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静

作品数:11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卫生部寄生虫病预防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吸虫
  • 8篇吸虫
  • 7篇日本血吸虫
  • 3篇核酸
  • 2篇血清
  • 2篇吡喹酮
  • 2篇耐药
  • 2篇感染度
  • 2篇虫体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星状细胞
  • 1篇血清DNA
  • 1篇血清游离
  • 1篇血吸虫感染
  • 1篇游离DNA
  • 1篇致病
  • 1篇致病菌

机构

  • 1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1篇许静
  • 9篇夏超明
  • 3篇梁松
  • 3篇董兰兰
  • 3篇赵波
  • 3篇王言言
  • 2篇龚唯
  • 2篇张惠琴
  • 2篇骆伟
  • 2篇曹蕴
  • 1篇林伟
  • 1篇孙缓
  • 1篇刘爱平
  • 1篇沈国良
  • 1篇王玫玲
  • 1篇汪小华
  • 1篇王波
  • 1篇祁强
  • 1篇郗玉芝
  • 1篇官威

传媒

  • 6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血吸虫血清游离DNA快速提取试剂盒的核酸检测法用于感染家兔模型血清检测效果的评价
研究背景:血吸虫病是世界上仅次于疟疾的第二大寄生虫病,要消除血吸虫病,敏感、特异的血吸虫病诊断方法是血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石。课题组前期已经寻找到高度敏感特异的血吸虫诊断靶序列(SjR2与SjCHGCS19),对于血清中...
许静段中良李春香王小莉张婷婷马会会战廷正夏超明
关键词:血吸虫游离DNA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日本血吸虫DNA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6
2007年
目的探索核酸检测在日本血吸虫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日本血吸虫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对日本血吸虫的成虫、虫卵、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的肝组织、粪便、外周血清标本中的DNA进行扩增,并将虫卵和粪便的模板DNA倍比稀释后进行扩增,以测定PCR扩增法的敏感性。结果从日本血吸虫的成虫、虫卵、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的肝组织、粪便和外周血清中均扩增到分子量为230bp的阳性条带,扩增产物经测序并在基因库中匹配,证实为日本血吸虫基因中的一个片段,其同源性为98%。其PCR扩增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0.021个虫卵DNA模板即可扩增出该特异性阳性条带。结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日本血吸虫DNA有较高的敏感性,尤其是能从日本血吸虫感染宿主血清中检测出特异性DNA,具有潜在的诊断应用价值。
陆正贤许静龚唯骆伟张惠琴荣荣时长军夏超明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聚合酶链反应DNA
甘露醇外渗致局部组织损伤后干预的再研究被引量:19
2005年
目的探讨甘露醇外渗引起组织损伤的干预措施。方法给兔四肢脱毛备皮 ,局部消毒后每个肢体 (易观察处 )注射 2 0 %甘露醇 15ml,并对局部肿胀的范围作好标记。建立甘露醇渗漏模型。将 10只兔子随机分成 5组 ,A组用热水袋热敷 ,30min/次 ,2次 /d ;B组一次性注射 0 5 %利多卡因 5ml在肿胀组织周围 ;C组用“六味醇”中药湿敷 1h/次 ,2次 /d ;D组用未加温的 5 0 %硫酸镁湿敷 ,1h/次 ,2次 /d ;E组不干预。干预期间每天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及肿胀情况 ,并测量肿胀面积 ,第 5天取局部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论甘露醇外渗引起的组织损伤可首选中药湿敷和热敷法。
汪小华田利王丽红王玫玲许静贾程芳詹静晔盛晓蓓
关键词:甘露醇外渗护理干预
吡喹酮压力下日本血吸虫耐药性的诱导和虫体差异表达蛋白的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经吡喹酮(PZQ)半数有效量(ED50)诱导虫体与未诱导虫体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为阐明PZQ的作用机制,探索候选疫苗靶抗原及药物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PZQ ED50(25.98mg/kg),对单性感染4周后ICR鼠连续灌胃给药30d,停药21d后,再给予治疗剂量(200mg/kg)连续灌胃5d,肝门静脉灌注法收集成虫体外培养,观察虫体对PZQ的敏感性。收集诱导虫体和未诱导虫体,利用2D-DIGE分离差异蛋白,并予MALDI-TOF-MS鉴定,进而在线Uniprot软件检索差异蛋白功能。结果诱导成虫在8倍未诱导成虫临界致死浓度(112μmol/L)PZQ作用下,仍有75.6%存活率,与未诱导成虫临界致死浓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虫体和未诱导虫体共确认有30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12个蛋白表达上调,18个蛋白表达下调,主要是细胞骨架相关蛋白、细胞中参与糖代谢和能量代谢的酶类、氧化还原酶类以及应激蛋白和参与解毒代谢的蛋白酶等。结论诱导虫体对PZQ敏感性下降显著,显示出明显的耐受性。诱导后,蛋白表达上调或下调提示PZQ诱导促进或抑制了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为深入阐明PZQ作用机制,探索新的疫苗候选抗原及药物治疗的靶点,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研发抗血吸虫新药开拓新途径和新思路。
董兰兰许静赵波梁松王言言关志勋曹蕴夏超明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吡喹酮ED50耐药性蛋白质组学
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中虫体核酸来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中核酸的来源,为血吸虫病核酸诊断方法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考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PCR法检测单、双性感染小鼠1w^12w血清中的特异的日本血吸虫DNA片断。结果在单性感染小鼠1w^4w的血清可通过PCR扩增到特异性DNA片段,感染小鼠5w后的血清中则未能测出阳性结果;在双性感染小鼠组中,应用PCR从1w^12w的血清中均可扩增到特异的阳性条带。结论在日本血吸虫感染早期,小鼠血清中的核酸可能主要来自在体内移行的日本血吸虫童虫及虫体在发育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在感染的急性期和慢性期,血清中的核酸则可能主要来自小鼠体内崩解死亡的虫卵组织。
许静张惠琴骆伟龚唯时长军荣荣夏超明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核酸PCR
吡喹酮衍生物DW-3-15对日本血吸虫PZQ抗性虫体的生物学效应观察
2015年
目的通过体外观察吡喹酮(PZQ)衍生物DW-3-15对日本血吸虫PZQ抗性虫体的生物学效应,探讨该衍生物作为抗日本血吸虫候选新药的潜在价值。方法单性日本血吸虫尾蚴(70±5条)感染小鼠,21d后,用PZQ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25.98mg/kg)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30d,停药21d后,再给予小鼠治疗剂量PZQ(200mg/kg),连续5d,停药2周后肝门静脉灌注收集虫体,置DMEM培养液中培养,分别加入不同浓度PZQ和DW-3-15,作用16h后换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72h,每隔24h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记录一次虫体活力和形态变化,评价诱导虫体对PZQ及DW-3-15的敏感性。结果 PZQ和DW-3-15体外作用于未诱导日本血吸虫成虫的临界致死浓度(作用虫体72h活力降低率达90%的最低浓度)分别为14μmol/L和45μmol/L;诱导虫体对PZQ的敏感性较未诱导虫体显著下降,是其临界致死浓度的8倍(112μmol/L),而诱导虫体对DW-3-15的敏感性与未诱导虫体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临界致死浓度仍为45μmol/L。结论经诱导的日本血吸虫PZQ抗性虫体对DW-3-15没有交叉抗性;提示DW-3-15抗日本血吸虫的靶点可能与PZQ不同,具有作为抗日本血吸虫候选新药的潜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赵波关志勋段中良许静曹蕴林彩王言言夏超明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吡喹酮
寄生虫病核酸诊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7年
由于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和免疫学诊断方法的局限性,近年来发展了一系列病原体核酸分子检测、诊断新技术,本文综述了核酸诊断技术在寄生虫病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许静夏超明
关键词:寄生虫病核酸
巢式PCR法检测日本血吸虫低感染度宿主血清DNA的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低感染度宿主血清的DNA检测方法,为血吸虫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考核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并优化巢式PCR反应体系用于检测不同感染度家兔血清中的日本血吸虫特异性基因片段。结果在仅存活3~5对成虫的感染后家兔血清中均能扩增到特异性目的条带,尤其是感染后3d即可检出。结论巢式PCR可用于日本血吸虫低感染度宿主血清DNA检测,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刘爱平杨巧林郭俊杰许静夏超明
关键词:血吸虫巢式PCR核酸检测
ICOS转基因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HSCs活化效应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观察ICOS转基因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原代肝星状细胞(HSCs)的活化效应,探讨ICOSL/ICOS信号介导HSCs活化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ICOS-Tg小鼠及野生型小鼠日本血吸虫模型,通过肝脏酶灌注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感染前(0周)和感染后(4~9周)的小鼠原代HSCs,运用台盼蓝拒染法鉴定分离的原代HSCs成活率;应用其在328 nm波长紫外激发光下自发荧光特性以及在肝细胞中其特异性表达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鉴定分离的原代HSCs纯度;培养7d后,采用SYBR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原代HSCs中TGF-β1,Ⅰ、Ⅲ型胶原及α-SMA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分离的原代HSCs纯度达到90%,其成活率为95%.ICOS-Tg小鼠肝HSCs中α-SMAmRNA表达水平即HSCs的活化程度在感染后6、9周显著高于同时期野生型小鼠(P<0.01).ICOS-Tg小鼠肝HSCs中TGF-β1,Ⅰ、Ⅲ型胶原mRNA水平亦高于同时期野生型小鼠的水平,特别是在感染后6、9周呈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感染日本血吸虫的ICOS-Tg小鼠肝HSCs活化增强,显著上调TGF-β1 mRNA、Ⅰ、Ⅲ型胶原mRNA及α-SMA mRNA的表达,提示在ICOS-Tg小鼠,ICOSL/ICOS信号的增强可明显上调HSCs活化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
梁松王波许静董兰兰王言言赵波夏超明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肝星状细胞TGF-Β1肝纤维化
烧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同源性分析
2016年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成为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之一,尤其是烧伤病房。我国MRSA感染的形势相当严峻,在综合性大医院的一些科室如烧伤科、lCU等,MRSA检出率占金黄色葡萄球菌84.6%~92.2%[1]。医院MRSA感染逐年递增,应引起高度重视。我院2011─2013年致病菌排名中MRSA均在第5位,烧伤科连续3年致病菌检出率均居于首位,
程绣林伟沈国良祁强郗玉芝许静诸葛洪祥张险峰
关键词:烧伤病房烧伤科常见致病菌创面分泌物耐药菌感染细菌检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