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雪辉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盾构
  • 2篇大直径盾构
  • 2篇盾构施工
  • 2篇受力
  • 2篇受力性能
  • 2篇土压平衡
  • 2篇土压平衡盾构
  • 2篇土压平衡盾构...
  • 2篇平衡盾构
  • 2篇力学性能
  • 2篇摩阻力
  • 2篇矩形盾构
  • 2篇超大直径盾构
  • 2篇大深度
  • 2篇力学性
  • 1篇地表变形
  • 1篇盾构机
  • 1篇学位
  • 1篇应力
  • 1篇应力分析

机构

  • 6篇同济大学
  • 3篇上海隧道工程...
  • 2篇上海市政工程...
  • 1篇珠海大横琴股...

作者

  • 6篇张雪辉
  • 5篇白云
  • 3篇陈昂
  • 1篇刘芳

传媒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高等建筑教育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类矩形土压平衡盾构施工附加应力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采用弹性力学Mindlin解,考虑刀盘正面附加推力和不均匀壳体摩阻力,分析类矩形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附加应力。结果表明,类矩形盾构掘进引起的附加应力具有区域特征,刀盘前方土体受压,后部土体受拉。与双圆盾构、大直径圆形盾构相比,类矩形盾构掘进引起的附加应力较小,接近大直径圆形盾构,有利于土体扰动控制。研究结果可为类矩形盾构施工地下管线保护、地层扰动控制及"单洞双线"地铁隧道盾构选型等提供参考。
陈昂张雪辉白云黄德中黄毅
关键词:土力学附加应力
中美土木工程硕士培养体系比较及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四所典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体系,从学制、培养目标、培养环节、课程设置、学位论文要求等方面深入分析两国培养体系的差异,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总结两国培养体系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推动中国高校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探索中外联合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白云张雪辉刘芳
关键词:土木工程硕士学位
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综合碳排放评估探究被引量:7
2017年
在总结国内外土木工程碳排放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碳补偿和综合碳排放评估的概念和完整定义,以评估项目运营期间的减排效应。基于最优路径差的原理建立基础设施项目的碳补偿和综合碳排放的评估方法,提出了年均综合碳排放以及项目期总的综合碳排放的评估指标。以正在建设的港珠澳大桥工程为评估案例,综合碳排放计算结果表明,该项目运营期的年均碳补偿约为5 128.71万t,综合碳排放为-5 128.569万t/a,项目建设对于珠三角区域的减排效应明显。
刘宽白云王创张雪辉张成斌
关键词:碳排放
类矩形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被引量:9
2018年
针对类矩形盾构施工的扰动控制问题,基于弹性力学Mindlin解,考虑刀盘正面附加推力、壳体与土体之间摩阻力、同步注浆压力以及土体损失4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采用数值积分法和叠加原理对地表变形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4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类矩形盾构掘进地表相当范围内表现为沉降,最大收敛沉降约为33mm,开挖面前方的沉降影响主要集中在前方10m范围;同步注浆压力产生的地表隆起可以部分抵消土体损失引发的沉降,因而合理的同步注浆有利于沉降控制;4类因素中,正面附加推力和盾壳摩阻力产生的地表变形很小.理论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可为后期类矩形盾构隧道施工的扰动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张雪辉陈吉祥白云陈昂黄德中
关键词:土体损失地表变形
大深度超大直径盾构盾尾受力性能探究
考虑盾尾壳体的初始几何缺陷及中空层合板构造,对超大直径(D>14.0m)盾构的盾尾在大深度水土压力下的力学性能进行建模分析.分别建立理想圆壳、缺陷圆壳、理想层合板和缺陷层合板4种结构分析模型,基于有限元计算,对4种模型的...
张雪辉白云徐晓扉陈昂
关键词:盾构机力学性能
大深度超大直径盾构盾尾受力性能探究被引量:5
2017年
考虑盾尾壳体的初始几何缺陷及中空层合板构造,对超大直径(D>14.0 m)盾构的盾尾在大深度水土压力下的力学性能进行建模分析。分别建立理想圆壳、缺陷圆壳、理想层合板和缺陷层合板4种结构分析模型,基于有限元计算,对4种模型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发现:缺陷层合板模型在极限承载情况下最大变形为18.8 mm,最大等效应力达304 MPa,远超过理想圆壳模型的最大变形(3.6 mm)和最大等效应力(71.6 MPa),说明盾尾局部区域已发生塑性变形。因此,在超大直径盾构的盾尾设计时应考虑初始几何缺陷和中空层合板构造对盾尾变形和应力的放大效应。
张雪辉白云徐晓扉陈昂
关键词:力学性能初始几何缺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