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徵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篇三峡库区
  • 2篇库区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温度
  • 1篇对流云
  • 1篇月平均
  • 1篇月平均气温
  • 1篇云水含量
  • 1篇云物理
  • 1篇深对流
  • 1篇生命财产
  • 1篇生命财产安全
  • 1篇时空变化分析
  • 1篇太空
  • 1篇平均气温
  • 1篇气温
  • 1篇气温变化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工作
  • 1篇气象工作者

机构

  • 4篇国家卫星气象...

作者

  • 4篇郭徵
  • 2篇王圆圆
  • 2篇李贵才
  • 2篇郭兆迪
  • 1篇吴晓京
  • 1篇孙瑞静
  • 1篇郑旭东
  • 1篇唐世浩
  • 1篇王曦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卫星应用
  • 1篇遥感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广义加性模型估算1979-2014年三峡库区降水及其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高精度、长时间序列、空间连续的降水产品是气候分析、水文模拟等众多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输入。近期欧洲研究人员融合了3种不同类型的降水数据:站点观测、遥感产品、再分析资料,制作了全球1979-2014年3小时一次0.25°空间分辨率的降水产品(Multi-Source WeightedEnsemble Precipitation,MSWEP),凭借高时空分辨率及其对多源信息的挖掘和融合,该产品一经发布即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利用三峡库区及附近地区气象站点的降水资料对MSWEP月降水数据进行评估,采用广义加性模型算法(General Additive Model,GAM)融合站点降水空间插值结果和MSWEP产品,对三峡库区融合后降水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为:(1)降水估算精度呈现冬春季偏高、夏秋季偏低的特征,MSWEP产品与站点插值方法具有互补性,前者对夏秋季降水估算精度更高,后者对冬春季降水估算精度更高;(2)GAM算法可以充分发挥站点插值和MSWEP数据各自的优势,提高区域降水估算精度,与融合前相比,均方根误差减少了17%~50%,相关系数r提高了10%~30%;(3)2003年库区蓄水前后降水变化的主要特征有:库区中部长江以南地区汛期降水(5-10月)下降,库区西部干季(1-4月,11-12月)降水增加,库区外围西北部(大巴山地区)汛期降水增加,降水空间格局异质性增加,干季降水占全年降水比例升高。
王圆圆郭徵李贵才郭兆迪
关键词:降水三峡库区GAM
1979年—2014年三峡库区月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三峡区域气温变化长期以来受到科研人员和公众的关注。受三峡复杂地形的影响,仅仅基于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很难准确获取区域气温变化的空间格局,遥感技术则可以通过提供空间连续的地表观测数据来辅助气温变化分析。以广义加性模型GAM(General Additive Model)为插值算法,以高程和夜间地表温度(LSTnight)遥感产品为辅助变量,估算三峡库区1979年—2014年1 km空间分辨率的月气温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温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及其与高程和森林覆盖率的关系。研究表明,(1)在插值算法中引入遥感产品LSTnight作为辅助变量可以明显改善气温估算精度,冬春季的改善幅度高于夏秋季;(2)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在1997年后明显上升,但在2003年库区蓄水后无明显变化趋势,几乎所有月(除12月以外)的气温都呈现上升趋势,增温趋势最显著是3月和9月,3月增温主要来自于库区东部山区的贡献,而9月增温主要来自于库区西部平原的贡献;(3)多数月份(除7月、8月、9月以外)的低温上升速度超过高温上升速度,导致区域气温的动态变化范围缩小;(4)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上升速度与高程呈正相关,即海拔越高,升温越快,但在同一海拔高度处,森林覆盖率越高,年均气温上升速度越慢,暗示森林具有抑制增温的作用。
王圆圆李贵才郭徵郭兆迪
关键词:三峡库区气温变化地表温度
基于CloudSat资料的中国地区深对流云物理特征研究被引量:18
2017年
利用2007-2010年和2013-2014年Cloud Sat卫星资料,分析了中国11个地理区域的深对流云发生率、冰/液态水路径、冰/液态水含量等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结果显示,深对流云发生率整体呈现从东南到西北递减的趋势,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东南部、西藏东南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黄淮西部和南部、江汉、江淮、江南和华南等地,就各个地区不同季节而言,江南地区夏季的值最大,达到10.34%。在垂直高度上,深对流云发生率分布在18 km以下,最大值为11.31%,出现在江南夏季4.08~4.56 km高度上。深对流云中冰水路径最大值出现在华南夏季,液态水路径最大值出现在黄淮秋季,西藏地区的深对流云中冰水路径的比例明显高于液态水路径。冰水含量在垂直高度上存在两个高值区,分别位于6~8 km、14~18 km,最大值发生在江南夏季19.44 km左右高度上,达到1 018.87 mg·m^(-3),季节差异较大的高度位于14~18 km。液态水含量最大值发生在江淮冬季,达到411.50 mg·m^(-3),高度在9.36 km左右,垂直高度上最大值在2~6 km上均有出现。该结果可以更好地揭示深对流云的气候特征,并为人工影响天气以及数值模式中对深对流云物理量的模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杨冰韵吴晓京郭徵
关键词:CLOUDSAT云水含量
太空“千里眼”观全球风云变化
2018年
2017年夏季,北美、澳洲、欧洲等地区以及我国大范围持续高温、干旱,而我国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频发。严峻形势下,一颗颗被誉为"千里眼"的风云气象卫星时刻紧盯天气变化,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正是基于这些"守护者"的辛勤工作,气象工作者才能完成各种精细监测和及时准确预报,助力防灾减灾和产业应用。
唐世浩王曦郑旭东孙瑞静郭徵
关键词:太空生命财产安全气象工作者持续高温气象卫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