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顺利

作品数:8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儿童
  • 4篇肥胖
  • 3篇学龄
  • 3篇学龄前
  • 3篇学龄前儿童
  • 3篇超重
  • 2篇身体活动
  • 2篇BMI
  • 2篇META分析
  • 1篇心肺
  • 1篇炎症
  • 1篇幼儿
  • 1篇源性
  • 1篇脂肪
  • 1篇脂肪组织
  • 1篇膳食
  • 1篇身体
  • 1篇速度传感器
  • 1篇体成分
  • 1篇体适能

机构

  • 8篇上海体育学院
  • 4篇南昌大学
  • 3篇泰山医学院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商丘师范学院
  • 2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江西司法警官...

作者

  • 8篇孙顺利
  • 6篇全明辉
  • 5篇王茹
  • 4篇方慧
  • 4篇陈佩杰
  • 3篇张金铭
  • 3篇赵广高
  • 3篇杨钦
  • 2篇苏利强
  • 2篇朱政
  • 2篇张琳
  • 2篇张佳仪
  • 2篇曹振波
  • 1篇徐畅
  • 1篇刘向云
  • 1篇洪熊
  • 1篇曹卫
  • 1篇李娜
  • 1篇田倩倩
  • 1篇杨亚兵

传媒

  • 2篇体育科学
  • 2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成都体育学院...
  • 1篇中国体育科技
  • 1篇首都体育学院...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高强度间歇训练与中强度持续训练对超重/肥胖成人心肺适能的影响比较:Meta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相比中强度持续训练(MICT)对超重/肥胖成人心肺适能的改善是否更具优势。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与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数据库,搜集HIIT与MICT干预超重/肥胖成人V觶O2max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与临床对照试验(CCT),采用风险偏倚评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STATA 13.1软件进行合并效应量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其中低、中度与高风险文献分别为4篇、5篇与1篇。纳入文献中HIIT与MICT组总样本量分别为126个与113个。Meta分析结果发现,与MICT相比,HIIT对V觶O2max指标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WMD=0.97,95%CI:0.26~1.67,P=0.007),其中较高年龄的">35岁"(WMD=1.52,95%CI:0.40~2.63,P=0.008)、长周期的"12周"(WMD=1.11,95%CI:0.32~1.91,P=0.006)与训练中能耗/做功"一致"(WMD=1.37,95%CI:0.09~2.65,P=0.036)的亚组分析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IIT对超重/肥胖成人心肺适能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MICT,在较高年龄群体、较长训练周期与同等训练能耗或做功量条件下,HIIT优势显著。
赵广高曹卫苏利强张琳张金铭朱政杨钦孙顺利全明辉
关键词:超重肥胖
高强度间歇训练与中强度持续训练对超重/肥胖成人体成分干预作用的比较:Meta分析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相比中强度持续训练(MICT)对超重/肥胖成人体重与体脂率的干预是否更具优势。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与中国知网(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搜集HIIT与MICT干预超重/肥胖成人体重与体脂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与临床对照试验(CCT),采用风险偏倚评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STATA 13.1软件进行合并效应量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其中低、中度与高风险文献分别为4篇、4篇与2篇。纳入文献中HIIT与MICT组总样本量分别为119个与114个。Meta分析结果发现,与MICT相比,HIIT对超重/肥胖成人体重(WMD=-0.18,95%CI:-1.03~0.66,P=0.67)与体脂率(WMD=-0.38,95%CI:-1.02~0.27,P=0.25)的影响均不显著。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超重指标中多训练次数的"≥48次"亚组(WMD=-1.51,95%CI:-2.73^-0.29,P=0.016)具有统计学意义;体脂率指标中长周期的"12周"亚组(WMD=-0.73,95%CI:-1.49~0.03,P=0.061)与多训练次数的"≥48次"亚组(WMD=-1.14,95%CI:-2.43~0.15,P=0.084)均出现边界显著效应。结论:HIIT与MICT相比在降低超重/肥胖成人的体重与体脂率方面的作用无明显差异。
赵广高洪熊苏利强张琳朱政杨钦孙顺利全明辉
关键词:超重肥胖体脂率META分析
体力活动对学龄前儿童身体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通过分析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水平与身体生长指标的关联性,探讨体力活动对学龄前儿童身体生长的影响。方法:募集上海市学龄前儿童224名,采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其日常体力活动水平,并借助WHO Anthro与WHO Anthro Plus软件计算年龄别身高Z值(HAZ)、年龄别体重Z值(WAZ)和年龄别BMI Z值(BAZ)等身体生长指标结果,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体力活动与身体生长指标的关联性。结果:在受试男童中,中大强度体力活动(MVPA)与体重(β=0.173,P=0.029)、WAZ(β=0.217,P=0.015)均呈显著正相关;女童MVPA与身高(β=0.208,P=0.011)、HAZ(β=0.262,P=0.008)均呈显著正相关,TPA与HAZ(β=0.195,P=0.0498)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体力活动尤其是MVPA与学龄前儿童身体生长呈显著正相关,应着重关注如何提高学龄前儿童日常MVPA水平。
赵广高王茹全明辉曹振波张涵彬张佳仪张金铭方慧牛战斌孙顺利陈佩杰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不同注意力集中度的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水平与认知能力关系的探究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学龄前儿童注意力集中度、身体活动量、认知水平的测量,探究不同注意力集中度的学龄前儿童认知能力与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方法:面向上海市幼儿园招募306名3-5岁学龄前儿童,根据学龄前儿童行为调查表,将受试者...
周傥孙顺利方慧王茹陈佩杰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注意力
儿童体力活动变化趋势特征及其对体适能影响的追踪研究被引量:25
2018年
目的:探讨自学龄前至小学阶段的3年间儿童静态行为与各强度体力活动水平的总体变化趋势与特征,分析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不同变化趋势、追踪阶段BMI分组对儿童体适能各指标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方法:在上海市7所幼儿园募集的共306名学龄前儿童中,参与基线与追踪两阶段研究的有效受试对象为127名(男童79名,女童48名),两阶段采用美国产Acti Graph GT3X+客观测量日常体力活动水平,并完成相应年龄段的力量素质、速度/灵敏素质、柔韧素质、有氧耐力等各项体适能测试。以3年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变化趋势分组、BMI分组为自变量,追踪阶段体适能指标成绩为因变量,基线体适能指标成绩为协变量,进行多因素协方差分析。结果:无论学习日或双休日,儿童在基线阶段的静态行为时间显著低于追踪阶段,而低强度体力活动(LPA)时间和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时间则显著高于追踪阶段(均P<0.01)。男童学习日和双休日MVPA时间均显著高于女童(t=3.55,P<0.01;t=2.86,P<0.01)。MVPA趋势分组、BMI分组对男童握力影响的主效应显著(F=2.736,P<0.05;F=4.753,P<0.05);MVPA趋势分组、BMI分组对男童上肢腰腹力量影响的主效应与交互作用均显著(F=3.126,P<0.05;F=5.705,P<0.05;F=7.038,P<0.01);MVPA趋势分组对男童速度/灵敏素质影响的主效应显著(F=3.463,P<0.05)。MVPA趋势分组、BMI分组对男童有氧耐力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F=2.837,P<0.05)。结论:3年间,儿童在学习日、双休日的静态行为时间呈显著上升趋势,而LPA、MVPA时间均呈显著下降趋势。随年龄增长,儿童学习日的LPA、MVPA时间相关性显著,而静态行为时间相关性不显著。持续活跃的MVPA水平或提升MVPA时间对于男童的握力、上肢腰腹肌肉力量、速度/灵敏素质均具有正向积极影响。提升MVPA时间对正常体重男童的上肢腰腹肌肉力量、有氧耐力水平具有正向积极影�
方慧方慧全明辉孙顺利孙顺利王茹王茹
关键词:体适能
肠道菌群、炎症因子和幼儿身体活动与BMI的关联性初探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丰度、外周血炎症因子含量与幼儿身体活动水平及其肥胖程度的关联性。方法:募集学龄前儿童224名(47~69个月)。采用ActiGraph GT3X+测量日常身体活动水平;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BMI值;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测定粪便样本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丰度,采用悬液芯片技术检测外周血炎症因子含量;采用两分法将BMI值分为低BMI值、高BMI值两组。结果:1)受试幼儿身体活动水平与BMI值无显著关联性,高BMI值组幼儿拟杆菌门丰度显著低于低BMI值组(P<0.05),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高于低BMI值组(P<0.05);2)幼儿身体活动水平与肠道菌群丰度无显著关联性,男童中高BMI值组血TNF-α、IL-6、IL-8含量显著高于低BMI值组(P<0.05);3)幼儿身体活动水平与外周血促炎症因子无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抗炎症因子无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1)身体活动与幼儿肥胖无显著关联性;2)幼儿肥胖与肠道菌群失调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而身体活动未表现出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和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
赵广高王茹王茹全明辉曹振波张佳仪张佳仪张金铭孙顺利陈佩杰
关键词:幼儿身体活动肥胖肠道菌群炎症
高脂膳食对超重和肥胖小鼠血清和脂肪组织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高脂膳食诱导下,不同肥胖程度小鼠血清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s,EC)、脂肪组织大麻素受体、合成酶和降解酶的变化趋势及其机制。方法:6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喂食普通饲料)和高脂诱导组(n=205,喂食D12492高脂饲料,脂肪提供热量占60%),诱导时间10周。对照组随机挑选10只平均体重记为X(g);高脂诱导组按体重分类标准分4组(每组随机挑选10只):抵抗组(X×0.9<体重≤X×1.1)、超重组(X×1.1<体重≤X×1.2)、肥胖组(X×1.2<体重≤X×1.5)和严重肥胖组(体重>X×1.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大麻素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组织大麻素受体、合成酶和降解酶表达变化。结果:1)从对照组、超重组、肥胖组到严重肥胖组,血清大麻素平均水平依次升高,但只有严重肥胖组血清2-AG、AEA和OEA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P<0.05和P<0.05)。2)(超重+肥胖+严重肥胖组)VS对照组,脂肪组织大麻素受体CB1,CB2 m NRA表达下降(P<0.05和P<0.05),2-AG合成酶DAGLβ表达上升(P<0.01)。3)将超重、肥胖和严重肥胖组小鼠综合起来分析发现,血清2-AG与体重(P=0.004,r=0.586)和内脏脂肪量(P=0.001,r=0.647)均呈中度正相关,而血清AEA仅与内脏脂肪量呈正相关(P=0.034,r=0.453)。4)内脏脂肪量与脂肪组织2-AG合成酶ABHD4(P=0.022,r=-0.466)、DAGLβ(P=0.019,r=-0.475)、降解酶ABHD6(P=0.000,r=-0.738)、MAGL(P=0.012,r=-0.505)、AEA和OEA的共同降解酶NAAA(P=0.003,r=-0.586)m R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高脂诱导下,超重、肥胖和严重肥胖组小鼠血清循环大麻素水平依次升高,脂肪组织大麻素受体CB1表达依次下降,大麻素合成酶与降解酶与内脏脂肪量均呈负相关。因此我们推测:对于相同诱导时间下的不同肥胖程度小鼠,大麻素合成酶表达下调的速度低于降解酶和CB1受体的下调速度,使得循环大麻素水平升高,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肥胖相关的外周ECS�
杨钦田倩倩孙顺利刘向云杨亚兵王秋灵孙向东李娜刘微王茹
关键词:高脂膳食内源性大麻素系统肥胖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簇集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以客观测量的体力活动水平为基础,分析不同持续时间活动的频率及其占总活动时间的比例,从而掌握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簇集特征。方法根据知情、自愿原则,在上海市杨浦和宝山2个区共招募306名学龄前儿童为受试者,通过连续7 d佩戴加速度传感器ActiGraph GT3X+测量其日常体力活动水平,在此基础上将每次体力活动按强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分类,并统计不同持续时间的活动平均每天出现的频率及其占总累积活动的比例。结果共有146名受试者[男85名,女61名;平均月龄为(57.7±5.0)月]7 d测量数据均有效,被纳入最终统计分析。发现采样间隔为1 s时,学龄前儿童平均每次体力活动持续时间≤4 s,且70%以上的中等强度和大强度体力活动持续时间为2~3 s。结论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以持续时间较短的零星活动为主。为准确测量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特别是中到大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宜采用较短的加速度传感器采样间隔(如3 s或更短时间)。
全明辉徐畅周傥方慧刘微孙顺利王茹陈佩杰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加速度传感器采样间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