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丽

作品数:13 被引量:14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专利
  • 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土壤
  • 3篇农田
  • 3篇作物
  • 3篇集约化
  • 3篇草原
  • 2篇针茅
  • 2篇针茅草原
  • 2篇植物带
  • 2篇生态
  • 2篇水管
  • 2篇太阳能
  • 2篇太阳能集热
  • 2篇太阳能集热器
  • 2篇农户
  • 2篇农户收入
  • 2篇农田生态
  • 2篇农业温室
  • 2篇排灌
  • 2篇排灌系统
  • 2篇排水沟渠

机构

  • 1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天津农学院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作者

  • 13篇王丽丽
  • 12篇杨殿林
  • 9篇赵建宁
  • 7篇王慧
  • 7篇刘红梅
  • 6篇谭炳昌
  • 4篇李洁
  • 2篇张贵龙
  • 2篇修伟明
  • 1篇皇甫超河
  • 1篇赖欣
  • 1篇李刚
  • 1篇张丽
  • 1篇张海芳

传媒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草原退化土壤改良剂及施用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草原退化土壤改良剂及施用方法,草原退化土壤改良剂组份按质量计由微生物保水剂2kg、生物碳47kg、有机肥100kg及AM真菌1kg组成;施用方法包括:分别称取微生物保水剂2kg、生物...
刘红梅杨殿林皇甫超河李洁赵建宁王慧王丽丽
文献传递
一种捕虫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捕虫器,涉及农业设备的技术领域,捕虫器包括手持机构和捕虫杯;手持机构设置在捕虫杯的开口处,且手持机构与捕虫杯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通过连接机构将手持机构和捕虫杯连接,然后手握手...
刘红梅杨殿林王丽丽王慧张艳军
文献传递
太阳能温室大棚
本发明公开一种太阳能温室大棚,涉及农业温室技术领域,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温室大棚的保温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温室大棚,包括棚膜、保温墙体、地下保温板和太阳能集热器;保温墙体内设置有热水管,太阳能集热器用于为热...
赵建宁杨殿林张贵龙王丽丽谭炳昌
文献传递
氮沉降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1
2018年
草原土壤酶作为土壤中最活跃的组分,影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其活性能快速反映氮沉降对土壤环境的变化。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开始实施模拟氮沉降试验,设置对照(N0,0 kg·hm^(-2)·a^(-1))、低氮(N30,30 kg·hm^(-2)·a^(-1);N50,50 kg·hm^(-2)·a^(-1))、高氮(N100,100 kg·hm^(-2)·a^(-1);N150,150 kg·hm^(-2)·a^(-1);N200,200 kg·hm^(-2)·a^(-1))6种氮处理,研究不同氮沉降水平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6种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0~1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氮沉降处理均降低了土壤脲酶(1.32%~24.54%)、过氧化氢酶(10.34%~46.41%)、过氧化物酶(40.54%~271.43%)和蔗糖酶(2.88%~7.31%)活性。同一氮处理水平,不同深度土层的脲酶、酸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表现为0~10 cm>10~20 cm。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p H、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与酶活性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以上结果表明,氮沉降通过改变草原土壤的环境因子,影响土壤酶活性。
刘红梅周广帆李洁王丽丽王慧杨殿林
关键词:氮沉降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
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涉及农业种植的技术领域,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包括在农田中划分多个网格单元的步骤;在网格单元内间隔种植第一种植带和第二种植带的步骤;其中,第一种植带和第二种植带种植不同...
赵建宁张海芳杨殿林谭炳昌赖欣王丽丽
文献传递
集约化农田生态强化模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约化农田生态强化模型,涉及集约化农田生态强化技术领域。该集约化农田生态强化模型,包括:农田内的带化轮间作模型,该带化轮间作模型包括至少两种作物;农田边界的排灌系统生态廊道模型,该排灌系统生态廊道模型包括...
赵建宁杨殿林王慧刘红梅王丽丽谭炳昌
文献传递
氮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0
2018年
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N0(0kg N·hm-2)、N30(30kg N·hm-2)、N50(50kg N·hm-2)、N100(100kg N·hm-2)、N150(150kg N·hm-2)5个氮添加水平,研究不同氮添加水平对6种植物叶C、N、P计量特征和土壤C、N、P计量特征的影响,分析植物计量特征与土壤计量特征的相关性,为深入理解N沉降增加对草原群落结构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6种植物叶C、N、P含量和计量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表现为扁蓿豆叶C、N、P含量和叶N∶P最高,贝加尔针茅叶N、P含量最低,线叶菊叶C含量最低。氮添加提高了除扁蓿豆以外其他5种植物叶N含量,叶C∶P和叶N∶P,降低了叶P含量和叶C∶N,而叶C含量无一致变化趋势。氮添加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N∶P,对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C∶N无显著性影响。羊草、羽茅、线叶菊和草地麻花头叶N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土壤N∶P呈显著正相关,贝加尔针茅、羊草、羽茅和草地麻花头叶N∶P与土壤有机碳、土壤C∶P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土壤N∶P和土壤C∶P是影响6种植物叶C、N、P含量和计量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不同植物对氮添加的响应不同,意味着长期氮添加可能会改变贝加尔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
刘红梅李洁王丽丽赵建宁王慧杨殿林
关键词:贝加尔针茅草原化学计量学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白浆土微生物生物量碳及代谢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以林地、耕地和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氯仿熏蒸结合Biolog-Eco微平板的方法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白浆土微生物生物量碳和代谢特征的影响,以期为东北丘陵地区白浆土的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的变化均表现为草地>林地>耕地,且3种土地利用方式间均差异显著。Biolog-Eco微平板分析表明,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平均颜色变化率值(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 AWCD)最高,其次为林地,耕地最低,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的变化趋势与AWCD相同。3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以糖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最高,分别为44.63%~53.61%、21.09%~25.45%和8.31%~15.16%。林地对聚合物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在3种土地利用方式中最高,而与林地相比,耕地对糖类和氨基酸类的相对利用率提升明显,草地则增高了对羧酸类、酚酸类和胺类的相对利用率,说明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偏好。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随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发生改变,与草地相比,耕地与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较为相似。冗余分析发现土壤pH、总氮、有机质、速效磷和硝态氮是影响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变化的关键因子。本研究结果说明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进而导致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活性和代谢特征的变化。
朱珂王蕊李刚修伟明王晶李冰王丽丽刘惠芬赵建宁杨殿林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白浆土土壤微生物微生物生物量碳代谢特征
太阳能温室大棚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太阳能温室大棚,涉及农业温室技术领域,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温室大棚的保温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温室大棚,包括棚膜、保温墙体、地下保温板和太阳能集热器;保温墙体内设置有热水管,太阳能集热器...
赵建宁杨殿林张贵龙王丽丽谭炳昌
文献传递
不同覆盖作物模式对茶园土壤剖面物理性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为了探究覆盖作物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以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共设置4个处理组,即2种(EZ)、4种(SZ)、8种(BZ)不同作物覆盖处理以及以自然留养杂草为对照(CK)处理,测量不同覆盖作物模式下0~15 cm和15~3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含水量、机械稳定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结果发现:与CK处理相比,SZ处理可以显著降低0~15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加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MWD和GMD(P<0.05);EZ处理可以显著增加0~15 cm土层土壤田间持水量、MWD和GMD(P<0.05);BZ处理可显著降低0~15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增加田间持水量(P<0.05).3种不同覆盖作物模式均有利于2.00~5.00 mm粒级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形成,尤其是SZ处理.不同覆盖作物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15 cm土层,对15~30 cm土层影响较小.3种覆盖作物模式中,SZ模式是茶园最适宜的覆盖模式.
王明亮刘惠芬王丽丽杨殿林王永慧汪洋
关键词:覆盖作物容重水稳性团聚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