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翁立新

作品数:36 被引量:164H指数:7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10篇灌注
  • 10篇灌注损伤
  • 10篇肠缺血
  • 8篇肠缺血-再灌...
  • 7篇细胞生长
  • 7篇细胞生长因子
  • 7篇纤维细胞
  • 7篇纤维细胞生长...
  • 7篇成纤维细胞
  • 7篇成纤维细胞生...
  • 7篇成纤维细胞生...
  • 6篇酸性成纤维细...
  • 6篇缺血-再灌注...
  • 6篇干细胞
  • 5篇蛋白
  • 5篇AFGF
  • 4篇受体
  • 3篇细胞培养
  • 3篇绝经

机构

  • 18篇内蒙古医学院
  • 17篇内蒙古医科大...
  • 8篇内蒙古医科大...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巴彦淖尔市医...
  • 1篇包头市第四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市肿瘤防...

作者

  • 35篇翁立新
  • 8篇李时荣
  • 8篇杜华
  • 7篇徐晓艳
  • 7篇李秀霞
  • 5篇师迎旭
  • 5篇孙同柱
  • 4篇孙虹
  • 3篇艾丽
  • 3篇付小兵
  • 2篇牛广明
  • 2篇于慧玲
  • 2篇王静媛
  • 2篇师永红
  • 1篇黎君友
  • 1篇王琰
  • 1篇宝鲁日
  • 1篇孙勤暖
  • 1篇赵建国
  • 1篇郑曙云

传媒

  • 6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内蒙古医科大...
  • 3篇中国危重病急...
  • 3篇内蒙古医学院...
  • 3篇感染.炎症....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 1篇第九届全国创...
  • 1篇第七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原癌基因c-fos、c-jun表达的规律
目的观察原癌基因c-fos、c-jun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规律。方法以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夹闭造成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生理盐水对照组(R)、和重组人aFGF治疗组(F)。除...
翁立新
298例围绝经期阴道出血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子宫内膜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分析298例围绝经期阴道出血诊断性刮宫(诊刮)子宫内膜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298例围绝经期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06例,占69.13%,其中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单纯性增生和复杂性增生)98例,占47.57%,良性病变55例,占18.45%,恶性肿瘤性病变共37例,占12.42%。结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尤其是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是引起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主要病变类型。
李时荣翁立新云芬
关键词:围绝经期阴道出血临床病理
一种全自动循环肿瘤细胞阳性富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循环肿瘤细胞阳性富集装置,包括搅拌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1)上设置有可开合的顶盖(2),所述顶盖(2)顶部设置有转动马达(3),所述转动马达(3)上设置有搅拌杆(4),所述搅拌杆(4...
杜华贾永峰师迎旭师永红徐晓艳翁立新刘霞
文献传递
外用溃疡散对糖尿病小鼠溃疡疗效及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通过制备糖尿病小鼠皮肤溃疡模型,探讨外用溃疡散对糖尿病小鼠皮肤溃疡的治疗效果以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ERK的表达情况。方法雄性清洁级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对照组(HC组),糖尿病外用溃疡散组(HW组)。HC组和HW组造模成功后,给予HW组外用溃疡散治疗,于小鼠背部涂抹,每日1次;C组和HC组,给予庆大霉素注射液外涂治疗,每日1次;分别于给药第3、6、9日处死小鼠并取材。采用的方法有:蛋白质免疫印记法(Western-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修复过程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ERK的表达差异。结果VEGF、ERK含量比较:给药3、6、9 d小鼠血清中VEGF含量,HC组明显低于C组(P<0.05);HW组显著高于HC组。血清中ERK含量与VEGF含量基本一致。蛋白印迹检测结果和RT-PCR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外用溃疡散能够有效促进糖尿病小鼠皮肤溃疡创面的愈合,加快肉芽组织增生,丰富毛细血管和胶原纤维含量,增加微血管含量。外用溃疡散可以通过提高小鼠血清中VEGF、ERK表达水平,且可使其表达该蛋白的峰值提前。
王冰洋徐晓艳杜华翁立新
关键词:溃疡散糖尿病溃疡
干细胞在神经创伤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已在神经组织损伤修复方面展示了不可估量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是,目前有关神经干细胞的组织来源、定向诱导分化、移植技术和神经功能修复的功能判定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难题。目的:阐述干细胞在神经创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方法:检索干细胞在神经创伤修复应用中的相关研究文献,检索词为"干细胞(stem cel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脐血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脑损伤/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神经创伤(traumatic nerve injury),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修复(repair)",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血干细胞及脂肪干细胞在神经创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与结论: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殊细胞,其最显著的生物学特性是既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又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目前,已经从许多组织或器官中成功地分离出,其中包括胚胎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和骨髓间质干细胞等。此外,还有近来研究渐多的神经干细胞、肌肉干细胞、成骨干细胞、内胚层干细胞及视网膜干细胞等。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为神经创伤修复开辟了新的途径,其在脑损伤以及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修复以及功能重建的研究方面已取得很大的进展,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之相关的问题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孙虹翁立新
关键词:干细胞脐血干细胞成体干细胞神经创伤
9669Maspin蛋白和Ki67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Maspi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aspin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结肠癌,23例结肠腺癌和19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
翁立新李秀霞
关键词:结肠癌MASPIN免疫组织化学
围绝经期宫内膜病变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子宫内膜不规则出血的原因。方法:对828例围绝经期诊刮或宫腔镜获取的宫内膜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828例围绝经期中,功能性子宫出血594例,占71.73%,其中简单性增生252例,占30.43%,复杂性增生48例,占5.79%,宫内膜分泌反应不同步156例,占18.84%,正常宫内膜108例,占13.04%。炎症性疾病共108例,其子宫内膜炎60例,占7.24%,宫内膜息肉48例,占5.79%,肿瘤性疾病共126例,占15.2%,其中子宫平滑肌瘤90例,占10.86%,血管瘤6例,占0.72%,子宫内膜癌30例,占3.62%。结论:(1)引起围绝经期子宫不规则出血的病因主要是功能性为主,炎症或肿瘤性疾病亦为较常见病因。(2)宫内膜增生性疾病和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同步是引起围绝经期子宫不规则出血的主要病变类型。
于兴芳徐晓艳于慧玲翁立新李时荣
关键词:围绝经期子宫内膜临床病理
FGFR、MAPK、原癌基因c-fos、c-jun、与aFGF对创伤修复的影响
1目的:观察应用外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对肠道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促修复作用,探讨aFGF调控修...
翁立新
关键词:FGFR2C-JUN
文献传递
改构型和野生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评价改构型和野生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a FGF)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保护作用的机制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以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 (SMA)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并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同剂量 (2、4和 8μg)改构型 a FGF治疗组和 4 μg野生型 a FGF治疗组。除假手术组外 ,其余各组动物均于缺血 4 5 m in后再灌注 2、6、12和 2 4 h活杀 ,取血及小肠组织标本 ,检测血浆中 D乳酸含量及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的表达特性 ,并检测肝、肾功能指标 ,观察不同剂量a FGF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 血浆 D乳酸变化及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 ,再灌注后 12 h肠屏障功能及肝、肾组织损伤最严重 ,而改构型 a FGF 4μg治疗组在伤后 2 4 h损伤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野生型 a FGF治疗组有所减轻。PCNA的表达趋势与 D 乳酸类似。结论 改构型 a FGF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与促修复作用 ,其抗损伤修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翁立新付小兵李秀霞孙同柱郑曙云陈伟黎君友
关键词: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剂量-效应AFGF器官功能D-乳酸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肠组织P38蛋白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
翁立新李秀霞付小兵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