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福全

作品数:4 被引量:48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2篇胸腰椎
  • 2篇压缩性
  • 2篇腰椎
  • 2篇椎体
  • 2篇椎体成形
  • 2篇椎体成形术
  • 2篇复位
  • 2篇成形术
  • 1篇胸腰椎体
  • 1篇胸腰椎体骨折
  • 1篇胸腰椎压缩
  • 1篇胸腰椎压缩性
  • 1篇胸腰椎压缩性...
  • 1篇压缩性骨折
  • 1篇腰椎体
  • 1篇腰椎压缩性
  • 1篇腰椎压缩性骨...
  • 1篇入路
  • 1篇上入路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刘福全
  • 3篇张德光
  • 2篇陈亮
  • 2篇崔志刚

传媒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创伤与急危重...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VCF患者120例,其中94例随访至少1年,根据选用的手术方式分为PVP组(46例)与PKP组(48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36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临床疗效,测量手术前后椎体前柱高度(AH)、椎体后柱高度(PH)及脊柱后凸Cobb角3项影像学评价指标,同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每椎体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平均用量在PVP组中为(3.3±1.3)mL,在PKP组为(4.4±0.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平均分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PKP组SF-36评分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和一般健康状况这3个维度均高于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AH、PH及Cobb角改善水平优于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患者骨水泥渗漏入邻近椎间盘发生率及新的椎体骨折发生率均高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骨水泥渗漏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均未出现神经症状。结论 PVP和PKP均可有效缓解VCF患者的疼痛,且PKP对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效果及对AH的恢复效果优于PVP。
崔志刚张德光刘福全
关键词:椎体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0
2017年
目的研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结合体位复位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14年2月到2017年2月共150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5例。观察组应用PVP结合体位复位治疗,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67%;对照组总有效率96%。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椎体前缘和后缘压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VAS评分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结合体位复位和PKP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具有良好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PKP对椎体高度的恢复作用更为显著,而PVP适应证更广,操作更简便,价格较低。
崔志刚张德光刘福全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脊柱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突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Ⅱ、Ⅲ型尺骨冠突骨折手术效果。方法:自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采用肘前内侧切口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治疗尺骨冠突骨折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35岁-59岁,平均44.2岁。...
任占国刘福全陈亮
关键词:尺骨冠突骨折内固定肘关节功能
不同入路手术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收治的104例胫骨平台骨折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不同入路方式分为前内+前外侧组(n=34)、前内+前外+后外侧组(n=36)及后内侧+外侧腓骨头上入路组(n=34)。比较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并在随访第3、6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美国纽约外科医院(HSS)评分。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与前内+前外侧组和前内+前外+后外侧组比较,后内侧+外侧腓骨头上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更低,手术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内侧+外侧腓骨头上入路组手术后第3、6个月HSS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内侧+外侧腓骨头上入路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前内+前外侧、前内+前外+后外侧入路方式比较,后内侧+外侧腓骨头上入路手术的术中出血量较低,手术时间较短,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快,疗效佳且安全性较高。
陈亮张德光陈小光刘福全任占国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后外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