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媚 作品数:6 被引量:24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东莞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 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流行病学调查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流行病学特征与耐药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83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肠杆菌科菌种进行菌种鉴定、药敏分析及对占比最高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分析CRE菌株来源、菌种分布、碳青霉烯酶基因分布及耐药性。结果83株标本中来自尿液、痰液、血液的CRE菌株占比最高,三种途径菌株共计64株;83株CRE当中肺炎克雷伯菌(36株)、大肠埃希菌(20株)、阴沟肠杆菌(14株)占比最高,三种病原菌共计70株(84.34%)。选择占比最多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分别检测了KPC、IMP、VIM、OXA等。36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的菌株共31株,检出率为86.11%(31/36),其中检出率最高的碳青霉烯酶基因为KPC,检出率为83.33%;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对CRE敏感率最高的三种抗菌药物为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呋喃妥因,敏感率分别为69.88%、37.35%、37.35%。结论KPC基因是检出率最高的碳青霉烯酶基因,而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对CRE敏感率分别达到69.88%、37.35%、37.35%,以上三种抗菌药物对临床CRE感染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李少媚 吴森泉 张嘉文 赖应昌 黎雪晶 姜义荣关键词:抗菌药物 耐药性 流行病学 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T3151突变的中枢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 被引量:3 2018年 患者,女,32岁。2015年10月因“反复头痛1年余,加重2个月,皮肤瘀斑3d”就诊。 姜义荣 何继祥 张丽仪 赵孟霞 庞绍娟 方雨晴 李章坤 李少媚 王明军关键词: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治疗 CAR 突变 复发 反复头痛 曲美他嗪联合小剂量CAG方案对老年AML患者疗效及HBDH、LDH和p53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联合小剂量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观察联合方案对患者血清学相关指标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AML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与对症治疗,并给予患者小剂量CAG方案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使用曲美他嗪治疗,连续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周期时,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学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包括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及p53蛋白;治疗期间记录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BDH、LDH、p5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时,两组血清HBDH、LDH、p5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治疗2个周期时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出血、肝功能异常、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心肌毒性(慢性心肌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小剂量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确切,可调节血清HBDH、LDH、p53水平,较单一的小剂量CAG方案更利于减少患者心肌毒性发生,且不会增加其他药物毒性反应发生率,在提高用药安全性方面有一定价值。 张丽仪 何继祥 方雨晴 李少媚 翟振民 姚淑仪 姜义荣关键词:曲美他嗪 P53 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继发分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继发分化综合征(DS)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初诊为APL经ATRA联合AS2O3双诱导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继发DS 26例(DS组),未发生DS 30例(未发生DS组),对比分析继发DS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情况及高危因素。结果:DS的总发生率为46.4%(26/56),发生时间为双诱导治疗后的2~25d(中位时间5d);DS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不同程度的周围性水肿及浆膜腔积液发生率最高,占84.6%(22/26),其中重症DS患者均出现周围性水肿,床边胸片均提示双肺渗出伴不同程度的胸膜腔积液;所有DS患者经及时加用化疗、激素等处理后,症状均得以控制,两组均获得完全缓解。两组患者初诊时危险度分层和治疗前PML/RAR亚型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治疗前是否合并感染、是否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否继发真菌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危险度分层高危是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TRA联合AS2O3双诱导治疗APL继发DS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初诊时危险度分层高危是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加用化疗、激素可有效控制DS症状,不影响其完全缓解率,亦未增加继发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李章坤 赖应昌 黎雪晶 李少媚 揭小梅 张丽仪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分化综合征 预后 利妥昔单抗结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研究 2021年 目的:分析利妥昔单抗结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用2015年5月-2020年3月期间本院接受治疗的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数字分配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40例,研究组应用利妥昔单抗结合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单纯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结合化疗方案在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治疗期间具有一定应用效果,提升患者生存时间长。 李少媚 何继祥 姜义荣 赖应昌 胡晓静 黎雪晶关键词:利妥昔单抗 化疗 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休克临床评分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2024年 目的建立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休克的临床评分预测模型,从而早期识别和积极治疗脓毒症休克的高危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以脓毒症入院的部分脓毒症患者82例,根据患者是否进展为脓毒症休克将其分为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连续变量指标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寻找最佳截断值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根据截断值对连续变量进行二分类资料转换,运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对脓毒症休克有预测价值的指标,根据各变量的β回归系数设立相应分值建立脓毒症休克预测模型。最后将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以脓毒症入院的64例患者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其余观察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12μg/L、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181mg/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17三项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模型方程:Y=2.471×PCT+1.76×CRP+1.009×NLR,截断值为2.62,即Y≥2.62时预示脓毒症进展为脓毒症休克可能性大,模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9.5%、63.6%、85.9%。验证队列的验证结果为:敏感度88.2%、特异度83.3%、准确度85.9%。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脓毒症休克临床评分预测模型简单易行,对于早期识别脓毒症患者是否进展为脓毒症休克有一定的价值,为临床及时救治脓毒症休克的高危患者提供理论依据。 吴森泉 莫伟良 李少媚关键词: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