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婷婷

作品数:9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豆种
  • 3篇酸雨
  • 3篇种子
  • 3篇萌发
  • 3篇
  • 3篇大豆
  • 3篇大豆种子
  • 2篇色素
  • 2篇种子萌发
  • 2篇污染
  • 2篇复合污染
  • 2篇Γ-氨基丁酸
  • 2篇氨基丁酸
  • 2篇保护酶
  • 2篇纯化
  • 2篇大豆种子萌发
  • 1篇液态发酵
  • 1篇有色
  • 1篇有色金属
  • 1篇有色金属矿

机构

  • 9篇江南大学

作者

  • 9篇刘婷婷
  • 4篇文可佳
  • 4篇周青
  • 3篇夏海锋
  • 3篇饶志明
  • 2篇杨套伟
  • 1篇唐柯
  • 1篇张术聪
  • 1篇李记明
  • 1篇韩业慧
  • 1篇郑志永
  • 1篇许赣荣
  • 1篇于英
  • 1篇张显
  • 1篇张薄博
  • 1篇金雄华

传媒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环境化学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4
  • 6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镉与酸雨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动态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为了探索Cd2+与酸雨(AR)污染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种子常规萌发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d2+与AR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低强度AR与低浓度Cd2+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但Cd2+的促进作用会随胁时延长而减弱,二者复合处理与Cd2+相似;高强度AR与高浓度Cd2+持续抑制,达显著差异水平胁时明显提前,复合毒害效应大于单因素效应的总和,抑制显现协同作用;4项指标均与胁时呈负相关,各组与CK达显著差异胁时不尽相同:Cd2++AR>Cd2+>AR;胁迫解除时间越早,4指标降低越少,种子受损害越轻.综合考虑,Cd2+污染效应大于AR污染效应,是构成复合污染的主要因素。
刘婷婷文可佳周青
关键词:大豆种子酸雨萌发复合污染
镉与酸雨对大豆萌发种子保护酶的复合影响
2009年
种子萌发是作物生命历程起点,其萌发率高低、萌发生理状况等皆影响作物后期生育乃至经济产量。近年,有关Cd、酸雨(Acidrain,AR)单一污染对作物萌发种子伤害的报道较多,但自然背景下,上述污染多呈复合型,故研究二者复合污染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鉴于此,本文以大豆(Clycinemax)为试材,结合中国重金属与AR污染实情及大豆的抗性特征,选择低强度AR1(pH5.0)、高强度AR2(pH2.5)、低浓度Cd1(0.182mg·L^-1)、
刘婷婷姑扎努尔.艾尼文可佳周青
关键词:大豆种子萌发酸雨保护酶
高效转化L-谷氨酸为γ-氨基丁酸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初步优化被引量:13
2010年
从发酵食品及自然界中筛选出能利用L-谷氨酸生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并对转化条件进行初步优化。采用乳酸菌分离纯化的方法分离出乳酸菌,再通过初筛、复筛挑选出高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因分析,随后对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转化条件进行初步优化。根据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所筛菌株初步确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优化后的最佳转化条件为:菌株菌龄为36 h、缓冲液初始pH为4.8、缓冲液浓度为0.2 mol/L。在优化后的转化条件下,添加5 g/dL底物转化24 h,转化率最高可达97.81%,转化液中γ-氨基丁酸的质量浓度达34.26 g/L,该菌种可作为γ-氨基丁酸产生菌,具有较好的γ-氨基丁酸生产潜力。
刘婷婷杨套伟张术聪夏海锋饶志明
关键词:Γ-氨基丁酸L-谷氨酸乳酸菌
从植物乳杆菌全细胞转化液中分离纯化γ-氨基丁酸的工艺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前期筛选获得1株高效转化L-谷氨酸为γ-氨基丁酸(GABA)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GB01-21,该菌以浓度200 g/L的L-谷氨酸为底物,发酵20 h左右,能以99%的摩尔转化率生产γ-氨基丁酸,产物γ-氨基丁酸的终浓度可达140 g/L左右。从全细胞转化液中分离纯化γ-氨基丁酸,着重对脱色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时间、pH和活性炭添加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的正交实验分析,确定了脱色最佳工艺条件为粉末活性炭(150~200目)用量为1.5%,脱色温度70℃,pH值4.0,脱色时间40 min,γ-氨基丁酸转化液的脱色率高达98.42%,γ-氨基丁酸的保留率可达97.23%。随后对γ-氨基丁酸转化液进行初步分离纯化,最终测得γ-氨基丁酸的回收率89.4%,纯度为96.7%。
张术聪刘婷婷杨套伟夏海锋饶志明
关键词:Γ-氨基丁酸脱色分离纯化
镍离子亲和层析介质的制备及其用于组氨酸标记蛋白质的纯化被引量:9
2010年
以交联琼脂糖微球为基质,通过环氧氯丙烷活化,偶联亚胺二乙酸并螯合N i2+,制备得到一种镍离子亲和层析介质。结果发现,在强碱条件下环氧活化率达到了38.0μmol/mL,最终N i2+配基密度达到了30.9μmol/mL,偶联效率为81.3%。利用得到的镍离子亲和介质对基因工程大肠杆菌表达的组氨酸标记3-羟基丁酮还原酶进行了一步层析纯化,酶活回收率达到了58.8%,纯化倍数为2.1,蛋白纯度在85%左右,纯化效果与常用商品介质基本相当。
夏海锋张显金雄华刘婷婷郑志永饶志明
关键词:克隆表达纯化
酸化土壤与镉对大豆萌发种子抗氧化保护酶的复合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为探索酸化土壤与镉对大豆萌发种子抗氧化保护酶的复合影响,采用种子常规萌发试验的方法,模拟pH=5.93和pH=2.5的酸化土壤,并用0.182mg·L^(-1)和20mg·L^(-1)的Cd^(2+)处理大豆种子,测定不同酸化土壤及镉浓度胁迫对大豆萌发种子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质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酸化土壤(pH=5.93)或低质量浓度镉(0.182mg·L^(-1))可激活POD与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及质膜透性,且与胁时相关;复合处理上述效应更显著,但随胁时延长4指标变幅加大,膜系统恢复时间推后。重度酸化土壤(pH=2.5)与高质量浓度镉(20mg·L^(-1))胁迫下的POD与CAT活性随胁时延长而降低,MDA含量及质膜透性则随胁时延长而升高;低-高、高-高复合处理时,4指标随胁时延长变幅更大,7d时偏离CK更显著,且CAT、MDA和质膜透性峰值推后。由此可见,酸化土壤与镉复合污染可加剧对种子萌发的伤害,二者存在协同作用。
文可佳刘婷婷周青
关键词:环境学酸化土壤抗氧化保护酶
铬与酸雨污染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复合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酸雨(AR)和重金属是对陆地生态系统有较大影响的2类污染物。中国西南及华南地区是继北美、欧洲后世界第三大酸雨区;同时我国南方地区有色金属矿分布密集,随矿产资源大量开采、冶炼,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因此,AR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已成为一个现实的环境问题。
文可佳刘婷婷周青
关键词:重金属复合污染酸雨污染种子萌发大豆陆地生态系统有色金属矿
红曲菌液态发酵产天然黄色素的条件优化被引量:4
2020年
该实验旨在通过优化发酵条件,提高红曲黄色素的产量。该实验室前期筛选获得了1株产黄色素的菌株sjs-6,以此为试验菌株,对培养基的碳源、氮源、Mg 2+添加量、初始pH、培养温度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液质联用、核磁共振检测该红曲黄色素中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当麦芽糖80 g/L,(NH 4)2SO 410 g/L,MgSO 41.0 g/L,培养基初始pH值为6.0,30℃下恒温培养时黄色素的色价最高,可达508.61 U/mL,是未优化前的1.52倍。经分析鉴定,该红曲黄色素中的主要成分为红曲素Monascin,纯度为97%。该研究为天然红曲黄色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管宏伟刘婷婷陈磊许赣荣张薄博
关键词:红曲菌红曲黄色素液态发酵
辅色素对单体花色苷辅色效果的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比较模拟酒体系下,六种辅色素(槲皮素,quercetin;槲皮苷,quercetin 3-rhamnoside;表儿茶素,epicatechin;表焙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咖啡酸,caffeic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与三种单体花色苷储存过程中辅色效果与颜色变化,旨在研究不同结构辅色素与花色苷对辅色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槲皮素、槲皮苷以及咖啡酸与花色苷形成较好的辅色作用,但在储存后期槲皮素出现大幅减弱;六种辅色素对于花色苷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malvidin-3-O-glucoside,Mv-3-Glu)和二甲花翠素乙酰葡萄糖苷(malvidin-3-O-acetylglucoside,Mv-acet-Glu)的辅色大小明显高于对花色苷花翠素-3-O-葡萄糖苷(delphinidin-3-O-glucoside,Dp-3-Glu)的辅色大小。辅色素与花色苷的不同对颜色的保持程度也不同,槲皮苷和咖啡酸对花色苷颜色起到较好的保持作用,且对Mv-3-Glu、Mv-acet-Glu的保持程度高于对Dp-3-Glu的保持程度。研究证明:辅色素与花色苷的结构差异都会导致辅色作用的差异。
刘婷婷唐柯韩业慧李记明于英徐岩
关键词:酚类物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