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康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污染
  • 4篇气象
  • 4篇AOD
  • 3篇气溶胶
  • 3篇气象条件
  • 2篇秋冬季
  • 2篇污染天气
  • 2篇PM2.5
  • 2篇MODIS
  • 1篇地基
  • 1篇遥感
  • 1篇遥感观测
  • 1篇太阳光度计
  • 1篇逆温
  • 1篇气溶胶光学
  • 1篇气溶胶光学厚...
  • 1篇气象要素
  • 1篇气象因素
  • 1篇秋冬季节
  • 1篇秋季

机构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7篇胡康
  • 5篇康娜
  • 2篇蒋永成
  • 1篇卜令兵
  • 1篇于兴娜
  • 1篇黄晶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4篇2018
  • 3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地基和遥感观测的南京秋冬季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化水平较为发达地区。而作为长三角地区最重要城市之一的南京,受高人口密度以及大量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影响,加之局部地区出现不利的气象条件,就容易在秋冬季产生以细粒子污染物为主的污染天...
胡康
关键词:秋冬季节颗粒物污染遥感观测气象因素
南京市一次持续性霾天气的多元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利用环保部的常规观测资料、WunderGround的地面观测资料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从PM2.5、环流形势、水汽条件、热力层结、垂直运动和温度平流等几个方面对2013年12月3-9日南京市的一次大范围持续性霾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环流形势,较低的风速是维持霾天气的重要因素;相对湿度的近地层直减率越高,近地层空气越潮湿越容易导致霾的发生;垂直上升运动减弱会抑制颗粒物向上扩散;温度平流较小、逆温层和均温层均利于近地面污染物的积累。后向轨迹模拟显示,此次霾过程,除了南京本地的污染源导致的污染物浓度上升外,北方冬季供暖产生的污染物的长距离输送也是本次南京市的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之一。
宋子祎钱小立康娜胡康邓发荣
关键词:气象条件
长三角地区冬季霾污染过程分析
针对长三角地区2015年和2016年12月两个月中的4次污染过程,通过对污染型气溶胶的来源以及气溶胶所含有的粒子直径大小进行分类分析,讨论不同粒径大小粒子对污染地区颗粒物污染的发生和发展带来的影响。
邓发荣康娜胡康Kanike Raghavendra Kumar蒋永成
关键词:MODISPM2.5AOD
南京市两次秋季污染过程及成因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为探究南京秋季污染过程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利用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传感器获得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波长指数(Angstrom Exponent)、火点数据及CALIPSO(Cloud-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s)卫星数据和来自NECP、MICAPS的温度、相对湿度、风向风速等常规气象要素数据,对南京2015年10月、2016年9月两次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次污染过程的AE412-470值(埃斯特朗波长指数α)均高于1,由此判断两次污染均以人为排放产生的细粒子为主.但2015年10月的AE412-470值明显低于2016年9月,说明在2015年10月污染过程中粗粒子所占比重高于2016年9月.结合对后向轨迹的分析发现,南京地区2015年10月污染天气的发生还受长距离输送的影响,污染源主要为来自内蒙古、山西等地的污染型沙尘粒子.研究还发现,较高的相对湿度、较低的地表风速、低混合层高度及贴地逆温等气象条件会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稀释而累积在南京地区,造成该区域在秋季出现较严重的污染天气.
黄晶卜令兵胡康Kanike Raghavendra Kumar
关键词:污染天气气象要素
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过程分析被引量:23
2018年
针对2015年和2016年12月2个月的4次污染过程,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Terra卫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Angstrom波长指数(AE)气溶胶数据,并结合PM_(2.5)和PM_(10)的浓度以及比值变化分析,发现以PM_(2.5)为代表的人为因素产生的细颗粒物是造成研究地区污染发生的重要因素.并且利用MODIS火点数据以及美国海军气溶胶分析与预测系统(NAAPS)模拟分析污染物成分,发现2015年12月12~16日和19~27日2次污染都以人为因素产生的细粒子污染物为主,沙尘以及生物质燃烧产生的烟粒对研究地区影响较小.2016年12月6~10日和15~18日2次污染过程产生的原因不同,利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分析发现6~10日污染天气的产生主要是由西北方向含有大量沙尘粒子气流以及南方生物质燃烧产生的大量烟粒共同输送到研究地区,加之研究地区大量人为污染细粒子的产生,导致了此次混合型污染天气发生.15~18日污染过程与2015年2次污染过程相似,主要原因都在于人为因素产生的细颗粒污染物的影响,沙尘以及烟粒对污染过程起到了加剧的作用.
邓发荣康娜Kanike Raghavendra Kumar胡康蒋永成于兴娜
关键词:MODISPM2.5AOD
2015年10月南京霾污染过程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为探讨南京秋季霾污染过程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太阳光度计观测霾污染发生天气下AOD(aerosol optical depth,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计算AE440-1020(ngstr9m Exponent,波长指数)以及a2(光谱曲率),结合CALIPSO(Cloud-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s)卫星气溶胶组分分析以及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火点数据,对2015年10月南京霾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10月出现的两次霾污染过程期间南京地区AE440-1020均高于1.0并且a2呈负值,其中10月16日AQI达到峰值(201),AOD500达1.51,AE440-1020达1.37,a2达-0.77;这两次较为严重的霾污染过程均主要由人为因素(工业污染、城市建设、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排放等)产生的细粒子所致.后向轨迹分析发现,2015年10月16日南京地区霾污染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型污染,同时受长距离输送影响,大量携带人为因素产生的细粒子以及少量沙尘等污染物的空气团途经内蒙古、山东等地到达南京,加剧了当日的污染程度;2015年10月23日南京地区霾污染天气的发生则主要受长距离输送影响,同时也受到区域型污染影响,加剧了当日的污染程度.研究显示,在稳定的气象条件下,较高的相对湿度、较低的地表风速、低混合层高度以及贴地逆温的出现是诱发霾污染天气产生的有利气象条件.
康娜胡康Kanike Raghavendra Kumar曹晓云邓发荣
关键词:太阳光度计AOD气象条件
南京秋冬季2次霾污染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针对2013年12月和2014年12月南京地区秋冬季的2次典型霾污染过程,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对这2次霾发生前后以及发生期间的天气环境、天气条件进行观测、分析。该文还通过HYSPLIT-4观察2次污染气团的来源,并利用CALIPSO分析2次污染期间气溶胶组分,发现由南京及周边地区形成、并在局地停留发展壮大的污染气团容易形成重大霾污染事件,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当地的工厂、交通、建筑等;由北方携带大量污染物的气团入侵到南京地区,容易造成南京的霾污染天气,并且污染物组分以灰尘、污染性灰尘为主。由于天气条件的不同,2次污染发生期间的污染程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通过文章研究,发现稳定的气象条件容易发生霾天气,特别是当近地层风速较弱、混合层高度低、出现强逆温以及产生弱上升运动时,容易发生严重性霾污染天气。研究还发现各气象要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霾污染程度的变化。
胡康康娜Kanike Raghavendra Kumar
关键词:逆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