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宇婷
- 作品数:14 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 细菌sRNA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及生物学功能被引量:2
- 2017年
- 细菌非编码小RNA(sRNA)是一类长度约为50~500个核苷酸,在细菌基因组中被转录但不翻译为蛋白质的RNA分子.sRNA开始于一段能折叠成稳定茎环结构的序列,终止于不依赖Rho的转录终止子.sRNA活力主要受控于其胞内的水平.sRNA通过感应外界环境条件变化,参与转录后基因的表达调控,影响和调节细菌的多种生理功能,包括物质代谢、群体感应、生物膜形成、外膜蛋白形成、质粒复制、致病力、耐药性和应激反应等.本文从细菌sRNA的概念、结构特征、分类、作用机制、作用特点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进行阐述.
- 何宇婷陈茶黄彬
- 关键词:细菌SRNA生物学功能
- 外周血NLR、PLR及血小板参数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血小板参数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30例(宫颈癌组),癌前病变患者127例(癌前病变组)与同期130例健康体检女性(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3组NLR、PLR、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容(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例(PLCR)水平,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3组PDW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MPV、PLCR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NLR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癌前病变组比较,宫颈癌组PLT、PCT及PLR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从高到低依次为PLT(0.689)、NLR(0.672)、MPV(0.669)、PLCR(0.658)、PLR(0.645)和PCT(0.632);PLT的诊断灵敏度为67.69%,特异度为66.92%;NLR的诊断灵敏度为44.62%,特异度为86.15%。结论MPV、PLCR、NLR、PLT、PCT及PLR对宫颈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叶金锋何宇婷吴立红张姗姗穆小萍
- 关键词:宫颈癌血小板参数
- 血、尿BK病毒DNA检测对BK病毒相关性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血液、尿液中人多瘤病毒(BKV)对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术后的病人97例,根据是否发生BKNV分为BKVN组(n=61)和非BKVN组(n=36),用PCR检测病人血液、尿液中BKV DNA的拷贝数,绘制ROC曲线评价血液、尿液BKV DNA对BKVN的诊断价值。结果 BKVN组中,血液的[(2.7×10^(5)±1.1×10^(5))copies/mL vs.(3.0×10^(2)±1.3×10^(2))copies/mL]、尿液的[(4.8×10^(8)±2.0×10^(8))copies/mL vs.(2.1×10^(6)±0.9×10^(5))copies/mL]BKV DNA复制水平均显著高于非BKVN组(P<0.05)。尿液BKV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2(95%CI:0.652~0.852,P<0.001),最佳阈值为8.2×10^(7)copies/mL,敏感度为76.1%,特异度为75.0%;血液BKV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6(95%CI:0.637~0.836,P<0.001),最佳阈值为1.6×10^(5)copies/mL,敏感度为66.0%,特异度为97.2%。联合血液和尿液BKV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95%CI:0.700~0.882,P<0.001)。结论血液和尿液的BKV DNA检测具有诊断BKVN的价值,尿液的敏感性较高,血液的特异性更好,联合检测拥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 王怡翀陈耀铭何宇婷黄浩陈培松
- 关键词:BK病毒聚合酶链式反应
- 高灵敏度HCV RNA检测在术前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高灵敏度HCV RNA检测在术前筛查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0月间本院术前筛查患者血清标本1005例,同时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和高灵敏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血清中的HCV抗体和HCV RNA载量。对HCV抗体S/CO值与高灵敏度HCV RNA定量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与相关性分析,并对HCV抗体S/CO值预测丙型肝炎病毒血症的效能进行评价。结果1005例血清标本中,HCV抗体阳性标本228例,阳性检出率为22.7%,未检出HCV抗体阴性而HCV RNA阳性标本;在HCV抗体阳性的样本中,高灵敏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出HCV RNA阳性样本83例,检出率为36.4%;HCV抗体S/CO值的高低与HCV RNA定量值之间无相关性。以HCV抗体S/CO值≥10.7作为预测丙型肝炎病毒血症的临界值,其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2.59%和77.93%,可较好地预测HCV病毒血症。结论高灵敏度HCV RNA定量检测用于术前筛查丙型肝炎患者,可以准确反映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情况和传染性,与传统的术前筛查方法相比,可区分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并具有快速、灵敏和特异的优点,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何宇婷陈雪芳陈培松黄浩余学高黄彬
- 关键词:丙型病毒性肝炎术前筛查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 真空采血管签收装置及设备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采血管签收装置及设备,其装置包括电机驱动的用于传送真空采血管的传送皮带,在皮带的传送移动方向上,传送皮带一端上方设置视窗挡板;真空采血管和条码扫描仪位于视窗挡板的两侧,转动的传送皮带和视窗挡板形成...
- 张式鸿王东方菲郑晓和陈少谦何宇婷江晓冰
- 一种真空采血管签收装置及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采血管签收装置及设备,其装置包括电机驱动的用于传送真空采血管的传送皮带,在皮带的传送移动方向上,传送皮带一端上方设置视窗挡板;真空采血管和条码扫描仪位于视窗挡板的两侧,转动的传送皮带和视窗挡板形成一个...
- 张式鸿王东方菲郑晓和陈少谦何宇婷江晓冰
- 不同方式灭活口咽拭子标本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的影响被引量:40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不同灭活处理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两例冠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核酸检测阳性患者的咽拭子标本。56℃30 min和75%乙醇分别处理1∶2,1∶4,1∶8,1∶16,1∶32比例稀释的咽拭子洗脱液,比较未灭活处理与灭活处理后样本的qPCR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及Bland-Altman分析。结果:未灭活处理与56℃30 min和75%的乙醇灭活处理后样本循环阈值(Ct)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P<0.001。未灭活与56℃30 min和75%的乙醇灭活Ct值差异均在1以下。结果相关性明显并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使用56℃30 min和75%乙醇处理咽拭子标本,对后续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qPCR检测均无明显的影响。呼吁全国同行共同关注和参与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灭活后检测验证,推动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灭活检测,保护实验室检测人员的安全。
- 陈培松何宇婷黄裕立陈怡丽黄浩余学高何小洪欧阳涓黄彬刘敏
-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
- 环境胁迫下细菌非编码小RNA对基因表达的调控被引量:2
- 2018年
- 细菌非编码小RNA(sRNA)是长度约为50~500个核苷酸的RNA分子,其编码基因位于基因间区域,在细菌基因组中可被转录但不被翻译为蛋白质。随着生物信息学和RNA测序技术的发展,sRNA功能受到广泛关注。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细菌遇到各种各样的生存压力,sRNA通过感应环境变化调节相应基因的表达,在细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环境胁迫下细菌sRNA的表达变化和其对基因的表达调控进行综述,揭示sRNA对细菌基因转录后调控、生物适应性进化等生命过程的重要意义。
- 何宇婷陈茶黄彬
- 关键词:细菌基因表达
-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被引量:8
- 2021年
- 近年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逐渐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且病情易被基础病掩盖,造成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精准的实验室诊断是实现精准临床诊疗的前提和基础。该文对目前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常用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标本直接镜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真菌培养、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的诊断性能及注意事项进行介绍与评价,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及实验室人员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实验室检测方法的认识。
- 郭鹏豪廖康伍众文何宇婷陈怡丽刘敏
- 关键词: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实验室
- 抗生素持续作用下细菌传代次数对接合频率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探究抗生素作用下细菌传代次数对接合频率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本实验室构建的携带庆大霉素(GM)抗性基因的质粒p UCP24T转入E.coli SM10λpir获得重组菌E.coli SM10λpir(p UCP24T)。将重组菌在含30μg/m L GM的琼脂平板上不断传代,每次挑取单个菌落传代,获得第50代和100代的E.coli SM10λpir(p UCP24T)。分别以铜绿假单胞菌PAO1、大肠埃希菌EC600和肺炎克雷伯菌A10为受体菌,第1、50、100代E.coli SM10λpir(p UCP24T)为供体菌进行接合实验,计算接合频率。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第1、50、100代E.coli SM10λpir(p UCP24T)对GM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分别提取第1、50、100代E.coli SM10λpir(p UCP24T)的全基因组DNA,构建DNA文库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获得重组菌E.coli SM10λpir(p UCP24T)。第50、100代E.coli SM10λpir(p UCP24T)与三种受体菌的接合频率较第1代均显著增高(P<0.05),第100代菌株对GM的MIC值大于2 048μg/m L,较第1和第50代菌株对GM的MIC值1 024μg/m L升高。第1、50、100代E.coli SM10λpir(p UCP24T)重组菌中携带GM抗性基因的p UCP24T质粒的拷贝数分别为601.3、1 808.2及9 190.5,呈现增高的趋势。结论在抗生素持续作用下,E.coli SM10λpir(p UCP24T)通过增加耐药质粒拷贝数使接合频率及MIC值升高,以适应抗生素的持续作用。
- 何宇婷马幸延曾建明鲁洋陈茶黄彬
- 关键词:细菌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