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梦军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太原市气象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动量下传
  • 1篇短时强降水
  • 1篇雪深
  • 1篇雪压
  • 1篇雪灾
  • 1篇增雨
  • 1篇增雨作业
  • 1篇山谷风
  • 1篇闪电
  • 1篇闪电密度
  • 1篇闪电频数
  • 1篇闪电特征
  • 1篇设施农业
  • 1篇霜冻
  • 1篇酥梨
  • 1篇田间
  • 1篇田间试验
  • 1篇农业
  • 1篇频数
  • 1篇气候

机构

  • 8篇太原市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山西省气象台

作者

  • 8篇李梦军
  • 3篇荆肖军
  • 3篇赵彩萍
  • 3篇李瑞萍
  • 2篇周晋红
  • 2篇李艳红
  • 1篇王秀明
  • 1篇蔡晓芳
  • 1篇王扬

传媒

  • 1篇山西科技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山西气象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科技创新与应...
  • 1篇海洋气象学报
  • 1篇山西省气象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山谷风对太原市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为揭示山谷风对太原城区局地风和污染物输送、扩散的重要作用,利用太原市2014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地面风场和同期PM_(10)、PM_(2.5)和O_(3)质量浓度逐时及日平均资料,分析山谷风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受山地—平原的共同作用,太原市城区实测风表现出明显的山谷风特征,白天以偏南风为主,夜间以偏北风为主,风向转换的时间在日出日落前后。(2)2014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太原市有山谷风日520天,占总天数的48%,春夏季的较少,秋冬季的较多。(3)山谷风与实测风风速分布及昼夜变化相近,无山谷风日风速日变化幅度较小,其他类型天气风速较大,受局地环流影响较小。(4)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山谷风日的最高,无山谷风日的次之,其他类型的最低。(5)个例研究表明,山谷风对污染物浓度及其分布有重要影响,污染物浓度随山谷风环流呈现明显的日变化。
李艳红赵彩萍李梦军荆肖军李兆奇
关键词:山谷风污染物
太原地区霜冻的特征分析
2016年
以最低地温小于或等于0℃作为霜冻指标,利用太原市范围内7个气象站1980~2016年的Et地面最低温度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初、终霜冻事件和无霜期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太原地区平均初霜冻日出现在10月3日到10月14日之间,平均终霜冻日出现在4月18Et到5月3日之间,平均无霜期为151。177天;近37年无论是初、终霜冻日期还是无霜期其离散程度均较大,从年际差异来看,无霜冻期最大,初霜冻次之,终霜冻最小;近37年,全市平均终霜冻日期以4.Od,lOa的气候倾向率提早,初霜冻日期以4.8d/lOa的气候倾向率推迟,无霜冻期以8.9d,10a的气候倾向率延长;2000年以后没有发生过偏早或特早初霜冻与特晚终霜冻,极长无霜冻期发生次数为1。2次,均发生在21世纪初。
李艳红李梦军赵彩萍周晋红
关键词:初霜冻终霜冻
太原市设施农业雪灾指标设计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设计由雪压、积雪深度、降雪量同时定义的设施农业雪灾指标,采用1980—2013年太原市逐日降雪资料作统计分析,进行温室设施表面与地面积雪对比观测试验,引入并订正设施荷载。结果表明:(1)降雪量与积雪深度、积雪深度与雪压的关系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季节差异特征明显;(2)对比观测试验显示,温室设施表面不同部位的积雪深度及雪压存在差异,设施顶部承受雪压最大,温室设施表面最大雪压与地面观测雪压之间的比值约为0.8,温室设施表面积雪深度≤地面雪深;(3)依据设施荷载,通过雪压、积雪深度、降雪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式,设计出由雪压、积雪深度、降雪量三要素同时定义的设施农业雪灾指标,建立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的灾害标准。
李瑞萍李梦军赵彩萍马秀兰
关键词:设施农业雪压积雪深度降雪量
太原市人工增雨作业一次典型过程分析
人工影响天气作为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的有力手段、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在服务农业生产、缓解水资源短缺、扑灭森林火灾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太原市形成了以高炮、火箭、烟炉为主的全方位地面作业体系。通过市局的人影作...
吴明柱李梦军
关键词:人工增雨作业雷达
太原一次以雷暴大风为主的强对流过程分析
2020年
利用Micaps格式的高低空观测数据以及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自动站实况资料,应用天气学原理,对太原2018年6月9日太原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雷暴大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高空动量下传以及对流风暴中的下沉气流到达地面时产生辐散,造成地面大风。造成此次阳曲小冰雹的主要原因是近地层水汽较充足,午后晴空辐射层结变得更加不稳定,上升运动增强,冷空气较强而产生的。此外,VIL两次跃增,最强达41 kg/m^2,距离降雹有0.5 h左右的提前量,对预报小冰雹有重要指示意义。
蔡晓芳周晋红张泽秀李梦军
关键词:雷暴大风动量下传
太原夏季短时强降水与闪电的关系及应用
2024年
利用太原地区夏季三维闪电定位系统的2017—2021年闪电数据、小时降水量及国家站10 min降水量,分析短时强降水日的闪电特征,并将短时强降水站点与前1 h的闪电密度进行空间叠加。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日闪电以负闪为主。负闪密度远大于正闪密度,且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负闪密度中心主要位于尖草坪北部和阳曲县南部。闪电频数峰值比10 min降水量峰值提前10~60 min,且闪电频数峰值(大于等于50次/10 min)及其后的20 min内闪电频数陡降其峰值的一半或以上,这对短时强降水有更好的指示作用。短时强降水站点与前1 h的闪电高密度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且大多分布在闪电密度梯度相对较大的地区。当太原地区闪电频数大于100次/h时,闪电密度大于等于0.1次/km2·h对短时强降水落区预警命准率较高。
张泽秀李梦军荆肖军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闪电特征闪电密度闪电频数
一次冷涡背景下次天气尺度系统对强对流环境场的影响
2024年
在同一东北冷涡背景下,2016年6月12—13日山西境内连续2 d出现强对流天气,12日为分散性对流而13日为大范围强对流。基于多源资料通过对比探讨次天气尺度系统及其演变对风暴环境进而对风暴结构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两日风暴强度和风暴结构差异显著。6月12日对流孤立分散且回波强度小于55 dBZ,而13日准线性风暴发展成尺度较大的弓形回波引发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回波强度达60 dBZ。(2)此次过程的关键影响系统为冷涡背景下的次天气尺度低涡。12日次天气尺度低压扰动开始出现,距离远而未影响山西;13日低压扰动东移发展为次天气尺度切断低涡,低涡相关的地面冷锋及850 hPa切变线触发山西上游对流。(3)12日低层水汽含量低,0~3 km垂直风切变弱,13日低涡前偏南水汽输送使低层显著增湿,叠加中层干冷空气形成不稳定层结,受低涡影响0~3 km风垂直切变增强至5.0×10-3s-1,冷锋触发的对流风暴在上述环境下强烈发展并产生阵风锋,阵风锋组织风暴形成飑线,冷池与0~3 km风切变相互作用使飑线维持。(4)13日有利于飑线发展的环境要素与东北冷涡西侧的次天气尺度切断低涡系统密切相关,次天气尺度低涡是飑线形成发展的关键系统。
李瑞萍王秀明李树文王扬田晓婷李梦军
关键词:高空冷涡强对流环境场
山西高原丘陵区酥梨气候品质评价标准研究
2022年
为建立山西高原丘陵区酥梨气候品质评价方法与分级标准,在田间试验基础上,利用2018—2019年山西省7个主要规模化酥梨生产地的酥梨果品品质指标、物候观测资料、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历史气候资料,运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主成分分析、加权求和等方法,研究酥梨作物各生育期气象条件与酥梨果品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酥梨果品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为成熟期降水量、果实膨大期日照时数、成熟期气温日较差、评价期平均气温,将其确定为酥梨气候品质气象指标;酥梨果品品质与气象指标的关键气象因子间显著相关:酥梨的平均单果质量与成熟期降水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实膨大期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酸含量与成熟期气温日较差、固酸比与评价期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建立酥梨果品品质单项指标气候模型;得出酥梨气候品质评价指标等级标准,特优级酥梨的气候品质指标为成熟期降水量在30.0~90.0 mm,果实膨大期日照时数≥350 h,成熟期气温日较差平均值≥11.0℃,评价期平均气温在18.5~20.5℃;利用加权求和法建立酥梨气候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得出气候品质评价等级,当气候品质评价指数(ICQE)≥2.5时,酥梨气候品质评价等级为特优。对气候品质指标及评价模型进行检验,准确率在80%以上,其可用于实际认证业务。
田晓婷李瑞萍荆肖军李梦军李树文
关键词:酥梨田间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