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兰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新中国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变迁
  • 2篇生命
  • 2篇生命教育
  • 2篇教育
  • 2篇教师
  • 2篇教师形象
  • 1篇当代教师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情感
  • 1篇新中国成立
  • 1篇优秀传统文化
  • 1篇责任感
  • 1篇中华民族
  • 1篇中华民族伟大...
  • 1篇少年
  • 1篇身心
  • 1篇身心发展
  • 1篇生命观

机构

  • 6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邓兰
  • 3篇田友谊
  • 1篇孙玉梅
  • 1篇郭克
  • 1篇冯宏明

传媒

  • 2篇中国德育
  • 1篇江苏教育研究
  • 1篇现代特殊教育
  • 1篇当代教师教育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教师形象的变迁与启示被引量:1
2020年
教师形象是在特定时代环境与教育目的指引下,教师职业角色呈现出来的一系列特征总和以及人们对教师群体的总体印象。在某种程度上,教师形象反映了一定时期内我国教师政策与教师教育对教师的标准与要求,对人们研究不同时代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有重要启示。通过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教师形象的考察,大致可将其变迁历程划分为艰苦朴素的人民公仆、走下圣坛的职业劳动者、艰难转型的教育研究者和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型人才这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教师形象变迁呈现出形象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政治、经济、社会地位非同向变化和教师愈加关切自身权利与发展的特定规律,并从国家和政府大力推动教师形象建构,教师群体不断适应教育变革并主动构建专业化形象和注重道德修养、树立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教师形象这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构建新时代卓越教师形象提供借鉴意义。
邓兰田友谊
关键词:教师形象社会变迁
孔子生命观对生命教育之启示被引量:1
2020年
我国生命教育的发展应广泛吸收《论语》等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生命的有益思想,并结合我国现实情况推陈出新,使生命教育真正落地开花,达到"育中国少年,成生命气象"之目的。生命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人的生命意义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1],是教育的本质。当前我国生命教育研究多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难以很好地适合我国国情。
邓兰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生命观
残疾儿童家庭对送教上门的需求调查——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9
2016年
研究者对武汉市残疾儿童家庭进行送教上门需求调查,结果显示:障碍类型和障碍程度会显著影响残疾儿童家庭对送教服务的选择,但不同安置类型的家庭对服务内容的选择趋于一致;残疾儿童家庭对送教内容的需求以"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和"康复训练"为主,对"家庭干预指导"的需求也比较大;残疾儿童家庭希望送教时间为每周3次,每次1至2小时。最后,研究者从拓展送教对象、转变送教理念、整合送教资源三方面提出建议。
邹燕君孙玉梅李皓怡冯宏明郭克邓兰
儒家责任伦理思想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2020年
责任感是一种道德情感,强烈的责任感是一个人身心成熟的标志。青少年责任感的培育,不仅关系着个人能否成长为完整的人,更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责任教育,不仅是健全青少年人格的实践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具体要求。
邓兰
关键词:道德情感青少年人格责任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生命教育视域下校园欺凌的成因及对策探析被引量:1
2020年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进一步深入,社会矛盾加剧,导致人们的物质与精神背离,社会中出现了种种乱象。过度重智主义的教育,也使学校在后现代社会变迁中付出了代价,突出表现之一即校园欺凌频发。校园欺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的生命意识不足。缺少自然生命教育使欺凌者漠视身体安全,肆意伤害他人;缺乏社会生命教育使欺凌者忽视社交规范,不懂如何与人相处;缺失精神生命教育使欺凌者轻视人格尊严,失掉廉耻心。实施生命教育,是回应校园欺凌挑战的有效手段。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治体系,加强以“维护生命安全”为核心的自然生命教育,注重以“养成社交规范”为标准的社会生命教育,建立以“培养人生三观”为底色的精神生命教育。
田友谊邓兰
关键词:生命教育身心发展
我国当代教师形象变迁:历程、规律及其启示被引量:2
2021年
教师形象反映了特定的教育理念与价值追求,对研究不同时代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有重要启示。通过考察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教师形象的变迁历程,大致可分为人民公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专业劳动者、教育研究者和"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引领者这五个阶段。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教师形象变迁呈现出映射社会变迁,政治、经济、社会地位非同步变化和教师权利意识日益增强等基本规律。未来教师形象的建构,可从国家政策、教学改革与师德建设等三方面进行努力。
田友谊邓兰
关键词:教师形象社会变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