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爽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弓形虫MIC10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2020年
- 弓形虫MIC10基因在速殖子时期与缓殖子时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但国内对该基因的研究甚少。为了解弓形虫MIC10基因的功能,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原核表达。本试验以提取的弓形虫DNA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MIC10基因片段,连接克隆载体pMD-18T和表达载体PGEX-4T-1,PCR和双酶切鉴定后进行原核表达。结果表明,经PCR扩增获得597 bp的MIC10基因片段,构建pMD18-T-MIC10克隆质粒和PGEX-4T-MIC10原核表达载体,经PCR鉴定和双酶切鉴定正确,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表达蛋白的分子量约为49 kD。本试验为弓形虫MIC10基因功能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 张煊承李航谢素珠赵少伟王浩张爽贾立军
- 关键词:弓形虫克隆原核表达
- 双氢青蒿素体外抑制新孢子虫和弓形虫试验被引量:2
- 2021年
- 为确定双氢青蒿素体外抑制新孢子虫和弓形虫的作用效果,该试验在开展双氢青蒿素细胞毒性试验的基础上,对新孢子虫和弓形虫进行了体外抑制试验,同时与青蒿素、桦褐孔菌多糖、黄芩苷、乙胺嘧啶等药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双氢青蒿素与青蒿素、桦褐孔菌多糖、黄芩苷、乙胺嘧啶均对新孢子虫和弓形虫有抑制作用,尤其双氢青蒿素在质量浓度为20 mg/L时,抑制新孢子虫和弓形虫作用效果明显,其对新孢子虫抑制率为97.69%,对弓形虫抑制率为86.56%。而青蒿素、桦褐孔菌多糖、黄芩苷、乙胺嘧啶在高浓度时抑虫效果相当。该研究结果表明,双氢青蒿素具有较好抑制新孢子虫和弓形虫作用,可作为抑制2种虫体的候选药物。
- 杨冰祎王振宇千慧燕闵鹏飞张爽张爽
- 关键词:双氢青蒿素新孢子虫弓形虫体外抑制
- 弓形虫MIC11基因敲除株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2
- 2021年
- 本试验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弓形虫顶端复合体微线体蛋白11(MIC11)基因敲除虫株,通过乙胺嘧啶药物筛选、绿色荧光蛋白(GFP)观察及PCR技术进行体外和小鼠体内MIC11基因鉴定,确定单克隆敲除株KO-MIC11。结果表明,经乙胺嘧啶药物筛选和GFP确认,KO-MIC11株可在Vero细胞和小鼠体内稳定增殖,经PCR鉴定Vero细胞和接种后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脑及生殖器官中均能扩增出KO-MIC11株B1基因和GFP基因片段,但扩增不出MIC11基因片段。说明本试验成功构建并筛选出MIC11基因敲除的单克隆虫株,为弓形虫MIC11基因敲除株的致病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 千慧燕王浩杨冰祎闵鹏飞张爽张爽
- 关键词:弓形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敲除
- 富锌培养对香菇菌丝体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通过对香菇菌丝体进行液体和固体富锌培养,以确定香菇菌丝体在外源锌的作用下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香菇菌丝体具有较强的耐锌和富锌能力,低浓度锌对香菇菌丝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有抑制作用,适宜的锌质量浓度为600 mg/L。在锌质量浓度400~1 000 mg/L,香菇菌丝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随锌浓度增加先升高再降低,最大值分别为:147.47 U/g、6.15×10^(-3)U/g和147.52 U/g;菌丝体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随锌浓度增加先呈下降的趋势,然后逐渐上升,在锌质量浓度600 mg/L时达到最低,为4.47×10^(-5)μmol/g。香菇菌丝体抗氧化酶系随培养时间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香菇菌丝体在培养的第9天,SOD、POD和CAT的酶活性均达最大值,MDA含量达到最低值,分别为:154.31 U/g、6.21×10-3U/g、147.92 U/g和4.18×10^(-5)μmol/g。香菇菌丝体在适宜浓度富锌培养,不仅对香菇菌丝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同时可提高香菇菌丝体的锌含量,并且提高了香菇菌丝体的抗氧化酶活性。
- 冮洁张爽刘瑶解彬庞士磊
- 关键词:香菇菌丝体富锌抗氧化酶
- 双氢青蒿素体外抑制新孢子虫和弓形虫试验
- 为确定双氢青蒿素体外抑制新孢子虫和弓形虫的作用效果,本试验在开展双氢青蒿素细胞毒性试验的基础上,对新孢子虫和弓形虫进行了体外抑制试验,同时与青蒿素、桦褐孔菌多糖、黄芩苷、乙胺嘧啶等药物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双氢青蒿素与青...
- 杨冰祎王振宇王浩千慧燕闵鹏飞张爽贾立军
- 关键词:双氢青蒿素新孢子虫弓形虫体外抑制
- 吉林省牛瑟氏泰勒虫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 2022年
- 为了解吉林省牛瑟氏泰勒虫病感染情况,本试验根据牛瑟氏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吉林省珲春、通化、安图、舒兰、龙井、辽源、白山共7个县市采集的247份血液样本进行了牛瑟氏泰勒虫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不同地区、不同饲养方式、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之间的比较。结果显示,牛瑟氏泰勒虫总体阳性率为39.68%(98/247),其中通化阳性率最高为70.00%(14/20),龙井阳性率最低为20.00%(8/40),地区之间除安图和白山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各地区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散养牛阳性率64.44%(58/90)与规模化养殖牛阳性率25.48%(40/157)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母牛阳性率38.46%(50/130)与公牛阳性率41.03%(48/117)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岁以内牛阳性率为56.67%(34/60),1~3岁牛阳性率为42.22%(38/90),3岁以上牛阳性率为26.80%(26/97),不同年龄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吉林省牛瑟氏泰勒虫感染的情况普遍存在。本次调查为吉林省牛瑟氏泰勒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 闵鹏飞宋建臣许应天王浩杨冰祎千慧燕张爽张爽
- 关键词:牛瑟氏泰勒虫PCR分子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