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饶建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课程
  • 2篇教学
  • 2篇锋面
  • 1篇低值
  • 1篇定常
  • 1篇知识
  • 1篇知识点
  • 1篇瞬变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教学效果
  • 1篇课程建设
  • 1篇课程建设思路
  • 1篇课程结构
  • 1篇极涡
  • 1篇降雪
  • 1篇持续性
  • 1篇臭氧

机构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吉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5篇饶建
  • 4篇郭栋
  • 2篇胡景高
  • 2篇施春华
  • 2篇陈丹
  • 1篇高庆九
  • 1篇朱素行
  • 1篇陈长胜
  • 1篇孙晓娟
  • 1篇贾建颖
  • 1篇刘仁强

传媒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大气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锋面坡度公式的教学实践与总结:1.课程结构与预备知识点被引量:1
2018年
锋面坡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是气象类专业主干课程《天气学原理》的重难点之一。尽管方程形式较简单,但学生运用时仍然存在诸多困难。根据教学反馈,锋面坡度公式是本课程中学生最难以理解的部分之一,同时也是锋面分析的重要理论依据。基于此,本文对坡度公式推导时需要用到的预备知识点进行了梳理,以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饶建高庆九贾建颖郭栋
1979~2020年北极和青藏高原臭氧低值区的动力输送特征比较
2023年
基于ERA5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利用Lorenz环流分解方法从定常和瞬变以及基流和涡旋的角度对比了北极与青藏高原臭氧低值区的动力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动力总输送在两地上平流层作用最强,均使其臭氧浓度降低,且定常输送均强于瞬变输送,纬向与经向输送的作用均大致相反。然而,动力输送在北极地区的作用强度远大于青藏高原地区。北极地区纬向输送使得平流层中上层臭氧浓度降低,平流层下层臭氧浓度升高,经向输送的作用与之相反且强度明显偏弱,二者均主要作用于上平流层。青藏高原地区纬向和经向输送除在上平流层均使得臭氧浓度降低外,二者作用大致相反且强度相当,输送大值区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双中心结构,分别位于上平流层与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pper Troposphere–Lower Stratosphere,简称UTLS)区。两地区纬向和经向输送的差异均主要由定常涡旋输送所造成。青藏高原地区定常与瞬变输送的强度差异没有北极地区大。此外,两地定常和瞬变输送中涡旋对臭氧纬向平均的输送均起到主要作用,体现出涡旋输送在两地臭氧浓度变化的动力输送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启璐徐雯雯涂静怡于淑洋饶建郭栋
蒙古高压和极涡中期过程对2010年疆北持续性降雪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利用NCEP1再分析的逐日、逐月位势高度、海平面气压、风、温度、相对湿度资料与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3.0)降水资料,分析了新疆北部2010年1-2月连续5次降雪过程以及蒙古高压和极涡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充沛水汽条件下蒙古高压强而连续的爆发是导致2010年降雪极端异常的重要原因。该年蒙古高压平均强度为历年最强,在此次持续性过程中,存在5次蒙古高压的南北移动和5次蒙古高压强度与面积的振荡。且每一次降雪、降温过程前基本都存在蒙古高压南进、面积增大、强度增强。蒙古高压中心纬度超前新疆日平均温度1~3天的相关和蒙古高压强度和面积指数超前新疆北部日平均温度1~4天的相关均显著。研究极涡与蒙古高压二者关系发现,前期对流层高层极涡增强、极涡中心北移,有利于后期的蒙古高压增强增大且中心南移。
马丽云饶建饶建孙晓娟朱素行施春华陈长胜
关键词:极涡
《平流层-对流层相互作用》课程建设思路与规划
2017年
平流层-对流层相互作用一直是国际大气科学研究的前沿,而我国在该领域进展相对迟缓,且没有在高校开设相关的本科课程。因此,开设"平流层-对流层相互作用"课程迫在眉睫。本文建议相关高校可以先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接着开设"研究生选修课",然后开设相关方向的"研究生必修课"和"本科生选修课",最后根据需要再开设"双语课"。此外还将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进行了规划。
郭栋施春华刘仁强陈丹胡定珠胡景高饶建
关键词:课程建设
锋面坡度公式的教学实践与总结:2公式演绎与推论总结被引量:1
2018年
在第一部分,笔者详细论述了锋面坡度公式推导时应用到的预备知识点。这部分着重论述如何将预备知识点应用到公式的推演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假设可以得出不同的锋面坡度公式,对应的锋面两侧气象要素分布特征也略有不同。这都需要授课教师在讲解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饶建陈丹胡景高虞越越
关键词:教学效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