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亮亮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自体
  • 3篇蛋白
  • 3篇血小板
  • 3篇脂肪移植
  • 3篇自体脂肪
  • 3篇纤维蛋白
  • 3篇富血小板
  • 3篇富血小板纤维...
  • 2篇移植物
  • 2篇脂肪
  • 2篇自体脂肪移植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因子
  • 2篇PRF
  • 1篇牙槽
  • 1篇牙槽嵴裂
  • 1篇氧化应激
  • 1篇移植存活
  • 1篇移植后
  • 1篇整形术

机构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赵宇
  • 7篇吴亮亮
  • 5篇马莉
  • 2篇汪新伟

传媒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改良型PRF与普通型PRF在脂肪移植应用中的实验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索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dvance platetel-rich fribin,A-PRF)与普通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tel-rich fribin,PRF)在脂肪移植中的应用效果,进而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将18只实验兔随机分成三组,实验组(A-PRF组):取兔背部脂肪组织,将2ml A-PRF+1ml颗粒脂肪移植到兔耳分离好的区域;阳性对照组(PRF组):兔耳移植区移入2ml PRF+1ml颗粒脂肪;阴性对照组(NS组):兔耳移植区移入2ml生理盐水+1ml颗粒脂肪。分别于4周、8周、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称重、HE染色与免疫染色来比较三组间脂肪成活差异。结果:各时间点,A-PRF组的脂肪存活率及新生毛细血管密度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RF组结果优于NS组,且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RF在增加脂肪细胞成活率、减轻炎症反应及促进毛细血管新生方面优于普通型PRF,这为A-PRF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柳芳赵宇马莉蒋思静吴亮亮贾大平
关键词:PRF颗粒脂肪移植VEGF细胞因子
自体骨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修复牙槽嵴裂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观察自体髂骨松质骨联合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牙槽嵴裂的临床效果。对20例牙槽嵴裂的患者采用自体髂骨松质骨填充牙槽裂隙,其中10例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自体髂骨松质骨填充(实验组);另10例单一自体髂骨松质骨填充(对照组)。术后通过CT三维重建图片,来观察植骨区各个时间点骨吸收的情况以及术后的临床效果。通过CT三维重建,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可明显地观察到对照组比实验组有更明显的骨吸收,术后效果良好者实验组7例(70%),对照组4例(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髂骨松质骨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相对于单一骨移植对牙槽嵴裂修复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蒋思静荣洁琳汪新伟马莉吴亮亮贾大平赵宇
关键词: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牙槽嵴裂自体髂骨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治疗糖尿病兔皮肤溃疡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糖尿病动物模型皮肤创面的治疗作用及疗效。方法将2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4只)、糖尿病模型组(4只)、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rhEGF)组(4只),PRF组(8只),将糖尿病模型组、rhEGF组、PRF组建立糖尿病动物创面模型,4组动物创面分别予以1%碘伏清创、1%碘伏清创、rhEGF外敷、PRF外敷。观察各组创面面积及容积变化情况,标本予以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标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计算VEGF平均光密度。结果干预后3、7 d显示,rhEGF组、PRF组创面面积和容积缩小的速度高于空白对照组及糖尿病模型组(P<0.05)。第2、3周末大体病理观察rhEGF组、PRF组创面组织表皮覆盖完全,真皮结构致密,皮肤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有大量毛细血管存在。第2、3周末标本VEGF平均光密度蛋白含量,rhEGF组、PRF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P<0.05)。结论 PRF可显著促进糖尿病兔皮肤创面的愈合。
汪新伟荣洁琳蒋思静马莉贾大平吴亮亮赵宇
关键词:PRF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糖尿病溃疡难治性溃疡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兔耳软骨移植成活情况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兔耳软骨移植后成活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方法:选取16只新西兰大白兔,于兔双耳对称处设计并剥离出大小、形状相似,重量为80mg的耳软骨块,双侧耳软骨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耳软骨块直接置入兔背部左侧浅筋膜腔隙内,实验组耳软骨块联合PRF共同置入兔背部右侧浅筋膜腔隙内。分别于2周、4周、8周、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重量比较及统计学分析、染色观察(HE染色、番红〇染色、阿利新蓝染色)。结果:通过大体观察和软骨重量可见:2~4周耳软骨块重量增加,8~12周耳软骨块重量减小,各时间点实验组耳软骨块重量均大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观察可见:各时间点在相同显微倍数、同一视野下实验组软骨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其中新生软骨细胞也多于对照组。实验组异染性软骨基质、蓝色的糖胺聚糖均更明显。结论: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能够促进兔耳软骨移植后的存活。
高堂俊赵宇吴亮亮贾大平柳芳
关键词:富血小板纤维蛋白鼻整形术细胞因子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兔自体脂肪移植存活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在肿胀麻醉液中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兔自体脂肪移植存活的影响.方法 14只雄性和雌性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实验组:新西兰兔供区注射3 ml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肿胀麻醉液;对照组:新西兰兔供区注射3 ml常规肿胀麻醉液.提取新西兰兔颈肩胛区脂肪组织,进行兔耳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并采用2,7-双乙酸二氯荧光素探针荧光染色提取的自体脂肪组织细胞,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活性氧含量.移植3个月后,将移植物取出进行观察和分析:(1)大体观察;(2)测量湿重;(3)测量体积;(4)HE染色,计数脂肪细胞数;(5)CD34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测量微血管密度.使用SPSS 24.0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提取的自体脂肪组织细胞活性氧含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移植3个月后,移植物湿重结果实验组为(1133.21±87.97)mg,对照组为(718.79±79.27)mg.体积结果实验组为(1.00±0.04)ml,对照组为(0.59±0.03)ml.实验组脂肪细胞数为(746.6±15.7)个/10个高倍镜视野,对照组为(350.1±32.4)个/10个高倍镜视野.微血管密度实验组为(8.1±2.0)个/高倍镜视野,对照组为(6.7±2.4)个/高倍镜视野.实验组移植物的体积、湿重和脂肪细胞数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微血管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在肿胀麻醉液中的应用优化了兔自体脂肪的获取过程,从而提高了移植后脂肪的存活率.
吴亮亮马莉蒋思静贾大平柳芳高堂俊赵宇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自体脂肪移植肿胀麻醉液氧化应激
影响大鼠自体脂肪组织移植后留存体积的变量因素
2019年
背景:自体颗粒脂肪组织移植后高且不稳定的吸收率限制了其临床运用,除早期建立血供的方法外,寻找新的提升存活率的途径尤为重要。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究机械剪切及抗凋亡药物依达拉奉对自体脂肪组织移植后体积留存的影响。方法:实验方案经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取4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A、B、C3组,模拟临床自体脂肪组织移植行大鼠脂肪组织移植。A组为对照组,6只大鼠,移植中给予脂肪组织130次基础剪切次数;B组又细分为B1、B2和B3组,分别给予脂肪组织230,330,及430次机械剪切;C组细分为C1、C2和C3亚组,分别注射给予脂肪0.1%、0.2%及1%浓度依达拉奉1mL处理5min后,再给予脂肪组织130次剪切次数。于脂肪组织移植后即时(术中收获脂肪时留取)及1,4,8周取标本,对标本形态学特征及体积观察记录、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应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比较各组脂肪细胞凋亡比例。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B组移植后即时和1周时标本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多,移植物吸收速率快;移植后4,8周时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脂肪细胞体积大小不一、排列紊乱,移植物留存体积减少(P<0.05);C1和C2组移植后即时和1周时标本的细胞凋亡比例明显降低,移植后4,8周时脂肪细胞形态较规则、体积较一致、可见较多血管增生、移植物留存体积明显增多(P<0.05);②C3组移植后脂肪吸收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由此得出结论,自体脂肪组织移植中,机械剪切会减少移植后脂肪组织的留存体积,一定浓度的抗凋亡药物依达拉奉能增加移植后脂肪组织的留存体积。
贾大平马莉吴亮亮赵宇
关键词:脂肪细胞脂肪组织
高剂量维生素C促进大鼠自体脂肪移植成活被引量:2
2022年
背景:脂肪移植常应用于软组织填充、再造、重建及美容等,但脂肪移植的成活率差异较大,寻找提高脂肪移植成活率的方法成为研究重点。目的:探究自体脂肪移植后给予不同剂量维生素C对脂肪移植成活的影响。方法:2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低剂量维生素C组、高剂量维生素C组、超高剂量维生素C组及对照组,每组5只。取出各组大鼠腹腔肠系膜脂肪,适当处理后取0.8 g颗粒脂肪移植于背部皮下直径1 cm囊袋中,术后连续7 d前3组分别腹腔注射50,150,1000 mg/d的维生素C溶液1 mL,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后8周将大鼠安乐死,取出移植物,剥除粘连纤维结缔组织后进行大体观察、称移植物留存质量、苏木精-伊红染色、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结论:①3个维生素C组的脂肪质地较对照组柔软,表面有更多的细小血管,脂肪移植物质量均大于对照组,且以高剂量维生素C组效果最明显(P<0.001);②3个维生素C组均可减少囊泡形成,高剂量维生素C组、超高剂量维生素C组在减轻炎性浸润及纤维化上更显著(P<0.05);③高剂量维生素C组、超高剂量维生素C组的毛细血管密度较大,均高于对照组(P<0.001);④结果表明,高剂量维生素C可以提高大鼠自体脂肪的毛细血管密度及留存质量,减轻炎性浸润及纤维化程度,减少囊泡形成。
项鑫健柳芳吴亮亮贾大平陶越赵政男赵宇
关键词:维生素C自体脂肪移植最适剂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