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刚

作品数:121 被引量:876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0篇经济管理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7篇人工智能
  • 14篇企业
  • 13篇生态
  • 12篇智能经济
  • 12篇经济发展
  • 11篇新经济
  • 11篇中国经济
  • 11篇创新生态
  • 10篇新兴产业
  • 10篇创新生态系统
  • 9篇战略性
  • 9篇战略性新兴产...
  • 9篇经济学
  • 7篇网络
  • 6篇知识
  • 6篇自主创新
  • 6篇创业
  • 5篇新区
  • 5篇数字经济
  • 5篇汽车

机构

  • 116篇南开大学
  • 7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中国工程院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国家行政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务院发展研...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安徽省经济和...
  • 1篇科技厅
  • 1篇重庆市发展和...
  • 1篇中国信息通信...
  • 1篇信息技术有限...
  • 1篇安徽中鼎密封...

作者

  • 116篇刘刚
  • 7篇周立群
  • 5篇杨瑞龙
  • 4篇李强治
  • 3篇荣欣
  • 2篇陈玉川
  • 2篇罗若愚
  • 2篇赵欣欣
  • 2篇王超贤
  • 1篇平新乔
  • 1篇李建伟
  • 1篇黄大刚
  • 1篇刘泽华
  • 1篇杨观赐
  • 1篇米本家
  • 1篇张占斌
  • 1篇杨文婷
  • 1篇葛荃
  • 1篇胡望斌
  • 1篇陈彦斌

传媒

  • 9篇南开学报(哲...
  • 5篇经济纵横
  • 4篇天津行政学院...
  • 4篇理论与现代化
  • 3篇上海经济研究
  • 3篇天津社会科学
  • 3篇社会科学辑刊
  • 3篇中共天津市委...
  • 3篇河北经贸大学...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人民论坛
  • 2篇中国科技论坛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经济学家
  • 2篇城市
  • 2篇南开经济研究
  • 2篇新经济导刊
  • 1篇中国商界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年份

  • 3篇2023
  • 11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9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13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金融危机时期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动和发展
木文首先分析天津滨海新区现有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考察现有产业结构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其次讨论天津滨海新区正在启动和实施的自主创新高地建设战略,尤其是讨论战略性新兴产业启动和发展的机制和路径对滨海新区产业发展影响。
刘刚
关键词:区域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
文献传递
中国智能经济的涌现机制被引量:4
2019年
我国智能经济的发展内生于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创造的智能化需求。与AI1.0不同,新一代人工智能(AI2.0)不再是简单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而是基于网络空间发展的数据智能,即智能机器、人和网络相互融合的智能系统。智能经济是以数据和计算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新经济形态,包括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智能化过程中创造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创造出的数据生态优势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拥有数据生态优势的条件下,强烈的需求牵引、产学研协同创新、创新生态系统的高度开放性和核心产业部门与融合产业部门的融合发展,共同构成了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的关键机制。
刘刚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经济创新生态系统
“中国奇迹”的真实图景及其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和演化
一、中国30年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中国30年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起始点为1978年,作为发展初始状态的中国经济及其国际环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建立在'一大二公'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经济行...
刘刚
企业竞争力的实质与新一轮企业改革和发展战略
一、企业竞争力的实质与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内在逻辑从国际学术界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企业竞争力的认识有一个从外而内不断深化的过程。波特(1997)最早从产业的角度考察了企业的竞争力,指出企业的竞争...
刘刚
文献传递
网络空间发展与资源配置方式变革被引量:2
2019年
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与网络空间的发展高度相关。与前三次工业革命不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是网络空间的发展。由于目前的网络空间更多地表现在服务业领域,而不是工业领域,它是否属于工业革命的范畴还有争议。但我们认为,“工业革命”一词已经属于一个与科技革命及其产业化相关的概念,与科技革命及其产业化是否发生在服务业还是制造业无关。在Web2.0阶段,中国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世界上处于先进水平,为我们发展数字和智能经济奠定了数字生态优势。因此,基于网络空间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率先发生在中国。
刘刚
关键词:网络空间
企业成长之谜——一个演化经济学的解释被引量:30
2003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的成长之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理论假设的局限性,以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核心的正统经济学缺乏解释企业成长之谜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在借鉴演化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试图通过一个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企业主导逻辑的演进框架对企业之谜作出理论解释。我们强调,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经营环境,持续创新及其创新性竞争战略的实施是企业获得持续成长的根本途径。
刘刚
关键词:演化经济学知识创新主导逻辑
孵化未来产业的新型创新组织被引量:2
2022年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条件下,如何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孵化和发展未来产业,处于当前国际竞争的前沿。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加强前沿科学和技术创新的同时,通过创建新型创新组织孵化和培育未来产业。与传统创新组织相比,新型创新组织属于政府主导和市场协同的网络化平台组织。充分利用市场和政府两种资源配置机制,通过促进包括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和投资机构在内的多元异质创新主体之间的互补性创新,新型创新组织加速了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孵化。作为后发国家,如何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新型创新组织,推动前沿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是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刘刚李伟伟
知识积累和企业的内生成长被引量:43
2002年
通过企业的同质性假设,标准经济理论把企业看作是既定技术条件下的最优化生产者,其生存和发展是外生的。而现实中,企业的创新性活动和内生成长却构成了经济持续变迁的主题。企业的成长表现为内部知识和能力的积累过程。知识积累的质和量的差异决定了现实企业之间具有不同的竞争优势和成长潜力。对企业内在知识积累机制的分析是理解和制定企业成长和竞争战略的关键。
刘刚
关键词:知识积累核心能力内生成长企业
正在改变世界的智能科技产业被引量:6
2019年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基于网络空间发展的新科技产业革命。在智能经济时代,新兴科技的发展及其与经济社会的融合不斷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在智能经济发展上,我国已经处于世界前沿。为了保证智能经济健康发展,在制度变革上,一方面要确保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另一方面要通过科学治理结构和机制的构建,实现新兴科技与社会秩序的和谐发展,造福人类社会。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是政府还是产业和学术界,都需要积极适应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刘刚
关键词:智能经济先发国家
基于价值网络分析的我国智能产业发展机制研究--以北京智能产业发展为例被引量:3
2020年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已成为重塑全球产业格局、推动全球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智能产业发展是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北京作为我国智能产业迅速发展的城市,已形成一套有特色的智能产业发展机制。基于价值网络分析方法对北京智能产业的发展机制进行分析,其主要结论是:作为赋能主体的多元化平台成为区域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智能产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对关键核心技术和算法的突破;地方政府相关政策对智能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支持作用等。为完善我国智能产业发展机制,应强化核心技术和关键算法的突破、强化金融资本市场对智能产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增强政府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杜爽刘刚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