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立新
- 作品数:12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基于粪便DNA的中缅树鼩性别鉴定被引量:1
- 2017年
- 指出了SRY基因是存在于哺乳动物雄性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对该基因的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判定性别。利用分子粪便学方法从野外获取中缅树鼩粪便中提取到的基因组DNA,运用双重PCR同时扩增SRY基因和微卫星DNA后,经过电泳分析最终鉴定出了79只树鼩的性别。
- 谌立新谌立新张海姬梅丽朱万龙王政昆
- 关键词:中缅树鼩粪便DNASRY基因性别鉴定
- 基于睾丸尺寸比较研究中缅树鼩的婚配制度被引量:1
- 2020年
- 哺乳动物婚配制度的研究是行为生态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领域之一。研究表明,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的婚配制度主要有一雄一雌制和一雄多雌制2种。为了揭示野外环境下中缅树鼩的婚配制度,本文在繁殖季节测定了雄性中缅树鼩的睾丸质量和体质量,再结合一雄一雌制、一雄多雌制和一雌多雄制的60个灵长类物种进行睾丸质量和体质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对象的睾丸质量均随体质量增加而增大(r=0.31,P<0.05),睾丸质量和体质量在3种婚配类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睾丸质量:F=11.36,P<0.01;体质量:F=4.09,P<0.05)。不同婚配制度的物种的睾丸尺寸存在差异,中缅树鼩可能属于一雄一雌制婚配动物。研究结果还暗示,哺乳动物的睾丸尺寸可以作为预测其婚配制度的一个“可靠因子”。
- 谌立新张浩张浩刘璐朱万龙
- 关键词:中缅树鼩婚配制度
- 哺乳动物的婚配制度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指出了婚配系统是物种的一种基本进化策略。目前动物的婚配制度逐步被视为个体为获得最大生殖成功率而采取的一种普遍的行为,最终婚配制度被定义为动物种群中的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下获取配偶的一种行为策略。哺乳动物的婚配制度的研究最早始于灵长类动物,经典的婚配制度的类型常常根据交配方式、获得配偶方式和数量等方面的行为特征进行划分为五种主要类型。主要阐述了哺乳动物的婚配制度研究一般情况、影响动物婚配制度的因素、精子竞争与婚配制度和一夫一妻制度中的EPP等四个方面,最终可为动物的婚配制度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性材料。
- 刘春燕谌立新王政昆朱万龙
- 关键词:哺乳动物婚配制度精子竞争
- 不同季节中缅树鼩脂肪细胞的流式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为探究不同季节下中缅树鼩脂肪组织的变化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春夏秋冬四季中缅树鼩白色脂肪细胞进行UCP1、CD137,对褐色脂肪细胞进行UCP1抗体标记研究。结果显示:中缅树鼩白色脂肪组织细胞群夏季UCP1、CD137阳性表达最低,分别为8.98%、4.42%,冬季达到最高,分别为60.91%、35.54%;褐色脂肪组织细胞群在夏季UCP1阳性表达为22.38%,冬季则高至83.78%。以上结果表明中缅树鼩在冬季,白色脂肪组织中UCP1及CD137阳性表达均增加,诱导白色脂肪组织"褐变",可能产生米色脂肪细胞;褐色脂肪组织UCP1阳性表达增加,表明其产热活性增强。
- 梅丽朱万龙侯东敏张海姬谌立新左木林王政昆
- 关键词:中缅树鼩脂肪细胞流式细胞术
- 动物合作化繁殖中的近交回避机制
- 2017年
- 指出了动物个体间不仅存在着激烈的生存斗争,也存在着生殖合作的现象。而这种合作中的帮手与接收帮助者之间通常具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这就增加了近交繁殖的风险。分析得出了动物至少采用亲缘识别、个体扩散、延迟性成熟和繁殖抑制、外群交配4种策略来将近亲交配几率降到最低,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 谌立新谌立新侯东敏梅丽朱万龙侯东敏
- 关键词:动物近亲交配近交回避
- 中缅树鼩尿液成分及性别和亲缘关系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尿液化学通讯是动物种内乃至种间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探索动物尿液的化学成分组成,对于了解动物个体识别、亲缘识别甚至社会等级划分机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研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野外亲属中缅树鼩的尿液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共检测到有效化学成分145种,且不同性别和不同亲属关系的中缅树鼩尿液成分均存在差异。其中2种吡嗪类特有成分仅在雄性中发现;3-庚醇(3-heptanol)仅在一组亲属中缅树鼩中出现且组内样本均检测存在。综上所述,野外中缅树鼩可能通过尿液进行个体识别和亲缘识别,这为进一步揭示中缅树鼩的通讯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侯东敏贾婷章迪谌立新王政昆朱万龙
- 关键词:中缅树鼩尿液化学成分
- 化学通讯介导对中缅树鼩个体识别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为了探究尿液、粪便及胸腺分泌物对中缅树鼩个体识别的影响,通过Y-迷宫对中缅树鼩尿液、粪便和胸腺分泌物三种气味源的选择频次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用三种气味源与对照作为刺激源时,中缅树鼩均显著选择尿液和胸腺分泌物(P<0.05);在习惯性实验中中缅树鼩对同性尿液和胸腺分泌物的选择频次持续下降,对陌生个体尿液和胸腺分泌物的选择频次显著增加(P<0.05);尿液、胸腺分泌物在雌雄中缅树鼩个体识别的影响表现出明显差异,中缅树鼩对尿液和胸腺分泌物的选择频次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而且雄性胸腺分泌物较雌性更受关注(P<0.05),但雌性尿液比雄性更受关注(P<0.05)。以上所有结果说明,中缅树鼩的尿液和胸腺分泌物中包含个体信息并用以识别个体,这两种气味源中所包含的化学信号对中缅树鼩个体间的交流极为重要,而粪便可能仅为单纯的排泄生理。
- 侯东敏刘春燕刘春燕谌立新王政昆
- 关键词:中缅树鼩尿液粪便
- 夏季横断山不同地区大绒鼠脏器和消化道形态的差异被引量:10
- 2018年
-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趋加剧,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模式和机制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Canale and Henry,2010)。能量的获取与消耗是动物生存的关键,同时也是维持体重平衡的关键(Wang et al.,2003)。消化系统表型可塑性是动物个体的适应性特征.
- 张海姬侯东敏梅丽谌立新王政昆朱万龙
- 关键词:大绒鼠消化道形态
- 不同光周期对大绒鼠身体组成和消化道形态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动物的生命活动与光照周期息息相关,为了阐明光照对于横断山区特有种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的身体组成和消化道形态的影响。将两组动物分别在长光照和短光照条件下驯化28d,分别测定了动物的体重、身体组成,消化道器官鲜重及干重和消化道长度。实验结果表明:驯化后体重、肝脏重量、小肠与盲肠重量等指标均为短光照组低于长光照组。以上结果说明短光照可以降低大绒鼠的体重,而短光组条件下大绒鼠体重的下降可能和其身体组成和消化道形态变化有关。
- 张海姬梅丽侯东敏谌立新王政昆朱万龙
- 关键词:大绒鼠光照消化道形态
- 中缅树鼩杀婴食仔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7年
- 指出了杀婴行为是成年个体咬杀同种群中幼仔或胎儿致使其快速死亡的一种行为,在杀婴行为产生的同时,往往也会伴随产生食仔行为。通过对生产期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的观察,发现中缅树鼩产仔后产生了杀婴行为和食仔行为。中缅树鼩作为东洋界特有的小型哺乳动物以及新型实验动物模型,对其杀婴食仔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能够为提高其繁殖适合度以及作为实验动物的规模化驯化饲养奠定基础。
- 侯东敏孔倩梅丽谌立新张海姬王政昆朱万龙
- 关键词:中缅树鼩杀婴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