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青伟

作品数:44 被引量:94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3篇中医
  • 7篇中医药
  • 6篇仝小林教授
  • 6篇辨治
  • 4篇代谢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病毒
  • 4篇病毒感染
  • 3篇因果
  • 3篇院士
  • 3篇伤寒
  • 3篇伤寒论
  • 3篇经方
  • 3篇冠状
  • 3篇冠状病毒
  • 3篇冠状病毒感染
  • 3篇病机
  • 2篇血压
  • 2篇药疗

机构

  • 44篇中国中医科学...
  • 35篇北京中医药大...
  • 11篇陕西中医药大...
  • 6篇甘肃中医药大...
  • 6篇中日友好医院
  • 6篇遵义医科大学
  • 4篇长春中医药大...
  • 4篇湖北省中医院
  • 3篇复旦大学
  • 2篇长春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湖北中医药大...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遵义市第一人...
  • 2篇万杰医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作者

  • 44篇李青伟
  • 18篇赵林华
  • 17篇仝小林
  • 12篇李修洋
  • 12篇高泽正
  • 7篇赵锡艳
  • 7篇郑玉娇
  • 5篇逄冰
  • 5篇林轶群
  • 4篇朱向东
  • 4篇肖明中
  • 3篇刘文科
  • 2篇樊瑷晗
  • 2篇李晓东
  • 2篇李敏
  • 2篇宋斌
  • 2篇王佳
  • 2篇张莉莉
  • 2篇王青
  • 1篇黄晶晶

传媒

  • 14篇吉林中医药
  • 8篇中医杂志
  • 4篇北京中医药
  • 3篇世界中医药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新华文摘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环球中医药

年份

  • 12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8篇2020
  • 6篇2019
  • 8篇2018
  • 2篇2017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仝小林教授“胃喘”论治发挥——基于胃食管反流病探讨中医“胃喘”被引量:4
2018年
喘证多见于肺心疾患,治疗方面多固化于降肺平喘、益肾纳气之属。然在临床中却有部分喘病并非肺心疾患所引起,而是由胃食管反流等胃系疾病所导致,仝小林教授将此类喘证纳入"胃喘"范畴。古人对"胃喘"的认识早见于《针经》,指出"胃络不和,喘出于阳明之气逆"。然"胃喘"之名则首见于《证治准绳》,就其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发挥,有食积致喘、热郁致喘等学说,但在选方用药方面则无成法可寻。仝小林教授在古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研究及个人临床经验,发现此类喘证多由胃食管反流病所导致,并将半夏厚朴汤作为"靶方"治疗此类患者数例,均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中医文献中亦很少将胃食管反流病与"喘证"相联系论述,故仝小林教授引出"胃喘"一词,并在参考古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胃食管反流病来探讨"胃喘"的病因病机,同时运用"态靶因果"的方略,阐述"胃喘"的治法治则,进而为喘证的治疗开阔思路。
杨映映李青伟赵锡艳赵锡艳高泽正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半夏厚朴汤
加强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中医药应急防控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
2021年
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8月16日16时,新冠肺炎全球确诊病例数已达到2129万,死亡病例超76万。面对这百年不遇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乃至全球的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体系均遭受了巨大冲击。在政府和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坚强阻击下,我国本土疫情传播已经基本得到控制,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我国之所以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取得阶段性胜利,并坚守住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不仅是因为采取了追踪并隔离高风险人群、暂停公众集会,以及限制人口流动等综合防控措施,中医药力量的全面、全程参与也是制胜的关键一环。
仝小林朱向东朱向东李青伟赵林华宋斌李青伟王强李修洋郑玉娇宋斌
关键词:高风险人群中医药疫情传播公共卫生应急
顶焦脉及其临床应用探析
2023年
仝小林院士结合现代解剖学将人体划分为顶焦、上焦、中焦和下焦,并提出顶焦脉的概念,即腕横纹及其以上脉。分析了顶焦脉的脉形、走向、态势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认为顶焦脉的提出对于颈部甲状腺疾病、颈椎疾病、颈动脉斑块、脑血管病变等顶焦部位疾病的轻重及转归预后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强调病脉诊和态脉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态时,病与态就要互参。顶焦与顶焦脉的提出是对寸口脉学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将极大地丰富中医脉学理论。
张莉莉苗润宇雷烨赵林华韦宇李青伟夏冰陈锐仝小林
关键词:脉学甲状腺疾病颈椎疾病颈动脉斑块脑血管病变
诸糖脂酸 上溢中满 皆属于浊——仝小林从浊论治代谢综合征被引量:27
2018年
代谢综合征往往是糖、脂、酸等多代谢紊乱相并出现,治疗时血糖、血脂、血尿酸、血压须同步调理,这就难免会有用药繁杂的弊端。这一现代医学定义下的疾病在中医体系当中尚无明确的对应关系。基于此,仝小林教授提出了"脾瘅"理论,将代谢综合征纳入"脾瘅"范畴,并以"诸糖脂酸,上溢中满,皆属于浊"对代谢综合征的病机做了高度概括。在治疗上提出"态靶因果"理论,对代谢综合征分阶段,辨态势,以"调态"为先,同时"打靶",把握核心病机,肥、糖、脂、压、酸同步调理。
杨映映李青伟高泽正高泽正赵锡艳赵锡艳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活血通络
张仲景经方本源剂量的传承与发展被引量:2
2021年
通过梳理历代度量衡对经方本源剂量的影响,分析仲景经方本源剂量折算的历史变迁。介绍历代医家及当代医家在尊崇经方剂量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灵活加减,尊古而不泥于古。认为仲景经方本源剂量的折算应用探索应在综合考虑临床用药疗效与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明确量效关系,寻找最佳临床合理用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邸莎李青伟杨映映宋珏娴赵林华
关键词:量-效关系
仝小林从“六郁”谈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证治被引量:30
2017年
"六郁"理论为金元医家朱丹溪系统提出。通过回溯经典,认为糖尿病前期的核心病机和重要病理基础是食、气、血、火、痰、湿六郁与虚(脾虚、气阴两虚)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前期实胖型患者以食郁为核心,六郁相兼为病;虚胖型患者以脾虚胃郁为根本;中等体型/消瘦型患者多以肝郁为主,而年老、久病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以气阴两虚为主。在"六郁"理论指导下,确立糖尿病前期的主要证型为脾胃壅滞证、肝郁气滞证、湿热蕴脾证、脾虚痰阻证与气阴两虚证;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以开郁为重要治则,积极干预糖尿病前期,有效预防并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逄冰刘文科郑玉娇李青伟王翼天金德连凤梅
关键词:六郁糖尿病前期治未病中医药疗法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条文辨析被引量:2
2019年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于民国时期问世,其结构体系完整,内容详实,逻辑严谨,但其真实性受到诸多学者的怀疑。与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条文比较,桂林古本中的条文约3/5雷同,约1/5不同,另外1/5则为独有。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对宋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补充和发挥,有其特定的学术价值。
杨映映李青伟林轶群仝小林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条文
态靶辨证在低血糖型脆性糖尿病中的运用——补中益气汤加肉桂、山萸肉、淮山药被引量:11
2020年
低血糖型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日常波动剧烈,低血糖反应频繁反复发作,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糖尿病管理难度增加。一线疗法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费用昂贵,患者依从性不足。仝小林院士基于"态靶辨证"思想,充分结合临床实践与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提出补中益气汤为治疗低血糖型脆性糖尿病的核心方,肉桂、山萸肉、淮山药是有效的治疗靶药,"态靶辨证"思想筛选的靶方靶药可有效减少患者低血糖反应发作频率,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提高生活质量。文章就"态靶辨证"指导下低血糖型脆性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与药物选择进行系统介绍。
李青伟苟筱雯赵锡艳
关键词:脆性糖尿病补中益气汤
试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本底疾病——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为例
2023年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无论从发病季节、传染性、症状、病机以及传变特点等方面,均表现出与卫气营血传变规律的高度一致性,据此提出以流脑为例探讨卫气营血辨治体系的本底疾病。流脑从上呼吸道沿神经侵袭大脑,其总体发病规律遵循入肺(前驱期)→入血(菌血症期、败血症期)→入脑(休克期),结合疫病戾嗜定性原则,可分别对应卫气同病→气营两燔→热闭心包、热盛动风、内闭外脱。通过对《温热论》所述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及其本底疾病进行考证,旨在揭示卫气营血传变规律下的疾病模型原貌,用以指导临床实践。
罗金丽杨映映王强李青伟田传玺周凌韩林赵林华仝小林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温热论》卫气营血辨证
诸眠焦躁 烦倦压抑 皆属于心——仝小林教授治疗心因性精神障碍被引量:8
2018年
心因性精神障碍,即心理因素导致的精神障碍,中医归于"情志病"的范畴,主要由五脏气机逆乱而产生。仝小林教授认为该病多责之于心,与肝脾肾联系密切,气机不畅是核心病机。该病初发为实,久病多虚。临床辨治此类疾病,多从"调理气机"入手,并结合虚实辨证对心因性精神障碍作出区分。其辨治以虚实为总纲,实则泻,虚则补。实证多用四逆散、丹栀逍遥散、黄连温胆汤或白金丸等理气清热化痰之方消除体内气滞郁热痰浊之病机;虚证多用归脾汤、安神定志丸、黄连阿胶汤或二仙汤等补益之方温补脏腑之虚损。经临床验证,通过虚实辨证对心因性精神障碍进行整体论治,卓有成效,为中医治疗心因性精神障碍开阔思路。
高泽正杨映映李青伟宋珏娴
关键词:心因性精神障碍情志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