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翠翠

作品数:4 被引量:5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社交
  • 2篇社交网
  • 2篇社交网络
  • 2篇网络
  • 2篇借贷
  • 1篇多属性群决策
  • 1篇信息不对称
  • 1篇信用
  • 1篇信用风险
  • 1篇直觉模糊
  • 1篇直觉模糊数
  • 1篇人人
  • 1篇软信息
  • 1篇偏好
  • 1篇区间直觉模糊
  • 1篇区间直觉模糊...
  • 1篇群决策
  • 1篇熵权
  • 1篇熵权法
  • 1篇网络互动

机构

  • 4篇中南大学
  • 3篇湖南商学院
  • 1篇湖南工商大学

作者

  • 4篇赵翠翠
  • 3篇陈晓红
  • 3篇杨立

传媒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 1篇中国管理科学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南方金融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访问深度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投资风险偏好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基于风险认知与风险偏好理论,利用一个P2P网络借贷平台中独特的用户行为轨迹追踪数据集,以投资人网站访问深度作为网络互动程度的代理,以选择投资不同风险属性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作为投资偏好的表现,考虑投资人投资前的相对风险偏好系数和期望收益率,实证研究访问深度与投资风险偏好之间关系及其在不同群体中的异质性。研究发现:(1)访问深度越深,投资人越偏好于选择投资低风险的金融产品;(2)IV Probit估计结果进一步表明,访问深度每增加一单位,投资人选择高风险金融产品的概率下降5.18%;(3)访问深度对投资风险偏好的影响在不同性别、资产特征、账户特征和历史投资特征的群体中均存在异质性。本文研究可应用于智能投资顾问领域,研究结论对于引导投资人合理投资,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促进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陈晓红赖俊彬赵翠翠赵翠翠
关键词:网络互动互联网金融风险偏好
P2P网络借贷救急不救穷?——基于“人人贷”的经验证据被引量:2
2019年
由于P2P网络借贷市场上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投资者往往只能获取关于借款人较为有限的信息,这使得即使是无法核实真实性的"软信息",也成为投资者判断借款人信用风险水平和道德风险水平的重要依据。为验证借款人客观"硬信息"和主观"软信息"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采用"人人贷"网络借贷平台2010年10月至2016年11月的42万条交易数据,整理、归纳借款人的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后,实证分析借款人主观上的"急"和客观上的"穷"两个因素对借款成功率和借款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借款人"急"和"穷"的特征会降低借款成功率,并提高其借款成本。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提高网络借贷的融资效率、投资者的风险辨别能力,完善对网络借贷行业发展的配套支持政策,促进P2P网络借贷稳健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引导P2P网络借贷投资者加强对借款人主观信息的甄别;第二,推动P2P网络借贷平台加强对借款人信息披露的管理;第三,监管当局要加强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推动建立P2P网络借贷信息共享机制。
张顺赵翠翠杨立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软信息违约风险
基于社交网络的P2P借贷信用风险缓释机制研究被引量:28
2018年
本文以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为基础,建立信息不对称的理论模型,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分析P2P借贷信用风险成因,讨论社交网络缓解信用风险的机制及其作用条件。研究表明,引入社交网络后,社交网络的事前信息获取机制、事中连带责任机制和事后违约约束机制构成社交网络独特的信用风险缓释机制。连带责任、动态激励、监督强度、违约约束制裁大小、违约约束强度以及对社交信息的挖掘是决定社交网络风险缓释水平的重要因素。当社交网络信息可以实现借款人风险甄别或借款人社交账户可作为充足“虚拟抵押品”时,社交软信息可有效缓解征信不完善导致的事前逆向选择;引入社交朋友关系后,连带责任带来的隐性契约有效缓解缺乏监督机制导致的事中道德风险;社交网络的社会制裁可有效缓解缺乏违约约束导致的事后道德风险,尤其配合停贷威胁的动态激励时其风险缓释作用更为显著。拆解社交网络如何对信用风险产生影响的“理论黑箱”,提出了社交网络信用风险缓释机制的理论框架,为如何运用社交网络进行风险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杨立赵翠翠赵翠翠
关键词: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社交网络
基于区间直觉模糊数的群决策模型及其在社交网络中应用被引量:17
2017年
基于经典熵方法的局限,提出一个新的区间直觉模糊熵计算方法.考虑社交网络数据高度动态及非结构化的特性,引入区间直觉模糊思想,创新性地将社交网络用户影响力量化评价转化为模糊多属性群决策问题,提出基于区间直觉模糊数的用户影响力动态评价模型.该模型对用户影响力进行多层次分解,建立模糊情境下的指标体系,以区间数描述用户数据,同时引入时间维度考察数据的动态差异,采用新的熵方法计算模糊熵,设计主客观相结合的熵权确定方法,从而对用户影响力进行量化分析.克服了主观赋权的局限,提供了社交网络量化评价的新思路,拓展了区间直觉模糊群决策方法的应用.最后,应用该模型对新浪微博用户进行影响力动态评价,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陈晓红赵翠翠杨立
关键词:多属性群决策熵权法社交网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