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玉衡

作品数:10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成矿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3篇矿床
  • 2篇碳酸
  • 2篇稀土矿
  • 2篇稀土矿床
  • 2篇流体
  • 2篇金矿
  • 2篇矿带
  • 1篇等离子体质谱
  • 1篇等离子体质谱...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电感耦合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 1篇电子探针

机构

  • 10篇桂林理工大学
  • 6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河北省区域地...

作者

  • 10篇贾玉衡
  • 6篇刘琰
  • 2篇陈远荣
  • 2篇钱建平
  • 2篇田洪林
  • 1篇陈超
  • 1篇张其超
  • 1篇李自静
  • 1篇郭东旭
  • 1篇徐磊
  • 1篇唐专武
  • 1篇赵海璇
  • 1篇邓发亮
  • 1篇郭志超
  • 1篇张付胜
  • 1篇陈丽菲

传媒

  • 3篇岩石学报
  • 2篇岩矿测试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中国锰业
  • 1篇矿产与地质
  • 1篇矿床地质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且末碧玉矿的成因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以往勘察和研究显示,在新疆和田及其附近地区主要出现与大理岩相关的软玉(和田玉)矿床,而与蛇纹岩有关的软玉(碧玉)矿床尚未有明确报道。笔者通过两年多的野外勘察和室内实验分析,新近在且末县阿尔金断裂附近发现一定规模可开采的碧玉矿床,对其中碧玉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电子探针、氧同位素和成矿年龄等方面的研究。岩相学研究显示其主要组成矿物是阳起石和透闪石,全岩的Mg/(Mg+Fe^(2+))=0.83~0.89,Cr_2O_3=0.08%~1.65%,Ni O=0.14%~0.22%,δ^(18)O=15.2‰~15.4‰,经与世界上已发现的碧玉矿床进行对比并结合野外观察,确定该矿床是一种与蛇纹岩有关的碧玉矿床。蚀变闪长岩(δ^(18)O=14.3‰~14.7‰)、大理岩围岩(δ^(18)O=15.2‰~15.9‰)和透闪石(δ^(18)O=15.3‰)具有相似的氧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很可能经历了同样的流体蚀变作用。根据蚀变闪长岩(Cr=107×10^(-6)~155×10^(-6),Ni=53.5×10^(-6)~85.8×10^(-6))和大理岩(Cr=2 036×10^(-6)~2 415×10^(-6),Ni=1 403×10^(-6)~1 933×10^(-6))中的Cr、Ni元素含量判断,碧玉中大量的Cr(867×10^(-6)~2 418×10^(-6))和Ni(960×10^(-6)~1 662×10^(-6))很可能来自于蛇纹岩中的流体。对碧玉的主要围岩蚀变闪长岩进行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试结果分别为267±14 Ma(n=5)和272±14 Ma(n=6),与碧玉密切共生的黑云母的Ar-Ar坪年龄为260.6±1.5 Ma。鉴于蚀变闪长岩的形成时代与黑云母年龄数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花岗岩、大理岩和碧玉的氧同位素值接近,同时碧玉的Cr、Ni元素含量较高,因此推断碧玉的物质来源很可能是蚀变闪长岩和大理岩,而成矿流体是由蚀变闪长岩中的岩浆水、蛇纹岩中活化的流体和大气降水组成。
贾玉衡刘喜锋刘琰张其超张勇李自静
关键词:碧玉蛇绿岩和田玉
川西冕宁-德昌稀土矿带霓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8
2019年
霓长岩化作用是指碳酸岩(或碱性岩)流体对围岩的交代蚀变,它是碳酸岩型稀土(REE)矿床常见的蚀变类型,其所形成的岩石即为霓长岩。对霓长岩的深入研究可以鉴别碳酸岩体的存在,厘定碳酸岩岩浆(或流体)的地球化学性质及源区特征,这对于找寻碳酸岩相关的矿产资源(尤其是REE)以及剖析矿床成因机制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川西冕宁-德昌稀土矿带是中国最重要的轻稀土矿带之一,包括牦牛坪超大型、大陆槽大型、木落寨和里庄中小型REE矿床以及一系列矿点。REE矿化与碳酸岩-碱性岩杂岩体密切相关,受一系列新生代走滑断裂的控制。该矿带广泛发育霓长岩化蚀变带,尤以大陆槽及里庄矿床为显著。岩相学分析表明,大陆槽和里庄霓长岩中的矿物多呈他形粒状结构,主要由长石、黑云母、霓辉石以及少量副矿物组成;主微量元素分析表明,霓长岩的碱质(K_2O+Na_2O)、MgO、Fe_2O_3T含量较高,且富集REE、Sr、Ba等微量元素;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霓长岩中的霓辉石Fe OT含量较高,长石Na_2O及K_2O含量较高,Ca O含量极低。An-Ab-Or三角图解显示长石主要为透长石和钠长石,属碱性长石系列;黑云母的地球化学成分图解表明云母的成因类型为交代型且具有相对富镁、贫铁等特征,属镁质黑云母。霓长岩化作用的交代流体含有较高的CO_2组分,且富含碱质、Mg、Fe及REE、Sr、Ba等元素。对比霓长岩与原岩的主微量元素发现:相比于正长岩原岩,在主量元素中,霓长岩的Fe、Mg、Ca等元素含量增加,Si、Al等元素含量降低;微量元素中,霓长岩的REE及Sr、Ba等元素显著增加。这意味着交代流体含有的Fe_2O_3T、MgO、CaO等组分在霓长岩化过程中被带进了围岩,而SiO_2和Al_2O_3等从围岩中被逐出。大陆槽及里庄矿区发育的角砾岩指示了矿区曾经历过频繁的角砾岩化事件,这提高了霓长岩作用的强度,并且为矿脉�
舒小超刘琰李德良贾玉衡
关键词:蚀变作用
川西冕宁木落寨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流体演化对成矿的制约:来自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的证据被引量:4
2019年
木落寨稀土矿床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扬子克拉通西南缘,属于典型的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与其他成矿过程复杂的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相比,该矿床具有完整而连续的流体演化过程,且几乎不受热液蚀变和后期构造-岩浆事件的影响,因此是研究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成矿过程的理想对象。本次研究结合详细的1∶5000矿区岩性-构造-蚀变-矿化野外地质调查和流体包裹体研究,将矿床形成过程划分为三期,即岩浆期、热液期和表生期。热液期作为主要的成矿期,又可细分为热液早阶段、热液中阶段和热液晚阶段三个阶段。对热液不同阶段的重晶石、萤石、石英和氟碳铈矿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主要分为以下6类:(1)熔体(M类)包裹体;(2)熔流包裹体;(3)富CO_2包裹体(WC类);(4)含子矿物富CO_2包裹体(SC类);(5)含子矿物水溶液三相包裹体(S类);(6)气液两相包裹体(W类)。热液早阶段为岩浆-热液过渡阶段,以粗粒萤石和重晶石为特征,发育熔融和熔流包裹体,指示成矿流体来自岩浆出溶。WC、SC和S类包裹体主要在热液中阶段石英和萤石中而W类包裹体大部分存在于热液晚阶段氟碳铈矿中。WC类包裹体具有不同的CO_2充填度,表明热液中阶段成矿流体发生不混溶作用。结合WC类包裹体端元组成的显微测温结果和等容线法,模拟计算出不混溶作用发生的温度为280~320℃之间,压力为120~180MPa,盐度范围较大,为2. 4%~42. 4%Na Cleqv。热液成矿期晚阶段氟碳铈矿中的W类包裹体具有稳定的气液比,说明成矿环境较均匀,其测温结果显示大规模稀土矿化主要发生在200~260℃之间,压力<200bars,盐度为6. 5%~11. 2%Na Cleqv。激光拉曼结果显示SC和S类包裹体中的子晶主要为重晶石、天青石和无水芒硝等硫酸盐,指示成矿流体富集Na^+、Ca^(2+)、K^+、Sr^(2+)、Ba^(2+)、SO_4^(2-)、F^-和Cl^-离子。成矿流体δD和δ^(18)O同位素组成分�
郑旭刘琰欧阳怀付浩邦贾玉衡丁岩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
中国南方碳酸盐岩系层滑断裂控矿和成矿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碳酸盐岩系层滑断裂在中国南方古生代地层中广泛分布,是一种重要的控矿和成矿构造。厘定碳酸盐岩系层滑断裂的基本类型、形成机理和控矿作用对相关矿床的找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层滑断裂所属含矿岩系的岩性组合、构造样式及其与主干断裂的相互关系,初步将层滑断裂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即碳酸盐岩与泥页岩界面+层滑断裂复合型,平行不整合面+层滑断裂复合型,逆冲推覆构造台阶式断层断坡+断坪复合型和陡倾斜主干断层+旁侧缓倾斜层滑断裂复合型,分别总结了不同类型层滑断裂的控矿特征,并列举其典型的矿床实例,讨论了层滑断裂的控矿作用和成矿作用,将层滑断裂的形成过程归纳为层间滑动、层滑断层、叠加断层3个阶段。
钱建平吴正鹏唐专武徐磊贾玉衡
关键词:碳酸盐岩控矿作用成矿作用
川西木落寨稀土矿床年代学、地球化学与成矿特征被引量:4
2019年
木落寨矿床位于川西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的北部,郑家梁子矿段是该矿床的主要成矿段。野外勘查发现,郑家梁子矿段主要的赋矿岩石是大理岩,其中发育的张性断裂充填大量矿脉,与矿带中其他矿床以正长岩为赋矿围岩的特征明显不同,而大理岩是否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尚不清楚。为进一步明确大理岩、正长岩和稀土物质来源之间的关系,文章对相关岩石和矿石进行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正长岩全岩稀土元素含量为1211×10^-6~2974×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近矿蚀变大理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整体呈右倾,稀土元素总量为1131×10^-6~1935×10^-6,而远矿新鲜大理岩稀土元素总量为8.20×10^-6~8.69×10^-6,由此可见,大理岩很可能不是稀土物质的主要来源。新鲜大理岩的δ^13CV-PDB变化范围为1.3‰~1.6‰,δ^18OV-SMOW介于23.2‰~23.7‰之间,显示其是海相碳酸盐岩变质的产物,蚀变大理岩的δ^13CV-PDB变化范围为0.4‰~0.7‰,δ^18OV-SMOW介于15.7‰~16‰之间,显示其受热液蚀变影响,并经历碳酸盐的溶解作用。新鲜大理岩与蚀变大理岩的δ^13CV-PDB值变化较小(0.4‰~1.6‰),说明这2种大理岩为同源,近矿大理岩可能只是碳酸盐岩溶解蚀变的产物。矿脉中的方解石δ^13CV-PDB变化范围为-4.6‰^-4.7‰,δ^18OV-SMOW介于11.8‰~12.5‰之间,显示出碳酸岩岩浆经历低温蚀变的过程,证明矿脉与大理岩没有明显物质来源关系。矿石中氟碳铈矿的206Pb/204Pb、207Pb/204Pb与208Pb/204Pb分别为18.3143~18.3629、15.6243~15.6349和38.6197~38.7309,正长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8.3233~18.3568,15.6298~15.6360和38.6664~38.6880。正长岩和氟碳铈矿的铅同位素特征一致,显示稀土的物质来源很可能是正长岩或隐伏的碳酸岩。本次研究选取典型矿石中与氟碳铈矿密切共生的金云母进行Ar-Ar同位素定年
付浩邦刘琰郑旭贾玉衡丁岩
关键词:成矿特征地球化学40AR/39AR年龄
金亭岭金矿与萑香洼金矿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型差异性初探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解金亭岭金矿床与萑香洼金矿矿床的烃类组分及微量元素异常展布特征,以期为以后找矿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通过对两个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烃类组分、微量元素对比,建立了矿区的分带模型并做对比。对比得出两个矿床相同点为:在两个矿区的分带模型上可以清晰的发现在轴向上前缘晕均为烃类组分,矿中晕元素均含有Cu、Pb、Zn。这表明两个矿床的形成过程中均有有机质的存在,同时表明烃类组分结合微量元素的找矿方法在两个矿区都具有可行性。不同点:两个矿床微量元素异常的分布位置具有差异性,且烃类组分的最大分带指数也存在差异。这可能和元素自身的活动性及成矿时的物理化学条件、赋矿围岩性质、大地构造背景等差异不同引起的。
田洪林陈远荣张付胜邓发亮陈丽菲贾玉衡郭志超
电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研究不同种类石榴石的稀土元素配分和矿物学特征被引量:5
2020年
石榴子石是变质岩和岩浆岩中一种常见的硅酸盐矿物,其类质同象非常普遍。已有资料表明,不同成分的石榴子石的颜色颇为不同,但石榴子石的成分和颜色之间相互关系尚未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本文应用电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X射线粉晶衍射、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手段对常见的红色(G1)、橙色(G2)、绿色(G3)和褐红色(G4)石榴石进行了系统测试,旨在揭示石榴子石成分、结构和颜色的内在关系和变异规律,以期为不同地质体中产出的石榴子石矿物学特征的总结及地质应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G1、G4样品含有较多Fe元素(Fe^3+:0.24%、0.24%;Fe^2+:1.01%、0.89%);G2样品含有较高的Mn元素(2.76%);G3样品含有很高的Cr、V元素(3453×10^-6、1458×10^-6)。类质同象对石榴石的晶体结构产生影响,晶胞参数有较大差别,分别是a=11.530nm(G1)、11.563nm(G2)、11.849nm(G3)和11.470nm(G4)。石榴石中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对于示踪物源及形成过程具有很强的指示意义。石榴石中的稀土元素总量分布不均匀,LREE/HREE比值小于1,表现为重稀土元素富集,Eu/Eu^*比值小于1,为Eu负异常。所有样品的Ce异常均不明显。石榴石样品的拉曼光谱呈现出峰强和峰位的明显差异也反映了类质同象的存在:G1、G4在570nm处出现Fe^3+电子跃迁吸收峰;G2在460nm和520nm附近出现Mn^2+电子跃迁吸收峰;G3在690nm处出现Cr^3+电子跃迁吸收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显示,红色和褐红色样品出现在570nm处的Fe^3+电子跃迁吸收峰,与其成分中含有大量Fe有关;橙色样品于460nm和520nm附近的特征吸收峰归属于Mn^2+,对应其主要成分中大量的Mn;绿色样品690nm处出现强的吸收峰,由Cr^3+跃迁产生,是微量元素Cr的存在所致。研究结果表明,石榴石的颜色与其成分和结构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贾玉衡钱建平
关键词:石榴石矿物学特征
新疆若羌—且末戈壁料软玉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新疆和田透闪石集合体(软玉)矿带长约1300km,是世界上最大的软玉矿带。除传统上认识的山料和籽料外,在新疆若羌-且末地区也分布着大量的戈壁料软玉。以往对戈壁料软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肉眼鉴定以及与人工仿制品的区别,对其来源、年龄以及成因类型等研究尚未开展。本研究采用电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氢氧稳定同位素质谱以及SHRIMP U-Pb测年等技术对若羌戈壁料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年龄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明确其成因类型。测试结果表明,若羌戈壁料主要由纤维状透闪石和阳起石(>95%)组成,并含少量(<5%)磷灰石、透辉石、绿帘石、铬铁矿等矿物。戈壁料颜色主要有深绿色、绿色、黄绿色、白色,除白色以外的颜色与其中的FeO含量(0.48%~2.92%)有关。样品全岩的化学成分与透闪石晶体化学组成类似,全岩稀土配分模式显示Eu负异常(δEu=0.09~0.66),LREE富集,HREE平坦,稀土总量(6.93~115.93μg/g)、Cr(68.8~119μg/g)、Ni(16.4~38.8μg/g)较低。戈壁料成矿流体中氢同位素δD为-24.94‰^-56.83‰,平均值为-40.14‰,显示其主要由岩浆水、大气降水组成。从戈壁料样品中分离出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有四组(40~60Ma、480Ma、785Ma和1450~2460Ma),这些年龄可以约束戈壁料的形成时代。戈壁料软玉的地球化学和成矿流体组成与已报道的典型的镁质矽卡岩矿床中的软玉组成类似,其中400Ma左右的成矿年龄与报道的大部分和田区域的成矿年龄一致,多组成矿年龄也显示了软玉多期次成矿的特点。
刘喜锋贾玉衡刘琰
关键词:成矿流体锆石SHRIMPU-PB年龄
基于烃类组分结构的海域金矿成矿带演化特征被引量:1
2018年
近年来,很多研究结果表明:烃类组分结构常常与矿床的演化与成因密切相关,而胶西北地区该类型的研究较少。选择三山岛海域金矿为代表矿床,分析海域金矿30勘探线所取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烃类组分结构特征,以探索该地区成矿带的演化特征。通过研究发现:本区各类地质体的烃类组分都属于热裂解成因,相互间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可能均来源于古老基底胶东群;海域金矿化体的形成与脉岩没有明显的成因关系,成矿热液伴生的烃类组分在成矿过程中,对围岩甚至是基性脉岩的烃类异常场有改造作用。
李镇江陈远荣田洪林葛云鹏贾玉衡
关键词:微量元素微观结构
青藏高原东部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型REE矿床成矿模式--以大陆槽REE矿床为例被引量:15
2017年
冕宁-德昌稀土(REE)矿带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受川西一系列走滑断裂控制,大陆槽矿床是矿带中唯一位于南部的大型REE矿床。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对整个稀土矿带地质填图和室内研究,重点对大陆槽矿床的成矿特征、赋矿围岩及其蚀变、矿石类型、成矿流体来源和流体包裹体演化等方面与同一矿带内的其它矿床进行了详细对比,进一步总结了碳酸岩型(含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REE矿床的成矿过程。大陆槽矿床的No.1号和No.3号矿体均位于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内,分别由不同隐爆角砾岩筒所控制。以往研究认为两个矿体的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侵位的年龄都在12Ma左右,本次研究发现在26.49±0.63Ma已经存在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岩浆活动。大陆槽REE矿床受隐爆角砾岩构造活动和风化作用的影响,矿石类型以角砾岩型和风化型为主,脉石矿物和矿石矿物在手标本尺度和镜下很难辨认。通过野外观察、镜下矿物共生组合、包裹体显微测温等研究发现,大陆槽矿化过程和牦牛坪矿床相似,只是矿化规模较小,矿化阶段分为岩浆岩阶段-伟晶岩阶段(>600℃)-高温热液阶段(450~350℃)-低温热液阶段(<350℃),氟碳铈矿形成于热液阶段的晚期。根据伟晶岩阶段至热液阶段氟碳铈矿中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发现多期次隐爆角砾活动导致大气降水和碳酸岩中脱出的CO_2的加入,使得成矿流体的密度(0.732~0.631g/cm^3)、压力(2436~101bar)逐渐降低,直至成矿。此外,岩相学观察和拉曼测试分析也表明包裹体从熔融包裹体过渡到含重晶石、萤石、天青石子晶的富CO_2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显示了成矿流体由岩浆至热液的转化过程。大陆槽矿床中的包裹体阴离子以SO_4^(2-)为主,气体以CO_2为主,成矿流体中阳离子主要为K^+、Na^+、Ca^(2+)、Sr^(2+)、Ba^(2+)和稀土元素阳离子,表明流体属于SO_4^(2-)-CO_2-H_2O体
刘琰陈超舒小超郭东旭李自静赵海璇贾玉衡
关键词:成矿模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