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颖仪
- 作品数:5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前切除术后近远期吻合口漏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针对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直肠癌患者,探讨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和预后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检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癌数据库,纳入2010年9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结直肠外科接受新辅助长程放化疗及根治性前切除术的470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是近远期吻合口漏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采用国际直肠癌研究组(ISREC)分级标准],次要观察指标是吻合口漏的预后相关指标,包括继发形成的慢性骶前窦道、吻合口狭窄及长期造口状态。术后每3~6个月进行体检、抽血、内镜及影像学复查,术后2年以上患者每年复查1次,未返院患者按期接受电话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1月。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在470例患者中,男性331例(70.4%),年龄(53.5±11.6)岁,肿瘤距肛缘距离≤5 cm者228例(48.5%),440例(93.6%)行预防性造口。中位随访28个月,各级吻合口漏见于129例(27.4%)患者,其中ISREC B~C级表现为吻合口漏67例(14.3%),中位诊断时间为术后70(2~515)d。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症状以肛门骶尾疼痛(27.9%,36/129)、肛门流脓(25.6%,33/129)和直肠刺激征(17.8%,23/129)。65.1%(84/129)的缺损部位为吻合口后壁。治疗方式以经肛脓肿切开引流/置管冲洗(27.9%,36/129)和超声/CT引导下穿刺引流(17.1%,22/129)为主。12例患者因术后1年以上未复查影像学检查而无法评估慢性骶前窦道,评估结果显示:15.9%(73/458)的患者形成慢性骶前窦道,占吻合口漏患者的62.4%(73/117);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为15.2%(69/454),其中49例继发于各级吻合口漏;12.6%(59/470)的患者因吻合口漏而被迫长期造口。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手术时间>180 min、术中出血量>150
- 秦启元吴雅丽蔡永华邝颖仪何炎炯黄小艳王辉马腾辉
- 关键词:新辅助放化疗吻合口漏前切除术
- 复方制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合并溃疡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 探讨复方制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CRP)合并溃疡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8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51例CRP合并溃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复方制剂保留灌肠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再进一步比较复方制剂保留灌肠时间不同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51例CRP合并溃疡患者中,18例复方制剂保留灌肠治疗有效,有效率为35.3%.与治疗无效的患者比较,治疗有效的患者中维持复方制剂保留灌肠治疗时间≥6个月者更多(10/18比2/33,P=0.000),毛细血管扩张评分更高[3(1.5,3)比2(0,3),P=0.048],血小板计数更低[(210.3±73.7)×109/L比(252.9±64.8)×109/L,P=0.001],白细胞计数更低[4.7(3.7,5.8)×109/L比6.0(4.6,6.5)×109/L,P=0.02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方制剂保留灌肠维持治疗时间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OR=0.074,95%CI:0.011-0.515),P=0.009).复方制剂保留灌肠维持治疗>6个月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维持治疗≤3个月组(83.3%比17.8%,P=0.000)和维持治疗>3个月且≤6个月组患者(83.3%比27.3%,P=0.022).结论复方制剂保留灌肠对治疗CRP合并溃疡患者有一定疗效,当复方制剂保留灌肠维持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疗效更显著.
- 马腾辉黄小艳钟清华刘占振邝颖仪王磊
- 关键词:溃疡保留灌肠
- 直肠癌术前放疗造成手术切缘放射性损伤的病理学研究被引量:29
- 2017年
- 目的 从病理学角度探讨新辅助放疗对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来自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入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FOWARC研究的病例,均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随机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或新辅助化疗.接受新辅助放化疗联合保肛手术、术前影像学诊断为放射性直肠炎、手术切缘标本完整的23例患者作为直肠炎组;以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和标本切缘长度进行匹配,在同期接受新辅助放化疗但无放射性直肠炎者及接受新辅助化疗者中各选择23例患者,作为无直肠炎组和化疗组.计算黏膜下层微血管数和狭窄血管比例,评估吻合口近、远端组织血供;采用病理学半定量评分系统综合评估吻合口近、远端组织放射性损伤程度.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或x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与化疗组相比,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患者手术近、远切缘的微血管计数[M(QR)]减少[近切缘:25.5(19.6)比50.0(25.0),Z=3.915,P=0.000;远切缘:20.5(17.5)比49.0(28.0),Z=3.558,P=0.000],狭窄血管比例增高[近切缘:9.5%(23.8%)比0,Z=3.993,P=0.000;远切缘:11.5%(37.3%)比0(2.0%),Z=2.893,P=0.004],病理评分升高[近切缘:4.0(2.0)比1.0(2.0),Z=6.123,P=0.000;远切缘:5.0(3.0)比2.0(1.0),Z=4.849,P=0.000].在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患者中,直肠炎组手术近、远切缘的微血管计数较无直肠炎组减少[近切缘:19.0(23.0)比30.4(38.0),Z=2.845,P=0.004;远切缘:19.0(13.0)比30.0(29.1),Z=2.022,P=0.043],狭窄血管比例增高[近切缘:23.0%(40.0%)比0(11.0%),Z=3.248,P=0.001;远切缘:27.0%(45.0%)比3.0%(19.0%),Z=2.164,P=0.030].化疗组、无直肠炎组和直肠炎组吻合口漏发生率分别为8.7%(2/23)、30.4%(7/23)和52.2%(1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68,P=0.007).结论 直肠癌术前
- 钟清华吴培煌秦启元邝颖仪马腾辉王怀明朱亚西陈代词汪建平王磊
- 关键词:直肠肿瘤病理学放射性损伤吻合口漏
- 近侧扩大切除手术治疗新辅助放化疗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疗效分析被引量:2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近侧扩大切除手术治疗新辅助放化疗后直肠癌的近期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癌数据库中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期间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放疗单次剂量1.8-2.0 Gy,常规分割25-28次;同步予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及保留肛门的直肠癌根治手术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病例资料,排除结肠多源发癌、术中发现远处转移、需联合脏器切除或急诊手术者。其中31例患者接受近侧扩大切除手术,剔除2例扩大切除失败者,入组29例(扩大切除组);采用1∶1的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选择同期29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及常规切缘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常规切缘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围手术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扩大切除组较常规切缘组获取的病理标本更长[(18.8 ± 5.1)cm比(11.6 ± 3.4)cm,t = 6.314,P = 0.000],近切缘距离更长[(14.8 ± 5.5)cm比(8.2 ± 3.0)cm,t = 5.725,P = 0.000],但手术时间更久[(322.4 ± 100.7)min比(254.6 ± 70.3)min,t = 2.975,P = 0.004],术中出血量更多[100(225)ml比100(50)ml,Z = -2.403,P = 0.016]。两组间远切缘距离、切缘阳性、清扫淋巴结总数、术后镇痛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扩大切除组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4%(1/29),低于常规切除组的17.2%(5/29),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 = 0.194)。结论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实施近侧扩大切除手术安全有效,并可潜在减少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风险。
- 秦启元邝颖仪马腾辉吴雅丽王怀明皮艳娜王辉王磊
- 关键词:直肠肿瘤新辅助放化疗外科治疗
- 手术治疗慢性放射性小肠损伤的安全性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慢性放射性小肠损伤外科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外科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期间收治的有明确放射治疗史、临床确诊为慢性放射性小肠损伤、且经外科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排除非手术治疗或仅行肠粘连松解术者。术前完善常规检查并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根据患者肠梗阻程度及进食情况制定相应的营养支持策略和保守治疗方式。手术方法:一期行肠管切除及肠吻合,即争取完整切除病变肠管后根据肠管的解剖位置行肠吻合术。对于术前全身状况较差、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行分期手术,即肠造口,术后予肠内营养治疗;二期行肠造口还纳和肠管吻合,对于无法行造口还纳的患者,则行永久性造口;对于腹腔严重粘连、肠管难以分离的患者,行肠粘连松解后行肠造口术或行短路手术。对于原发肿瘤转移或复发的患者,选择肠造口术或短路手术。观察指标包括:术后30 d内或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各种并发症的总和,按照国际通用的Clavien Dindo外科并发症分级进行分类;术后30 d死亡率;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恢复肠内营养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结果7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10例,女性63例,年龄34~80(中位数为54)岁。术前评估结果显示:肠狭窄61例,肠梗阻63例,肠穿孔11例,肠瘘20例,肠出血3例,腹腔脓肿6例,其中64例患者(87.7%)并发多个并发症;原发肿瘤复发或转移的患者共15例。全组有65例(89.0%)接受术前营养支持治疗,其中35例接受完全肠外营养,30例接受部分肠外营养,其中有3例经空肠营养管提供营养;术前营养支持治疗时间为8.5(6.0,16.2)d。一期行肠管切除率为69.9%(51/73),一期造口率为23.3%(17/73)。行肠管切除的患者中,肠管切除长度为(50.3±49.1)cm。行肠管吻合的患者中,手工吻�
- 何炎炯马腾辉朱苗苗黄小艳邝颖仪王怀明秦启元黄斌杰汪建平
- 关键词:营养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