇的地位与作用。
刘慧唐启升
关键词:海洋生物渔业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