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东
- 作品数:11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形态退化对中间锦鸡儿冠层茎流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为深入认识降水分布与荒漠草原退化人工中间锦鸡儿林灌丛茎流发生的关系,选取实验样地人工种植的带状中间锦鸡儿林,以自然散生中间锦鸡儿群落的天然灌丛(健康组)和临近的典型退化灌丛(退化组)为研究对象,利用2016—2017年监测获取的23次中小降水事件下(0~15 mm)中间锦鸡儿茎流数据,开展了不同灌丛间茎流的差异性、茎流随降水变化的分布、茎流与降水特征值的回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健康组和退化组树干茎流分别为14.42 mm和15.9 mm,树干茎流分别占总降雨量的8.06%和7.91%,二者间无显著差异。(2)随着雨量级的增大健康组和退化组的茎流量和茎流百分比均呈递增的趋势;健康组的茎流量和茎流百分比变异系数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退化组的茎流量和茎流百分比变异系数呈递减趋势。(3)健康和退化组的树干茎流量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的关系可以用一元线性函数拟合,茎流量百分比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的关系用对数函数拟合效果较好。总体而言,中间锦鸡儿存在明显的冠层茎流汇水效应,但是灌丛形态退化对茎流无显著影响。
- 孟明古君龙杨新国杨新国苗翻杨东东
- 关键词:中间锦鸡儿茎流荒漠草原
- 荒漠草原灰钙土土壤入渗特征及测定方法比较被引量:5
- 2019年
- 为了研究荒漠草原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并对比不同方法间的差异,以宁夏天然草地地带性灰钙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环法和环刀法测定其入渗过程,分析并比较2种方法的试验结果及影响因素,利用模型拟合土壤的水分入渗过程。结果表明:环刀法测得的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和达到稳渗时间均小于双环法,分别小了77.69%~94.67%,27.69%~52.88%,56.74%~64.79%,12.50%~42.5%。双环法更适宜采用Horton模型描述入渗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环刀法更适宜采用Kostiakov模型。土壤累计入渗量采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效果最好,其决定系数R^2均在0.991以上。土壤物理性质对入渗特征的影响因土壤内部条件在2种试验方法中的差异而略有不同。
- 陈娟陈娟宋乃平陈林苏莹宋乃平
- 关键词:水分入渗双环法荒漠草原
- 荒漠草原中间锦鸡儿冠层截留特征被引量:7
- 2019年
- 以荒漠草原人工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为研究对象,利用2016-2017年监测获取的26次降雨事件,对比分析了两组灌丛(自然组和人工组)的冠层截留特征。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共观测到有效降雨33次,总降雨量为251 mm,次平均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分别为7.6 mm和1.14 mm/h,以雨量<2 mm,雨强<1 mm/h和降雨历时2-5 h的降雨出现次数最多;(2)自然组和人工组中间锦鸡儿平均截留量分别为1.11 mm和0.72 mm,平均截留率分别为24.81%和15.95%,两组灌丛截留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在雨量级>15 mm时,自然组(4.57%,CV=73.38%)和人工组(5.25%,CV=51.96%)平均截留率变异性相差最大;(4)自然组和人工组截留量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描述,截留率与三者的关系均用指数函数描述较好。在降雨特征相同的情况下,灌丛形态特征是影响中间锦鸡儿冠层截留的关键因素。
- 田娜古君龙杨新国王磊杨东东苗翻孟明
- 关键词:荒漠草原中间锦鸡儿冠层截留
- 我国民法典中婚姻家庭法的相对独立性问题研究
- 中国已经确定在编纂民法典时将婚姻家庭法作为其中独立的一编予以规定,但是因为婚姻家庭法具有强烈的伦理性等原因,如何定位婚姻家庭法与民法典之间的关系是学术界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中国著名专家夏吟兰提出了在民法典之...
- 杨东东
- 关键词:民法典婚姻家庭法相对独立性
- 文献传递
- 围封对短花针茅植丛土壤颗粒组成和养分富集的影响
- 2019年
- 以一体化土壤采集器为试材,采用植丛内外差值百分比法,以围封退化短花针茅草地为研究对象,临近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CK),对比研究了荒漠草原短花针茅植丛对土壤颗粒组成和SOC和TN的富集效应在空间上的变化,以期探讨植丛对土壤富集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富集率"E"值而言,粘粒(<2μm)和砂粒(50~2 000μm)的富集格局大致趋势相反,生境和土层深度对粉粒(2~500μm)的富集均无显著影响(P>0.05)。SOC在6~8 cm土层放牧区显著高于围封区,12~14 cm土层围封区显著高于放牧区;TN则在4~6 cm土层围封区显著高于放牧区,12~14 cm土层放牧区显著高于围封区(P<0.05)。沿土层深度垂直变化,颗粒组成仅放牧区砂粒在12~14 cm土层"E"值显著增高(P>0.05);SOC围封区0~2 cm土层"E"值显著高于其它土层(P<0.05),TN放牧区呈先减少后增高"V"型变化,4~8 cm土层"E"值显著降低(P<0.05),放牧区的SOC和围封区的TN都无显著变化(P>0.05)。粘粒与砂粒的"E"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粉粒与粘粒、粉粒与砂粒的"E"值相关关系逆转;颗粒组成与SOC、TN的"E"值相关性都不显著(P>0.05)。总之,围封并未使短花针茅植丛对土壤粘粒的整体富集率增大,反而有所降低;但围封确推动了土壤粘粒和SOC表聚型富集;土壤SOC和TN的富集是2个独立的过程,围封都有利于任意土层TN的富集。
- 苗翻杨新国古君龙杨东东
- 关键词:短花针茅围封
- 荒漠草原不同类型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2
- 2018年
- 为研究荒漠草原区不同土壤类型的水分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降雨变化的响应。选择3种土壤类型——风沙土、风化基岩残积土和灰钙土,利用野外增减雨试验装置,对土壤水分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风沙土、风化基岩残积土和灰钙土的土壤体积含水率时间变化受降雨的影响显著,出现了3次波峰;降雨量的增减变化会影响波峰出现的早晚。土壤体积含水率的垂直变化主要有2种类型:波动型和降低型,其主要受地表植被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风沙土和风化基岩残积土的正常和减雨区,变异系数由表层(活跃层)向深层递减;灰钙土表层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异系数最小(正常区1. 21%,增雨区1. 36%,减雨区1. 46%),属次活跃层。正常和增雨区的总土壤蓄水量表现为:风化基岩残积土〉风沙土〉灰钙土,而减雨区的总蓄水量为:风化基岩残积土〉灰钙土〉风沙土。
- 苏莹陈林陈林杨新国李月飞杨东东杨新国
- 关键词:荒漠草原土壤水分土壤类型
- 荒漠草原不同土壤类型水分入渗特征被引量:26
- 2018年
- 为了研究荒漠草原不同土壤类型对降水的响应过程,在宁夏盐池县皖记沟村选取分布较广的灰钙土、风沙土和基岩风化残积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环法测定其入渗过程,分析并比较三者的入渗特征,利用模型拟合土壤入渗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3种类型土壤入渗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0~5min入渗速率急剧下降阶段,5~10min入渗速率逐渐变缓并趋于稳定及30min后入渗速率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通过对不同土壤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及60min累积入渗量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土壤类型的入渗特征存在差异,风沙土的入渗性能最好,基岩风化残积土次之,灰钙土入渗性能最差,原因是由于不同土壤结构的差异所导致。各土壤类型物理性质的差异性分析表明,土壤的机械组成和非毛管孔隙度是影响研究区土壤入渗的主要因素。利用4种土壤入渗模型拟合不同类型土壤的入渗过程,通用经验模型更适宜于描述研究区内土壤入渗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 陈娟陈娟宋乃平陈林苏莹宋乃平
- 关键词:水分入渗入渗特征土壤类型荒漠草原
- 人工柠条林生物土壤结皮地表水文效应的季节转换被引量:9
- 2018年
- 人工柠条林地表广泛分布的土壤结皮对地表水文过程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以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生物土壤结皮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无结皮处理下旱季和雨季表层土壤水文过程的监测以及土壤水文物理特性的分析,进一步在季节尺度上揭示生物土壤结皮地表水文效应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人工柠条林表层土壤结皮层水分含量动态在旱季和雨季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格局,其持水效应在以小降水为主,土壤蒸发强烈的夏季体现最为典型,但是进入雨季结皮的相对持水效应弱化甚至丧失。(2)由于生物结皮活性的季节转换,人工柠条林表层土壤容重、饱和含水率、总孔隙度在季节尺度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3)无论是旱季还是雨季,生物结皮的存在都会降低土壤水分入渗性能,而无论有无结皮覆盖,雨季土壤水分入渗速率都低于旱季。
- 杨东东杨东东陈林赵伟赵伟杨新国
- 关键词: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生物土壤结皮水分入渗
- 生物土壤结皮的植物与水文效应研究--以荒漠草原猪毛蒿为例
- 生物土壤结皮在荒漠草原植被动态与分布格局中起到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厘清生物土壤结皮主导的植物与水文效应,对于荒漠草原地区沙化草地稳定性维持机制的认识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价值。猪毛蒿是研究区的优势物种,也是一种典型...
- 杨东东
- 关键词:荒漠草原生物土壤结皮水文效应
- 文献传递
- 放牧干扰下短花针茅植丛对表层土壤性质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为揭示小尺度植被与土壤相互作用在维持草地稳定性中的作用,研究以放牧干扰下退化短花针茅草地为对象,以临近的围栏封育草地为对照(CK),对比研究了放牧干扰下短花针茅植丛边缘(丛内)以及丛外裸斑(丛外)处表层土壤颗粒组分与养分的小尺度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关系在空间上的变化。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黏粒(<2μm)与砂粒(50~2 000μm)的分布规律相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围封使土壤黏粒含量显著提高,砂粒和粉粒(2~50μm)显著降低(p<0.05);有机碳(SOC)与黏粒的分布变化规律一致,全氮(TN)无显著变化;植丛内外无显著区别(p>0.05)。(2) 2 cm间隔精细分层下,围封使任意土层土壤黏粒和砂粒分别显著提高和显著降低,0—8 cm土层的粉粒显著降低(p<0.05);SOC 2—8 cm和12—14 cm土层显著提高,TN无显著变化,但植丛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围封区植丛内0—4 cm土层SOC含量(p<0.05)。(3)随土层垂直变化,围封区黏粒含量逐步提高,粉粒和砂粒逐步降低;SOC和TN无显著变化(p>0.05)。放牧区黏粒12—14 cm土层显著增高,粉粒逐步递减,砂粒先增高后降低(p<0.05);SOC表聚性分布,TN植丛内"V"型分布中间土层降低,丛外无显著变化(p>0.05)。围封区颗粒组分间的相关关系变化基本稳定,放牧区部分土层显著相关性丧失;围封区颗粒组分与SOC,TN无显著相关(p>0.05),放牧区则与SOC的显著相关集中在10—14 cm土层,与TN集中在8—14 cm土层。总之,放牧干扰不仅导致了土壤质地和养分水平的显著下降,同时也改变了土壤内部不同理化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分布格局,但是植丛的存在并未显著改善丛下土壤质地和养分状况。
- 苗翻杨新国古君龙杨东东
- 关键词:土壤性质短花针茅放牧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