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儿童
  • 3篇病理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学
  • 2篇临床病理学观...
  • 2篇淋巴
  • 2篇病理学
  • 2篇病理学观察
  • 1篇性疾病
  • 1篇阳性
  • 1篇婴儿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原位杂交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增殖
  • 1篇增殖性
  • 1篇增殖性疾病
  • 1篇诊治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5篇邓志娟
  • 2篇何乐健
  • 2篇王琳
  • 1篇陈天明
  • 1篇冯雪莉
  • 1篇孙骇浪
  • 1篇刘钢
  • 1篇刘秀云
  • 1篇姚瑶
  • 1篇段晓岷
  • 1篇胡冰
  • 1篇赵凤毛
  • 1篇徐保平
  • 1篇李绍英
  • 1篇胡惠丽
  • 1篇陈荷英
  • 1篇冀园琦
  • 1篇孙记航
  • 1篇熊焰
  • 1篇张楠

传媒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儿童卵巢淋巴瘤六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2019年
目的探讨儿童卵巢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2002年至2014年6例儿童卵巢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荧光原位杂交及随访信息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女性,发病年龄3~6岁。5例为Burkitt淋巴瘤,1例为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5例Burkitt淋巴瘤中2例EBER原位杂交阳性,5例均存在CMYC基因断裂,其中4例发生CMYC/IgH融合(80%),均未检测到bcl-2及bcl-6的断裂易位,CMYC、bcl-2及bcl-6拷贝数未见异常。3例随访35~72个月,均无病存活。结论儿童卵巢淋巴瘤罕见,临床表现不特异,诊断依赖于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预后较好,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邓志娟贾超张朦王琳何乐健
关键词:BURKITT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病理学观察荧光原位杂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急性间质性肺炎2例被引量:3
2020年
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诊断的2例急性间质性肺炎(AIP)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及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例1,女,8岁4个月;例2,男,1岁11个月。2例患儿均以"咳嗽、气促20 d"为主诉入院,病初有一过性低热,于院外分别按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治疗,效果不佳。入院查体均可见呼吸促,三凹征(+),口唇、指/趾端发绀,未见杵状指,无啰音。心腹及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均存在低氧血症,二氧化碳分压正常。病原学检查、自身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均为阴性。肺高分辨CT(HRCT)提示双肺透光度减低,以下肺为著,弥散磨玻璃影,实变以及受牵拉的支气管。肺组织病理表现为弥散性肺泡损伤,可见肺泡间隔增厚,肺泡腔内可见纤维样组织。病例1可见透明膜形成。2例患儿均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例1应用鼻导管吸氧,例2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呼吸支持,均存活,随访2例患儿激素应用逐渐减停,疗程分别为8个月和1年,肺内病变基本吸收。
姚瑶熊焰段晓岷冯雪莉邓志娟刘秀云徐保平
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儿童
婴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诊治体会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婴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神经节细胞胶质瘤(DIA/DIG)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5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例DIA/DIG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为2~19个月。其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大脑半球浅表部位结节状强化灶,囊变多见。肿瘤体积较大,可累及多个脑叶,其中额、顶叶多见。病理学检查显示肿瘤呈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上皮双向分化,GFAP(+),S-100(+),Vimentin(+),且Ki-67(+)比例常较低。6例患儿均行一期肿瘤切除。1例术后行硬膜下积液外引流术和分流手术;2例术后仅行硬膜下积液外引流术。随访时间为1-9年。结果6例DIA/DIG患儿(均为WHOI级)均达到肿瘤全切除。3例未行硬膜下积液外引流或分流手术的患儿预后良好,除一过性肌力下降外,未出现其他神经功能障碍和癫痫。3例行二期硬膜下积液外引流或分流手术的患儿中,1例预后良好,1例存在神经功能障碍,1例因感染而死亡。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播散转移及复发。结论DIA/DIG是一类罕见的颅内肿瘤,发病时多〈2岁。肿瘤多累及额叶和顶叶,通常巨大而表浅。影像学方面有其特征性表现。根据其典型病理学表现可确诊。行肿瘤全切除后预后常较理想。
赵凤毛冀园琦孙骇浪徐佳童邓志娟孙记航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疾病特征
儿童分枝杆菌梭形细胞假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2021年
目的探讨儿童分枝杆菌梭形细胞假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例分枝杆菌梭形细胞假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特殊染色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儿均为男性,就诊年龄分别为11个月及1岁10个月,但发病年龄均在4个月左右,慢性病程,发病部位分别为淋巴结及皮肤,第1例患儿伴间断发热4个月余,第2例患儿不伴发热,均在外院接受抗感染治疗但无明显效果,于外院行肿块切除术,病理组织学形态均为大量增生的梭形细胞,伴背景炎性细胞浸润,增生梭形细胞形态温和,无明显异型,未见核分裂象,核呈泡状,部分见细小核仁,胞质丰富、粉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增生的梭形细胞呈CD68弥漫强阳性表达,Ki-67阳性指数低。抗酸染色在增生的梭形细胞胞质内见大量抗酸杆菌。第1例患儿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门淋巴结进行性肿大,继而出现梗阻性黄疸,且存在全身播散病变而放弃治疗,并失访;第2例患儿术后10 d原发部位复发,且逐渐出现其他部位皮肤结节和浅表淋巴结肿大,皮肤组织活检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显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给予联合抗结核治疗11 d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儿童分枝杆菌梭形细胞假瘤是非常罕见的良性病变,以分枝杆菌感染导致梭形组织细胞增生为特点,抗酸染色找到大量抗酸杆菌是确诊方法。
张楠邓志娟王琳何乐健
关键词:儿童分枝杆菌感染
EB病毒阳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13例临床与病理特征被引量:9
2018年
的探讨儿童EB病毒阳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LPD)的临床表现、病毒学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和临床转归。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3例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儿童EBV+LPD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病例总结。结果13例患儿中,男5例、女8例。中位年龄6.0岁(范围1.3-15.0岁)。从发病到诊断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1-24个月)。13例均有发热,9例肝脾淋巴结肿大,4例仅有淋巴结肿大;7例外周血细胞降低,7例肺受累,3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3例心脏受累,3例肠道受累,2例皮肤受累,腹部包块1例。13例均行全血EB病毒-DNA检查,拷贝数1×108/L-1×1011/L。病理学检查:6例为淋巴结病理,2例为皮肤病理,肺、回肠黏膜、肝脏、腹腔肿物、骨髓组织病理各1例;13例中9例为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T-LPD),2例为种痘样水疱病(HV),2例为EB病毒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EBV+ DLBCL)。对13例患儿分别随访至出院后2 d-65个月,9例系统性EBV+T-LPD,其中1例短期内死亡,1例进展为T细胞淋巴瘤死亡,2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痊愈,1例行噬血细胞综合征2004方案化疗后痊愈,4例病情尚稳定;2例HV患儿1例发展为种HV样淋巴瘤死亡,另外1例仍有症状;2例EBV+ DLBCL,1例出院后短期死亡,1例化疗后病情稳定。结论儿童EBV+LPD常见表现为慢性反复发热、淋巴结、肝脾肿大,另外可累及肺、中枢神经系统、肠道、皮肤等脏器;对于慢性反复不明原因发热伴有淋巴结和(或)肝脾肿大的,伴全血EB病毒-DNA载量持续显著增高时,应警惕EBV+LPD,尽早行增殖病灶组织活检明确诊断;本病预后差,部分进展为淋巴瘤,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有效。
陈天明邓志娟胡冰胡惠丽陈荷英李绍英刘钢
关键词:疱疹病毒4型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