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甜甜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关节炎
  • 3篇细胞
  • 3篇类风湿
  • 3篇风湿
  • 2篇大细胞
  • 2篇性关节炎
  • 2篇炎症
  • 2篇菌群
  • 2篇类风湿关节炎
  • 2篇关节
  • 2篇肥大
  • 2篇肥大细胞
  • 2篇风湿关节炎
  • 2篇MIRNA
  • 2篇肠道
  • 2篇肠道菌群
  • 1篇单体化合物
  • 1篇调控元件
  • 1篇多酚
  • 1篇多酚类

机构

  • 9篇三峡大学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作者

  • 9篇董甜甜
  • 8篇李世刚
  • 4篇柳蔚
  • 2篇喻玲玲
  • 1篇唐和斌
  • 1篇郑倩倩
  • 1篇陈先勇

传媒

  • 3篇生命的化学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由肠道菌群变化研究资木瓜总苷对K/BxN小鼠血清转移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2
2020年
为探究肠道菌群改变与RA发生的联系及资木瓜总苷(total saponins of Chaenomelesspeciosa,TSCS)通过其变化对RA的治疗作用,建立K/BxN小鼠血清转移性关节炎模型,ELISA检测关节组织炎性因子水平;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小鼠粪便进行16S rRNA V3-V4区测序,利用GraphPad Prism 6.01软件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差异、丰度变化及其与小鼠关节组织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显示,TSCS能有效缓解关节炎小鼠踝关节肿胀程度并降低关节局部炎性因子水平;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度降低,TSCS组、肥大细胞缺乏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增高;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梭菌ⅩⅣa(ClostridiumⅩⅣa)、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毛螺菌(Lachnospiracea_incertae_sedis)与炎性因子水平改变有显著相关性。由此,肠道菌群失调或可诱导关节组织炎性因子水平增高,引起疾病的发生,而TSCS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调节肠道菌群丰度起治疗关节炎的作用。
闫梦真余婕董甜甜周婷婷陈桂婷李世刚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
资木瓜中莽草酸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及抗炎作用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资木瓜总提物中莽草酸(Shikimic acid,SA)对C48/80(Compound 48/80)刺激大鼠腹腔肥大细胞(Rat peritoneal mast cells,RPMC)脱颗粒的影响及抗炎作用。方法:HPLC法进行资木瓜总提物中莽草酸成分的定性分析;采用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TB)、免疫组化及电镜法进行RPMC鉴定;CCK-8法检测各浓度组RPMC细胞的增殖情况;底物法检测β-己糖苷酶的释放率;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组胺的含量。结果:SA在0~90μg/ml时,对RPMC生长无显著影响;与阳性对照组比较,SA能有效抑制β-己糖苷酶的释放和抑制组胺的分泌。结论:SA通过抑制C48/80刺激的RPMC脱颗粒而抑制炎症介质组胺的释放,进而发挥抗炎作用。
郑倩倩董甜甜李世刚柳蔚喻玲玲陈先勇王金龄
关键词:资木瓜莽草酸组胺
外泌体及miRNA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被引量:1
2019年
外泌体(exosome)是直径为30~100nm的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盘状囊泡,其内含物有多种蛋白质和复杂的DNA和RNA片段。生物体内大多数细胞都可以分泌外泌体。外泌体在细胞内与细胞膜融合后再释放到细胞外。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外泌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研究已被广泛认可,并且认为外泌体有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标志和靶向药物载体的可能性。外泌体内包含多种miRNA,其携带的miRNA含有丰富的遗传信息,可通过外泌体在细胞间的通讯将这些遗传信息在其他细胞表达。本综述讨论了外泌体的形成机制以及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miRNA在外泌体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机制。
陈桂婷董甜甜余婕闫梦真周婷婷李世刚
关键词:外泌体类风湿性关节炎MIRNA
miRNA-126对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
2018年
miRNA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非编码RNA,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转录后基因调控元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miRNA-126被认为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对多种肿瘤的增殖、迁移、侵袭及预后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文主要对miRNA-126在肿瘤方面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邓晓卓董甜甜喻玲玲刘习建陈静文
关键词:调控元件肿瘤
天然药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被引量:1
2019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环境、遗传背景以及代谢应激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多因素疾病。所涉及到的机制复杂,目前已经证实的治疗NAFLD最有效的方法是,饮食干预和锻炼以减轻体重,尚未有专门用于治疗NAFLD的药物。大量的体内外实验证实,多种天然药物可以通过各种机制来干预NAFLD,且疗效显著。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常用天然药物防治NAFLD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的新药研发提供信息。
余婕董甜甜闫梦真陈桂婷周婷婷李世刚
关键词:天然药物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肝病
天然单体化合物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肥大细胞脱颗粒在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脱颗粒途径来治疗相关疾病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植物中存在多种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多酚类单体成分,通过分析总结植物多酚类单体化合物在抗炎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余婕董甜甜闫梦真陈桂婷周婷婷李世刚柳蔚
关键词:肥大细胞脱颗粒炎症性疾病
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9年
肠道菌群大多与宿主共生进化,菌群结构、数量恒定形成稳态,能有效预防有害病菌的入侵和炎性疾病的发生。目前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联,包括2型糖尿病、肥胖症、肝硬化、结直肠癌和类风湿关节炎。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是影响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发病的环境因素,其中涉及的机制有肠道菌群-黏膜稳态的失衡,其不利于肠道适应性免疫的形成,使得免疫系统不能识别常驻菌与致病菌,引起黏膜紊乱;另一种机制是肠道菌群失调激活免疫因子,引起全身免疫反应。由此可见,肠道菌群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既有肠道黏膜与菌群的局部调节,也有全身性免疫因子的共同参与。本文主要对肠道菌群失调诱导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予以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关节炎早期预防及病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闫梦真余婕董甜甜陈桂婷周婷婷李世刚
关键词: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反应
肥大细胞在小鼠佐剂性关节炎疼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的小鼠佐剂性关节炎(AA)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AA模型组(model组)、AA模型+色甘酸钠(CS)组(CS组)和AA模型+肥大细胞缺失组(W-4Bao组)。每组6只小鼠,前3组均为健康雌性C57BL/6小鼠,W-4Bao组为肥大细胞缺乏的KitW-4Bao小鼠。除control组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小鼠右后足底皮下注射CFA构建慢性AA疼痛模型;CS组于致炎1 d后开始腹腔注射CS(20 mg/kg),其它各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14 d。分别于致炎第0、1、3、7、10和14天测量小鼠足掌厚度、机械刺激缩爪反应阈值(PWT)和热刺激缩爪反应潜伏期(PWL)。14 d后获取各组小鼠踝关节组织,组织切片进行HE和甲苯胺蓝染色,ELISA法检测踝关节组织中组胺(histamine)、类胰蛋白酶(tryptase)、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浓度。结果:小鼠致炎1 d后,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小鼠右后足炎症表现明显,PWT和PWL显著降低(P<0.05),踝关节组织中肥大细胞和脱颗粒肥大细胞数量以及histamine、tryptase、SP和CGRP的浓度显著增加(P<0.05);与model组相比,CS组和W-4Bao组小鼠痛觉过敏减轻,细胞因子与神经肽的释放显著减少(P<0.05)。结论:肥大细胞的活化促进小鼠AA疼痛发生,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神经肽和相关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董甜甜王金龄李世刚柳蔚闫梦真余婕陈桂婷周婷婷
关键词:肥大细胞关节炎疼痛色甘酸钠神经肽炎症因子
小鼠背根神经节神经细胞的原代培养新方法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便、高纯度的小鼠背根神经节神经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案。方法取6~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的背根神经节,使用Ⅰ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获取背根神经节神经细胞,采用小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并测定细胞纯度。结果培养的原代神经细胞生长良好,纯度可达90%,用含有神经生长因子(NGF)的DMEM培养基培养,存活时间可达60 d。结论该方案简单稳定,可培养出大量高纯度的神经细胞,为深入研究神经细胞提供了可靠的模型。
董甜甜李世刚唐和斌柳蔚王金龄闫梦真余婕
关键词:小鼠背根神经节神经细胞原代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